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杰 任一英 原创
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中国年轻人的偶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雷锋等英雄人物,八十年代,是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张海迪那样身残志坚的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主要是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等,因此才有了“追星”这个词。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把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作为偶像并加以崇拜。
比如2003年抗击SARS病毒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当时是名人,之后想起他的人并不多。直到2020年,钟南山再次领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人们才发现,真正能够拯救人类的英雄,不是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而是科学家。
今天,虽然很多人把钟南山称为“无双国士”,但钟南山仍然不是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当今年轻人崇拜的偶像,除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外,还增加了“网红”类明星人物,媒体报道过,很多未成年人把父母辛苦赚取的金钱打赏给他们,为此,国家才出台了很多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
分析孩子崇拜各类明星的原因,更多是崇拜他们的外表和动作,有些对明星着迷的孩子,还形成了不同阵营,为了模仿明星的外表和动作,甚至达到了神魂颠倒、不思进取的地步,正因为此,国家才会下大力整治“饭圈文化”。
既然偶像的作用如此强大,中国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吗?
有报道说,在美国和日本的孩子心目中,父母都是排在前三位的最受尊敬的人物,中国大陆的孩子却把最受尊敬的人给了各类明星,父母排在第十位左右。
有个小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孩子这样描述妈妈:“我的妈妈不上班,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脑残的电视剧,一边看还一边骂,有时候也跟着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饭超级难吃,家里乱七八糟的,到处不干净。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会。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这篇作文虽然描写的是一个“无用的妈妈”,其实孩子心中还有很多“无用的爸爸”,由此可见,很多中国孩子的偶像不是父母。
事实上,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偶像,当孩子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时,他们的偶像是父母及其他长辈,当孩子刚开始与家庭成员以为的人交往时,他们的偶像还是父母及其他长辈,这也能够解释,孩子在融入社会公众生活之前,他们会模仿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孩子融入社会生活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偶像,除父母以外,就可能加入其他人,因为他们被外人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所吸引,并加以模仿,认为这样做才潮流,自己才显得“很酷”,与同龄人才有共同语言。
孩子在崇拜某些偶像时,如果遭到父母反对,孩子的模仿欲就会越强,观察父母子女之间的有些冲突,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崇拜的偶像不认可。
孩子之所以崇拜父母以外的明星类偶像,主要是被偶像的外在形象所吸引,因为明星类偶像,要么是风流倜傥的帅哥,要么是沉鱼落雁的美女,同时,他们还可能用心去研究明星类偶像的饮食起居及生活方式,因此,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跟随明星类偶像去发展。
其实,孩子闲暇时,父母并不需要反对其欣赏各类明星的表演和才艺,也不需要反对孩子观赏体育比赛,因为父母的反对,达不到阻止孩子崇拜明星类偶像的目的,并且孩子崇拜明星类偶像,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一定会偏离主流观点,只要孩子在崇拜明星类人物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流观点一致,父母就不必过分反对,默默观察孩子的言行,适时引导就可以了。
现实情况是,父母的形象大多数都很普通,因此,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偶像,显然不能靠外在形象取胜。
为此,父母要深思的问题是,孩子既然把自己当成过偶像,为什么孩子最尊敬的人中,父母不能挤进前三名?
其实,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偶像,就要研究孩子希望自己有哪样的父母,很多崇拜父母的孩子,主要是崇拜父母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品质,他们会把父母当成自己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当孩子把父母当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时,父母就是孩子的偶像,父母优秀的人格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
显然,父母只有成为孩子的偶像,才能影响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这样的父母,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品质。
一、做一个真正具有思想的人
真正有思想的父母,对事物有独立判断,绝不会人云亦云,他们能够修正自己的错误,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与孩子交流时,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任何想法,不会妄加评判,而是在分析判断其正确或错误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性教育,以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思想,逐渐把孩子培养成有思想的人。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奇思妙想”、“远大理想”进行否定或嘲笑,会让孩子感觉尊严尽失,也会泯灭孩子的思想,孩子也不会成为有思想的人。
二、做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人
真正有事业心的父母,会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必须,他们不会以孩子为中心,不会对孩子过分关注,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孩子留下了发展空间。
真正有事业心的父母,通常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孩子会因此而感到自豪,甚至把父母当作偶像。
有人可能会说,真正有事业心的人,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其实事业心是一种奋斗精神和工作态度,事业心与工作岗位没有必然联系。
因此,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让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环境,其目的是让孩子明白,没有父母的努力工作,就没有家人的美好生活。
父母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因自己的工作环境差,而心生羞愧,那样会让孩子感觉低人一等,虽然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但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可能让孩子发奋图强。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辛勤劳动养家的父母,就应当是自己值得尊重,也必须尊重的人。
三、做一个情绪情感稳定的人
一个情绪情感稳定的父母,其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和生活阅历相对比较丰富,他们通常见多识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处变不惊,在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能判断孩子可以克服哪些困难,哪些方面需要父母帮助。
他们绝不越俎代庖,同时,还会预判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他们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四、做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人
一个内外兼修的父母,肯定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而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会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尊重自己,而形象邋遢或不修边幅的父母,很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同学的笑料,让孩子感觉没有面子。
同时,有教养的父母,还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个尊老爱幼、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和蔼可亲的父母,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骄傲。
父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要量力而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打扮得更加体面,而不是过分追求时尚和高消费,否则就会陷入另外一个误区。
五、做一个真正言而有信的人
真正言而有信的父母,不会轻易对孩子承诺,一诺千金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古代的曾子,可以因自己的承诺为孩子杀猪,今天的父母更应以身作则。
言而有信,不仅给孩子传递了诚实守信的理念,也能让孩子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父母认可,还能加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事实上,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社会生活中丧失信用的人会进入“黑名单”,父母不守信用,同样会被孩子列入“黑名单”。
六、做一个鼓励孩子决策的人
鼓励孩子决策,就是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父母一般不会高估孩子的能力,却经常低估孩子的能力,因此,鼓励孩子决策的父母并不多见。
父母对孩子能力的低估,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的父母,就会对自身能力进行低估,因此延伸到对孩子能力的低估。
父母低估孩子的能力,不仅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同时还会抑制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一旦被抑制,就会影响孩子的决策能力。
七、做一个不去比较孩子的人
父母要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孩子才能过好最合适自己的人生。
父母要时刻警醒,只有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最优秀的孩子去看待和对待,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鉴于此,父亲要成为孩子的偶像,就要有担当,因为社会赋予了父亲是家庭的脊梁这个角色。
在孩子没有家庭成员以外的偶像之前,母亲是大多数未成年孩子的偶像,因为孩子从出生开始,母亲对孩子有更多的照料和呵护,同时,古今中外歌颂母亲的作品,都在塑造慈母的伟大形象。
但是,孩子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母亲的要求和唠叨,可能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也就不把母亲当成真正的偶像。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止一个偶像,很多时候,还会以新的偶像,替代旧的偶像。
但是,父母一旦成为孩子的偶像,通常不会被替代,因为孩子已经把父母的人格、思想和行为,当成了模仿和学习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