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终于结束了,看看千百年来和你同样苦逼的师兄们是怎么度过的吧。
1、这么热都没烤糊,我一定是学霸
每年6月伊始,整个社会都开始陷入一种如临大敌的场面。在这段时间里,再温柔的妈妈也会瞬间化身母老虎,小到为囤积食材和借机提价的商贩斗智斗勇,大到和小区里的装修户做斗争,无论装修户有多么的难搞,只要祭出“我孩子今年高考”这句杀手锏,往往对方会理解的表示暂停几天。天气预报开始不辞辛苦的交待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天气状况,交警更是整装待发。
到了高考日,连不高考也没孩子的上班族都被迫重温一遍高考时的恐惧,在拥堵的交通下,他们必须提前出门,避免和载孩子去考场面带杀气的父母狭路相逢。即便是有人勉强躲过,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打开手机电脑电视关于高考铺天盖地的信息都会轰炸过来,以至于那些毕业了N年,路上都被娃娃喊叔叔阿姨的上班族也情不自禁的在朋友圈里po出一张图片,并配上一句加油打气的话。
今年的高考题目已经见诸媒体,各地的作文题目较之往年呈现了更开放的趋势,以至于原本探讨应试教育束缚考生思维的媒体,转过头又在抱怨这么开放并和时事联系紧密的考题是要逼哭考生咩?
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注定是很多人的“解放日”。为了今天辛苦准备了十几年的考生落笔无悔,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未知的命运。回首千年,当这种选拔刚出现在这个国度的时候,我们的那些学长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2、师兄来了
汉代时期有了“举孝廉”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是以儒学作为取士标准的开端。做为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虽被诟病为“一场内定的选秀”,但是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显著特征是进士科的崛起。除了考试外,应试者还会将自己创作的诗词歌赋编成文卷,投献给名门贵胄和文坛名士,以求通过他们的赏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获得及第的机会,所以尽管唐朝的大部分官僚任免仍然掌握在门阀和贵族手中,因为科举存在,有才华的士子仍然有进身的门槛。
宋代作为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并且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为了防止徇私,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宋代的策论涉及的范围很广,不像唐朝般重视诗词,相反更加的务实。
元朝时期,因为是蒙古族统治华夏民族,所以科举制度日渐衰落,但是在元代确立了用四书来取士的先例。
明朝时期,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明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其中因为乡试和会试头场均考八股文,所以大批考生费尽精力去研习八股。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作为题目,措辞古老,格式死板。因为八股文严重限制了考生的思想,所以在后世一直备受诟病。但是明朝时候因为重视考试,所以在王朝中后期,朝廷中的重要官员,基本都是因为科举才有机会得到重用。
清代的科举制度大致沿袭前朝。但是因为清朝依然是少数民族当政,为了巩固统治,前期满人做官可以不必经过科举途径。后来虽然需同时参考,依然汉人考试和入选的最多。但是清朝时期并没有对科举制度弊病做出革新,所以随着清朝的衰落,科举制度终于淡出了历史舞台。
3、师兄你干嘛去?我去感悟人生了
在封建制度的古代,由于农耕文明的内核和内尊儒术的统治需要,商人的社会地位被长时间压制,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有读书和入仕。所以千百年间,社会中最优秀的头脑一直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读书人寒窗苦读多年圣贤书,才有机会获得考官的认可,从而半只脚踏入帝国的权利体系中,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中举的时候年岁已经不小。因为考试周期较长,乡试和会试之间有两天的空闲时间,会试和殿试中间有一个月的空闲时期,所以那些进入初选的考生,经常趁着这个空闲的机会和伙伴一起喝花酒。
有花有酒才谓之“花酒”。这使得一些著名的考场附近一般会被妓院围绕,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江南贡院”周围分布着大量的明清时代建立的青楼,科举的时节,正是这些青楼生意最火爆的时节。这些在莺歌燕舞的围绕下的考生并非浪掷青春,他们和同窗乃至陌生的考生饮酒攀谈,正是希望自己在进入权利体系之前,就能建立一些稳定的社会关系。因为在古时,同窗同科之谊会让他们形成较稳固的同盟和派系。当然有不少的考生纯粹是为了发泄自己压制了多年寒窗之苦。这种风气之盛以至于推波助澜了中国长久以来的酒桌文化。
无论是因为什么,在青楼里面,学子饮酒高歌,姑娘弹奏小曲,小道消息横飞,三教九流出没,就是在这样看似不真实的风月场所中,考生们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另外一课。如果说曾经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书中的昌明之治,那么在青楼中他们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社会之道。滑头的小厮,南腔北调的考生,比想象中更美好的姑娘,在精明的老鸨设法掏空了考生口袋中最后的银子后,这些考生领略到的是另外的世界。
4、另一份考卷
中举只是士子们的一个梦,跟想象中的宝马雕车锦衣还乡不同,中举之后面对的官场往来和具体事物才是读书人面对的棘手难题。在交通不便交流封闭古代,闭关苦读数年的士子大多并不了解社会和现实。醉眼看青楼女子也是一个梦,不事生产不问家事,专心习得一身风月本领,这种男人理想中的女人最终不会和他们举案齐眉。在真正进入官僚体系后,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会变成微薄的俸禄,复杂的官场规则,权力和欲望,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百姓。
在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中,有的人成了一辈子捍卫终极理想的海瑞,有的将自己以圣人的标准约束比如曾国藩,有的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比如徐阶,有的却走到了另外的方向,就像文辞出众的严嵩最终被历史定义为奸臣,有的干脆逃离官场去往自己的方向就像金圣叹,但是其中更多的人最终庸碌成普通的官僚。
科举制度进化到了现代成为了高考,即便是人人抱怨应试教育套路化,但是高考毕竟保证了给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的一个上升阶梯,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出题的方向思维势必在整个社会上做出平衡。因为就在百年前,作为前车之鉴的袁世凯取消了科举制度,没过多久,各地豪杰纷纷揭杆而起,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
高考结束了,人生的高考才刚刚开始,即便面对重重的困难,你还依然牢记心中的梦想吗?
所以,珍惜现在有标准答案的试卷吧,因为未来人生的答卷,很多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