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的天才
十九世纪末,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遍布着千千万万个村庄,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了。
那一天,是1892年3月17日,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先生来到了这个世界,开启了荣耀与悲凉交汇的一生。
康达拉季耶夫自幼聪明好学,表现出了良好的天赋。虽然出生于普通农家,但是,勤奋好学,学业优异,通过艰苦的努力,考上了俄国著名学府圣彼得堡大学,主攻经济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康德拉季耶夫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认真学习经济学专业知识, 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大学毕业后,结合社社会实践,继续研究当时较为发达的英、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发现了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个50-60年的周期,这就是著名的康波周期。
从此,举世瞩目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横空出世,简称康波周期。该理论学说梳理了混乱无序的经济状态,理清了经济发展脉络,找到了经济发展运行规律。
众所周知,几千年前,中国祖先发明了著名的夏历,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是一个惊人的创举,是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康波周期恰似当年夏历产生一样,对现实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历,也称为农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历法,起源于夏朝。夏历的产生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确定农时和节气,以适应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种植的需求。
夏历,把一年分成四季,从正月开始,一年12个月,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天上星宿、地上万物之间的对应变化,以此指导农业生产。
夏历的产生,为我们的先祖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依据。他们可以在夏天播种,秋天收获,春花秋实,循环往复。从此,不会出现冬季播种,可粒无收的局面。依靠夏历的指导,方便了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加速了原始社会向现代文明的转进。
康波一个周期60年,契合了中国历法60年一甲子的理论。康波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与中国古代历法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相符合。二者高度一致,浑然天成,可见康波理论蕴含着宇宙之间的大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回顾世界历史,20世纪初,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政局动荡。其中最为惨烈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俄罗斯诞生了苏维埃政权。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康德拉季耶夫推出了康波理论。机缘巧合,实属不易。
康德拉季耶夫不是坐在象牙塔里的专家学者。他不仅研究经济理论,而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他在青年时期,加入了俄国社会革命党,在1917年的俄国土地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与欧州英、法、德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在这片异不肥沃的土壤里,康德拉季耶夫凭借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勤奋的努力,能在经济理论领域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成为宗师级的大家,堪称天才。
康波理论一经推出,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对俄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中的长期波动规律,增强了经济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康德拉季耶夫年少成名,正值三四十岁的黄金年华,便有巨大的理论成果,赢得广泛赞誉,本来可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可惜命运弄人,就在他即将实现人生抱负,把自己平生所学用来改造社会的时候,不幸发生了。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由于与斯大林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分歧,康德拉季耶夫在1930年被捕,1938年,在苏联大清洗时期被处死。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1987年,康德拉季耶夫与其他遭诬告的人士一起获平反。佛去历史的尘埃,还原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本来面目。
天妒英才,康德拉季耶夫以其短暂的一生,创造了康波周期理论。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沉寂的黑夜,他丰厚的理论成果,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每个经济学者甚至当代每个公民必修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