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女士,42岁,教师,身形苗条,她的穿着有超出于她所在的那样一个小城市的审美能力,和职业角色、女性特征比较吻合。
让她痛苦的是,她有过三段婚姻,都以离异而告终,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是对方提出离婚,她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在婚姻关系中付出很多,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远离。
方女士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六人,她是最小的孩子,倒数第二个孩子比她大9岁,她是妈妈在48岁时意外受孕而来到人世间。
她的父亲是一个聪明能干勤劳的人,能劳作的时候劳作,空闲时做一点小生意,而且爱好文化、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比她年长许多的哥哥姐姐都在城市有了工作,他们家在当地也建了最好的房子,这样的一个家庭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
妈妈的外公是一个裁缝,妈妈是独生女,不仅享尽外公外婆的宠爱,妈妈也得天独厚地比其他的孩子穿得好看。
方女士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享有到在当地的一种优越感。父母老来得女,视她为掌上明珠。她的哥哥姐姐比她大许多,自然不会和她争抢什么,而是处处让着她、哄着她、呵护照顾她。
在实质上、在心理意义上,她享有到一个独生子女的优待,她不仅具有排行最小孩子的心理特点,更符合独生子女的特点。
由于家庭比较宽裕的环境和住房,在她年幼时,有一次部队驻扎在他们家,部队有文艺联欢时,她都会上台表演,还曾经参加过在当地非常少见的游泳比赛。
再加之,她比同龄人的穿着好看,在学校更容易被注目,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一些出人头地的机会都少不了她。在她的成长之路上,获得了无尽的赞美和掌声。从小时候开始,她就是班长,后来是学生会干部。
学校的评价系统单一,爱表现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可以成为一个佼佼者。但进入社会就不一样了,社会的评价系统是多元的,聚光灯不会聚焦在一个人身上,而且曾经的赞美和掌声让她的自我发生了膨胀,她对自我的评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客观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雪中送炭者众、锦上添花者寡,当一个人过于爱表现,她的光芒遮盖了他人的光芒 ,这时候社会给予她的不再是垫脚石而是绊脚石,以至于她的工作不顺。
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听到她说自己优秀,夸大自我的才能和成就,而且她对人的夸赞也毫不吝啬,她常常会说:你太棒了!你太了不起了!你太智慧了!这样的话让听者有无端汗颜,甚至无地自容的感觉,会纳闷:我真的有那么好吗?我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好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投射。她将自身投射于他人,因为在潜意识中,她感觉自己就是这样优秀的人,所以她把这种超高的评价投射于他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能担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她会过度美化人和事物,这也是投射的结果。
最糟糕的是两性关系,异性往往会被她光鲜的外表和膨胀的优秀所吸引。但在一起生活之后,无意识地就感觉到:一、自认为多么优秀的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二、担任过班长、学生会干部的她,习惯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有一种强势作风,而且以改造他人为己任;三、这种自恋,她爱自己就像一个男人一样地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比得上她对自己的爱呢?或者说她根本就不需要另外一个男人的爱。她也不容易对另外一个男人动心,因为最让她动心的是自己。
有一个希腊神话:水仙花情结。美男子纳喀索斯漫步到了一处小溪,竟然无意当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那是怎样一个绝美的男子!纳喀索斯深深为自己的美貌陶醉,并深深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他用手去抓,水泛出波纹,破坏了自己的影像,他很气恼。又用手去抓,还是没有抓到。最后他几近疯狂,为了和水中美丽无比的自己呆在一起,竟决然扑向水中,溺水而死……
在一次家庭系统排列中,清晰地呈现出她第一段婚姻的真实状态。她和丈夫在房间的两端,遥遥相对,在僵持中,她稳如磐石,丈夫无奈地默默地离开了这个房间,女儿随后也离开。这种伤害是相互的,丈夫感觉在这个婚姻中非常地压抑无奈、非常地有无能感,在家庭地盘中没有位置,被逼到了一个角落,他不得不放弃而离开;妻子感受到的是丈夫与日俱增的冷漠。
人是要有破绽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那样地完美,那样地没有瑕疵,身边的人怎么活呢?映照出的都是缺点和毛病。真正接近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个领域相当出色的人,如果他是人格健全的人,他不会夸大自己的完美或者出色,他甚至会有意识地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这样其他人才敢于接近他或乐意接近他。
这个案例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中,全部都是正性的能量,正性的能量过度了,有了这种正性能量的支撑,她的自我感觉很好,养成了自负张扬的个性,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几个特征:一、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欠缺或者等于零;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极端,但这种极端不是贬抑,而是高扬。
因为正性能量的支撑,自我感觉方方面面都好,所以抗挫能力也极好,她成了一个不倒翁,任何雷电都不能打垮她,任何风浪都不能淹没她,这样的一个女人还需要男人吗?男人在她身边还有价值吗?怎样的一个男人才能与她匹敌?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恋是力比多过度投注于自身。力比多(libido) 即性驱力,它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但适度的自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是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人的存在感、自尊感、价值感的自我认定。一个不自恋的人,会存在感缺失、低自尊感、低价值感、无意义感。
此文不是从理论的高度,而是从案例的角度进行描述,期待同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