身为管理者,你有后背能托付的战友吗?
——30天精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DAY-13(第三章:我能贡献什么之“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富有成效,这也许是所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彼得德鲁克
今天恰逢五四青年节,说说我和原公司年轻同事的一件小事。
公司组织推荐“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因为名额限制,我们部门和另外一个部门联合推选一个同志上报。于是,我作为部门经理就和另一个部门的部门经理一起商量了一下,把他们部门的小H作为推荐对象上报。
小H同志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生活中敬老顾家、用心陪伴,确实可以称得上年轻同志中的“道德模范”。
统一意见后,我单独跟小H说,日常表现得好和你的材料写得好是两回事,申报材料要写得好也很关键。
小H愁眉不展,告诉我比较怵头写东西。我说,这不叫事儿,我擅长,你先写,回头我给你好好改改。
到了当周周末,小H发给我他写的推荐材料,我一看他写东西确实不得要领,虽然我当天举家前往“宜家”购物,我还是在购物间歇,给他反馈了不少的修改意见建议,尤其是在樊登读书特训营里面学到的PEEP写作法(point—explain—example—point)以及总分式金字塔论证结构充分运用,把他原来的初稿改得虽然面目全非,但绝对是一篇凝练有高度又能打动灵魂的推荐材料。
感觉小H如果得不到这个“道德模范”的称号,都对不起我精心改出来的这篇推荐材料。额,当然主要还是小H同志的日常表现深得人心。
德鲁克先生说,重视贡献的管理者都能“忠诚待人,令人乐于亲近。”
虽然我最近因为工作调整离开原来的公司,但我一有什么事情找原来的同事(不光是我原来部门的),他们都会乐得配合、全心投入、高效完成——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情。
正像德鲁克先生描述的那种“建立在‘贡献’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我还比较能保持“与人密切合作,凡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风格。
如果我们的工作是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和我共事过的几个年轻同事真的会在攸关生死的时刻甘愿为我去“挡子弹”,而我也会放心将一部分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就像在战斗中,只剩几个人背靠背临敌突围,我会绝对信任地把我的后背交给他们。
想起原来的那些我超级欣赏、了不起的年轻同事们,眼眶突然有点湿了。
最后我想问,身为管理者,你真的有后背能托付的战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