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9月9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337篇。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和教授哲学的师者,总会被问到,这么多年的哲学学习,你最大的收获在何处?
我会毫不迟疑回答:最大的收获肯定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此话从何说起?当然得从哲学的本质和定义说起。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哲学下定义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可以说,所有的哲学都起源于惊奇和疑问。首先是对身边的事物有惊奇和疑问,继而对更重大更遥远的事物有疑问: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正因为这样,人类认知的领域才会不断扩展。
在我看来,这才是哲学最大的功效。一个真正爱哲学的人,必定是一个学会了反思和追问的人。
所以,我大概也习得了这个思维习惯,对于自己所历经的任何事物都会进行哲学式的反思和追问。比如,带孩子旅游,我会反思什么是更好的旅游方式?什么旅游方式更有效、有价值、有意义?带学生,我会反思怎样的指导员工作是更能让学生获益能让他们实现终生成长的?育儿,我会思考,做一个怎样的妈妈会让孩子成长更顺畅更有创造性未来更幸福?每天阅读,我会思考怎样的阅读更有效有价值?贵州行过程中对苗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的反思让我不自觉拿他们和犹太民族对比,我的困惑重重:苗族和犹太民族的境遇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但他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何以有如此大的区别?……
正因为这些思考,我才会旅游回来就买回来一堆关于旅游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等方面的书回来研读;在育儿育生的过程中,这些年来买了读了几百本相关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反思和追问使得我潜入了阅读疗法这个崭新的领域并且自此沉迷,最终选定阅读疗法作为我的专业;而对苗族侗族和犹太民族的区别的反思,让我以百倍的热情买回《苗族通史》等一大堆书籍回家研读……
自然而然的,这次参加完家族聚会回来,我就在头脑里不停思考,参加家族聚会的意义何在?为什么现在国家对于研究自己的家族史一改上世纪的态度大力加以支持?
每个个体,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束缚,所知有限。但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以最便捷最睿智的方式浇灌给我们。所以,每每遇见困惑,我的第一个求助的对象肯定是书本。
因而,昨天早上,我照例四五点起床后,把家中历史书找出来一大堆:《剑桥中国式》、《世界文明史》、《世界史》、《罗马帝国衰亡史》、《全球通史》、《中国通史》、《印度简史》……当然,还有跟孩子共读过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等一堆写给孩子的历史书。
这一次,我不看里面的具体内容,而是选择看绪论:绪论一定会说到为什么要读历史。尤其是写给孩子们的历史书里,会用更生动简洁的语言对于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历史做说明。
一早上三四个小时,我在各个房间找书,然后悉心查阅。但,找到的都是对于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概而泛之的介绍,并没有我想要了解的对于为什么要了解家族史家族文化的具体问题解答。
于是,我开始到网上书店找相关书籍:我一直坚信,任何一个领域,必定有前人探索过,也必定留下了他们苦苦思索过的智力成果。而我作为后来者,只要花上一点时间和微不足道的金钱,就可以买回他们辛苦思索三十年的思想结晶,何其幸运又何其幸福!这就是生活在文明社会最让人醉心的地方了。所以,我常常庆幸,我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魅力无限而从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方块字,有我们的孔子孟子庄子李白苏轼杜甫李清照给我们留下了文明的瑰宝。我格外珍惜这些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最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总想在有生之年,痴心妄想要穷尽这些典籍。
虽然是妄想,但始终是最美好的妄想。
今天,很自然的,选择了其中两本抱回家。
剩下的时间,耐心等待他们回归我简陋的家里。待我,与他们倾心神交。
朋友们知道这种等待新书回家的感觉吗?就如母亲苦盼儿归,就如热恋中情侣盼恋人时的望穿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