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一起读这个绘本,仿佛就在看我们自己的故事:
妈妈在整理阿健的房间,看到房间里一个大箱子里装着好多东西,建议把那些没用的东西扔掉,可是这些东西,却都是阿健美好的回忆,阿健统统不让扔掉。
那个妈妈眼里没用的石头,在阿健眼里,是他们春游时的美好回忆,是他辛苦捡来的一个“沉睡的狮子”。
那些妈妈眼里没用的彩纸屑,在阿健眼里,是他们文艺汇演的见证,是演出完纷纷捡回来的纪念。
那些妈妈眼里没用的橘子皮, 在阿健眼里,是他们家树上结的第一个橘子,是和爸妈一起分享时的甜蜜回忆。
那个在妈妈眼里没用的糖果盒,在阿健眼里,是他牙齿脱落的见证,是他对成长的记忆。
最后,妈妈也想起了自己保存的那个宝贝,而妈妈的宝贝,在阿健眼里,却是一个没用的,穿不上的小鞋。
可是在妈妈眼里,却是阿健学会走路的见证,是妈妈心底对阿健成长路上最美好的回忆。
“所以才不能扔啊!”
最后一句话,阿健和妈妈终于达成了共识,这些宝贝,不能扔,他们承载着美好的回忆,贴满了成长的印记。
【1】
看着故事里的阿健和妈妈,这样的场景似乎总是在发生。
搬家的时候,还和宝宝在整理她的玩具,两大箱子,里面当然也有我眼中的垃圾。
每件都要征求宝宝的意见,这个还要不要了?
可是宝宝的回答几乎和阿健一样,这个不能扔,那个不能扔,结果整理到最后,还是满满的两大箱。
拿起一张画的乱起八糟的画,我问宝宝:“这个还要不要啦?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哦,这个还要呢,这不是我画的那个小胖墩吗,就是卡梅利多那里的?”
拿起她已经不再玩的小摇铃,“这个你现在都不玩了,要不送给小妹妹吧?”
“不行不行,我还要呢,这还是阿姨送给我的,是她亲手给我做的呢!”
真实佩服孩子的记忆力。
太多太多了,我们觉得没用的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意义的,都充满了快乐的美好的回忆。
而这些珍贵的回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也是一笔财富。
而我们,何尝不也是这样?
对于一些有纪念意义,有感情的东西,或许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可是在自己这里,却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
【2】
或许,这些富有感情的物件,才是我们爱的寄托。
可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却误解了这种感情。
还记得宝宝有一段总是当宝贝玩的一个小纸盒子,当成自己做饭的工具,当成小猪佩奇的床,当成玩具的家等等。
可是有一次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却把它当成垃圾给扔了。
后来宝宝找不到,开始急了。闹了半天。
反过来我却怪宝宝没有提前跟我说,也没有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可是过后我才觉得,有时候孩子的世界里,对于每件东西的珍贵程度确实和我们不同。
而后来,对于她的东西,哪怕是一片树叶,一个小木棍,都由她自己去处理。
【3】
还记得那次,一个哥哥到家里玩,宝宝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小纸盒给哥哥玩,可是哥哥不喜欢,拿上就给扔到了地上,非要看宝宝的恐龙书。而宝宝死活都不让看,生气地赶哥哥走。
其实,宝宝眼里的宝贝给了哥哥玩,可是哥哥却认为是垃圾给扔了。
于是,宝宝不再分享自己的任何玩具了。
因为我明白,她确实伤心了。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心里对某个东西的珍贵程度。
看这本书,也让我们明白,理解孩子,真正地了解孩子,才是做出正确引导的第一步。
对待她的东西是这样,对待她的朋友是这样,对待她的行为也是这样。
不能一味地觉得孩子生气、哭闹,不分享,就都是孩子的错,而是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内心。
如果那个哥哥没有扔宝宝的盒子,或许她也会分享自己的恐龙书给哥哥看。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想法,也不会心生怨气,也会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
最后再回到这个绘本,细腻的画风,像是彩铅画,很喜欢这种温馨的柔美的风格,画着与我们最贴近的生活场景,宝宝很容易进入其中,与阿健产生共鸣。
每个孩子眼里,都有他们最珍贵的物件。
让我们一起保护这种珍贵,一起守护他们心中的美好,也一起守护我们自己的那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