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老街找院子,街不长,很快就逛完了。吃了午饭就和曹先生在茶馆喝茶。
房间外的那张茶桌在两个年轻人离开后来了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一坐下,孩子就戴上了AR眼镜,双手各一个感应器在身前和左右挥舞。那样子,怎么说呢,对他来说,大约沉浸在一个绚烂又刺激的世界里;而对于那个虚拟世界外的我们,无法体会到里面的绚烂,他的所为便显得有些诡异,还有点……傻。
离一家子稍远,斜前方的一张桌子,坐着四五个中年人。其中一个红衣长卷发的中年女子一直转过头看着那孩子,表情严肃,带点怨怼,又有些不解,还有些惊诧、无奈和隐隐的恨意。
我不太清楚她为什么会是那样的表情和眼神,也许这情形勾起了她一些不太好的回忆,或许因为游戏她也曾和自己的孩子有过比较激烈的冲突……
我看着那孩子,虽也忍不住被他凭空“打击”的动作引得发笑,心里却又觉得有些无力、有些可惜,还有点对自己这些心思的不屑。
无力的是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一旦上瘾,要戒掉太难。但因为这个产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整个社会都在推进虚拟的电子世界向真实世界的入侵。孩子们沉浸电子游戏之中,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世界,无视自身身体和思想的成长。父母不论因为什么原因放任孩子的上瘾,等到后果来临,早已没有后悔药可吃。
而我,除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无脑地跌进那虚拟的世界,提醒身边的朋友电子游戏对孩子的伤害外,便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外出闲逛游玩,坐在茶馆小憩,是多么惬意和放松的时候,也是多么难得的父母和小青春期孩子轻松聊天的时间。而这一家三口,却是大人看手机,孩子玩游戏,全程无沟通,“互不相扰”地呆了两三个小时。
和孩子的沟通,不是催他吃饭的时候,不是催他做作业的时候,不是训他不讲卫生的时候,也不是为抢手机平板拉扯的时候……最好的时机,是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时,是在晚上入睡前,是在一起游玩时,是在闲闲地散步时……是在一切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在不经意之间,在孩子放松的状态下……往往在这些时间,孩子才更能听到父母想要向他传达的想法,也才更能接受父母的建议;父母也才能够听到孩子对环境、对父母、对同学和朋友的看法,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懂得孩子。
为什么我又不屑于自己的这点小心思呢?毕竟这一家三口的相处,我看到的,只是今天的这两三个小时。他们的日常是如何沟通和交流,我一无所知,也全无评论的依据。
无论如何,怎能以这一点这一时,去看待整个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和关系呢?况且,别人的家庭如何、教育如何,也不是我一个外人所该去置喙的,看过就看过吧,自个想过便想过,无需太于介怀,也不可太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