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各级各部门不妨树立“全周期”意识,用好“加减乘除”法,写好人才振兴“子篇章”。
加宽“视野”,用心“筑巢”,扩充“生力军”。古语有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招贤纳士当怀周公之心,仿刘备“三顾茅庐”之举未尝不可。只有树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坚持乡土人才与外地人才引进、专业性人才与科研性人才引进“双轮驱动”,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按照“补阙挂漏”原则,紧盯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外招”“回引”双措并举,吸纳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回引能人乡贤,集聚一支有干劲、能干事的队伍。瞄准发展“短板”,以礼贤下士之姿,“刚柔”并济,积极引进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注入技术“新势能”,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提档升级。
减去“束缚”,倾心“固巢”,补足“能量包”。“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只有做到向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促发展、发展兴人才的“双赢”局面。人才培养须得“下挖”“上请”双管齐下,向下积极挖掘“土专家”“田秀才”,以“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联合院校共同培育一批技术能手,由“强”带“弱”,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广大种养户提升技术水平。要健全评价体系,破除人才评价“四唯”观念,“量体裁衣”制定分行业、分层次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让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精准科学有效。
“乘”聚力量,精心“拓巢”,搭好“创舞台”。“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才”也得“不拘一格”,要积极探索各类人才服务乡村的多元模式,制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激励支持政策,鼓励返乡入乡创业的各类人才“敢想敢干”。切实发挥人才“传播机”作用,引导更多复合型人才向乡村振兴“主战场”集聚,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综合优势。要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给时间、给空间,多支持、少干预,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扎实推进“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积极推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大礼包”,敢于善于给“福利”,激励更多人才在一线扎根成长。
破除“顾虑”,专心“暖巢”,写好“留才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基层一线在配套服务、科研实力等“硬条件”上存在先天劣势,想留住人才,还得用真心换真情、打造用才留才“软环境”。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让广大人才心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强化生活关心,健全“店小二”“个性化”式的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强化内心认可,充分挖掘优秀人才和团队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提升人才荣誉感、认同感、幸福感。
乡村振兴这幅巨擘蓝图,人才是执笔者。人才携手并进,竞相发力,方能使绚烂缤纷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田野大地上徐徐展开。每一抹绚丽的色彩都天然夹杂着“泥土味儿”,又蕴含着不同领域的人才的辛劳付出,也昭示着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