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有俩宝,大宝六岁,小宝两岁,一对姐妹花。姐妹俩好起来相亲相爱,闹起来“天下大乱”。
那日姐妹俩要吃海苔。家里就剩下六小袋了,约好每人三小袋。小妹的吃完了,又要吃姐姐的。姐姐不同意,小妹哭闹。姥姥说:“大宝,你再给小妹一点。”大宝不同意,喊叫:“这是我的,小妹的已经吃完了。”姥姥说:“你是姐姐,你大,分给小妹一点。”大宝并不认可,委屈地咆哮:“凭什么?”
类似的冲突在我家经常会上演。相信很多二胎家庭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如何在俩孩之间做好平衡,成了很多二胎父母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大人因为小宝年龄小,不懂事,会哭闹,就会让大宝让着小宝。在大人眼里,你是大宝,你年龄大,理所当然地要让着小的。这种思路在三十年前或许很正常,作为年龄大的孩子也不会提出异议。但现在的“大宝们”却不认可,他们之前都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捧大的。在他们眼里,明明都是“我”的,为什么要让着小宝。
我家大宝在与小宝发生冲突,大人让她让步时,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凭什么?”
2
个人感觉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移情能力,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还是以我家孩子吃海苔为例,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都是怎么想的。
首先,站在小宝的角度来看。
“我”就是要吃海苔,不管是谁的。家里还有,“我”就是要吃。不给吃,“我”就要哭,什么时候给“我”吃,“我”才不哭了。
可见,对小宝来说,满足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个需求可能是一个苹果、一个玩具或一个自主的举动。“小宝们”年龄小,理性思维弱,他们不会考虑要求是否合理,事情是否可行,遇到自己想要而不得或想做什么事而不能,便会小嘴一歪,哇哇大哭。哭是他们最有效的手段,往往都能达成目的。所以他们会经常使用,而且屡试不爽。
其次,站在大宝的角度来看。
海苔明明是“我”的,凭什么要给小宝?她哭闹,就得给她吗?你们说她年龄小,“我”就得让着她吗?明明是分给“我”的海苔,她的已经吃没了,为什么要来吃“我”的?你们说为了不让她哭,让“我”先分给她,好,“我”也哭,看你们怎么办。你们到底是疼小宝还是疼“我”?
其实,大宝渴望的是获得平等的对待。她年龄相对大点,对自己的利益边界有所认识,有了捍卫自己权益的意识。当她意识到大人为了不让小宝哭闹而偏向于小宝时,她便也要哭闹,看看父母到底会怎样处理。大宝的“凭什么”这三个字已经很明白地表达了她的诉求。都是家里的孩子,为什么年龄大的就得让着小的?每次都让大宝让着小宝,父母是不是更疼爱小宝?在孩子眼中,不管大宝还是小宝,都是一样的,都是孩子,没有不同。年龄的差异不能成为区别对待他们的理由。
再次,我们站在孩子共同的视角来分析一下。
他们虽然是冲突的两方,但同时他们又是同处于弱势的一方,他们需要父母作为强大的权威来仲裁他们的行为。他们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他们何尝不是用他们的行为来影响父母天平的倾向。他们每一次的矛盾,父母每一次的处理,都为以后再次冲突的处理提供参照。
最后,我们再分析一下父母的心理。
遇到孩子哭闹,可能多数父母最先考虑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停止哭闹。当大宝与小宝发生冲突时,不管事情怎样,先用最简单的办法让小宝不哭是父母首先考虑的方案。让大宝退让,成全小宝,成了首选办法。在大人看来,年龄大点的孩子少吃一点、少玩一点都不算什么,或者“根本都不是事”。大人往往也会许诺再给大宝别的补偿。但这种办法效果不大,正如前面分析的,因为孩子介意的不是那点吃的和玩的,而是爸爸妈妈对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态度。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至少不会成为被忽视或“牺牲”的一方。得不到更多,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得到公平对待也好。所以此时“大宝们”往往不会退步,而是据理力争,或者是试探,要看看父母到底偏向谁,自己在父母心里到底有多重要。于是他们也会大哭大叫,有时比小的还厉害。大人看不清这一点,就会认为大的无理取闹的,更会偏向小的。小宝由于年龄小,往往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偏爱和宽容。
3
只要大人从孩子的立场来思考一下,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遇到俩孩冲突,不以年龄大小为评判根据,不以简单了结为目的。先问清事情缘由,公平合理地提出解决方案,争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可。
吃海苔的事情我家爸爸是这样处理的。
爸爸跟小宝说:“小宝,你的已经吃没了。”小宝说:“还有海苔。”爸爸说:“那是姐姐的。你还想吃,得问问姐姐,姐姐同意给你,你才能吃。”爸爸又对姐姐说:“大宝,你愿意再分给小妹一点吗?”大宝很坚定地说:“不愿意!”爸爸说:“海苔是你的,你不愿意,就可以不给小宝。但是小宝现在很想吃一点,想和你一起吃。你如果分给她一点,她一定很高兴。她以后也会很乐意把她的吃的分给你。”大宝想了想,说:“好吧,给你一点吧。”于是给了小宝一些,小宝吃到海苔很高兴。爸爸接着表扬大宝说:“大宝把自己的海苔主动分给小妹,很疼小妹,做的真好。”爸爸又对小宝说:“小宝,这是姐姐分给你的,以后你有好吃的,也要分给姐姐。知道吗?”小宝只顾着吃,并没有搭理爸爸。不过估计聪明的小宝已经明白了,知道以后怎么做。
第二天应姐姐要求,妈妈买了两包QQ糖,小宝睡着了,大宝自己吃了很多,最后给小宝留了一些。等小宝醒来,大宝说还想吃,妈妈说:“你不能再吃了,那是给小宝留的。”虽然很想吃,但大宝还是同意了。等小宝吃的时候,小宝主动给姐姐吃,说:“姐姐,给你吃。”姐姐高兴地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这是小宝自己给我的。”
生活中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很正常。只要我们有移情能力,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持公正态度,讲清楚事情的原则和道理,孩子自己就能做出判断,作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