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调整,终于迎来了今年的出游。
出发前是最兴奋的。从提上箱子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无论之前有多少个还没解决的工作难题都一下子被抛到脑后了,所有的丧气情绪也都自动隐藏二线。心情是雀跃的,眼睛里看到的也都是美景。
出发当天天公作美,遇到了异常漂亮的晚霞。这要在平日,不管是在办公室埋头苦干,还是在地下车厢穿梭玩手机,断然是看不到的。但出游的时候就不同了,每一片云彩都是独一无二的,争相艳丽让你注意到她。我自然也恭敬不如从命,一路上咔咔咔拍个不停。
从登机开始就满眼都是熊猫元素了,机翼、座位靠椅、机舱广告牌..原来我们坐到了川航的熊猫专机,餐食还有小熊猫豆沙包,以及老干妈拌一切..
成都的大熊猫基地是我们的第一个行程,每天在微博上云撸猫,终于能看到真的熊猫了。然鹅,真的大熊猫很脏,且臭…远远地看了几只,基本都是在进食和休息,或坐或卧,还有挂在树上的,憨态可掬。
然后去看熊猫宝宝。熊猫宝宝都在隔离间,这里基本上是排队半小时,围观一分钟,只能匆匆看一眼,基本上不会有啥互动,更别想摸摸小熊猫了...
第二站是著名的喝茶胜地——人民公园。泡一杯盖碗茶,坐在人群里,叫卖、吵嚷、唱歌,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涌入耳中,人却独有一种自在安定的感觉。一直以来,我都有点“恐人”,走路上看到人多的地方都想快速通过,舒一口气。但坐在这儿却非常自如,慢慢喝着茶看形态各异的人群,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就是观察、接收,惬意无比。或许也跟心境有关,看到成都人民悠然自得地喝茶、打牌、聊天,我也不自觉得放松下来了。
在成都的第二日(实际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去了成都博物馆。每座城市的博物馆应该都各有特色,成都博物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在文创产品,熊猫、石犀各具萌态。
顶楼是餐食咖啡,五层是常设的皮影戏展厅,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影博物馆。之前看《似水年华》中有皮影戏的表演,一直以为皮影戏主要活跃在江浙一带,来这里才知道全国各地皮影表演各异,都有一段兴盛的时期和独有的特色,生旦净丑各个角色也都做的栩栩如生,可惜现在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表演了。
往下走二至四层是“成都历史文化陈设”,分为古代篇、近世篇和民俗篇。民俗篇自然是观展首选,也是整体了解一座城市民间生活、习俗传承的最佳场所。成都博物馆民俗篇最神奇的地方在吃食,不仅讲川菜历史,还模拟了一个烟火气的厨房,一长排壮观的辣椒墙,还有模拟的满汉全席宴-_- 网上查了下成都竟然还有个川菜博物馆,可以围观川菜师傅做菜,还能学做川菜、品川菜,不愧是爱吃之都...
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是我们的最后一个行程。公园是由一所旧厂房改造而成,有老工厂遗留下来的铁皮桶子、旧栏杆和年代标语,也有流行的咖啡厅、乐队表演和网络直播。时光交错,旧时光和新潮流呼应,一点都不显突兀,也是个拍照的胜地,各种婚纱照、情侣照、儿童照拍摄,都想在这里留下清新美好的回忆。
之前看贾樟柯拍《二十四城记》时做的一本访谈录《中国工人访谈录》,了解成都是建国初期中国西部最大的军工基地,这个场子不是当时所描述的那个厂区,但走在其中也好像跟成都又加深了一层关联,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建设,每日里定时上工、结婚生子、下一代也是完成求学,继续上工、结婚生子,一辈子生活在厂区里,代代往复。突然改革大潮来了,一辈子在工厂里生活的人突然下岗了、搬走了,只留下破落的厂区、被改造,然后成为新的流行场所。哎,不知道原来厂区里的人看到这样的变化是什么心情。
到了成都不得不说的就是当地的吃食,成都火锅、串串、蹄花、水煮鱼、毛血旺、夫妻肺片…乱花入眼。蹄花是我的最爱,无论是干锅还是清炖。干锅的蹄花入味儿,但没有川菜本身那么油辣,就是吃起来稍微费劲,需要一直啃,肥肠不雅观。清炖蹄花看着油腻,不过糯糯的入口即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能一直吃一直吃,感觉给自己注射了十几针胶原蛋白。其余的刚吃新鲜,吃多了会觉得就是麻辣一个味儿。如果爱油爱辣,那这里简直是天堂,可惜我们没有如此口福,吃完只觉油在肚子里晃荡难受,只能浅尝辄止,非常惋惜。
回程路上,出租车司机聊起来成都的巴适生活,曾经有两个月时间吃了四十次火锅,夜夜都是相同的朋友、相同的场所,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虽然他满嘴不乐意,但能有这样随性的心态生活着,多么令人羡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