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杰
最近参加砍柴书院写作课,丹尼尔李老师分享他经常采用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去收集素材。曾经我也在某个书上听到过,没做特别研究。这次再听到这个读书方法的时候,甚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收集了下资料,有了本篇总结:
聊聊什么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为什么苏东坡喜爱有加?
-01-什么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先讲一个苏东坡的小故事,来说明:
在黄州的一天,苏门学子聚集一堂。有位叫刘沔的青年,将纂录的苏东坡诗文二十卷,面呈苏东坡审阅,说道:
“先生的文章流传于世,影响很广。我怀着对先生的敬仰,又为着能使先生的诗文永远流传于后世,特将先生的文章依次编纂。”
刘沔又情真意切地说:
“先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不知先生治学有何诀窍和方法,小辈愿听指教,以开茅塞。”
苏东坡一生勤奋苦学。他在黄州既无公务,又不敢多作诗文,于是潜心研究学问,苦读经书。他曾摸索总结出一套独到的学习方法,听刘沔提出治学方法问题,便说:
“凡有志于研究学问的人,好比种田,不能面面俱到,寸寸而取,否则会造成地力枯竭。要善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源发。
现在有的人,都求教于治学方法。治学首先要注意读书方法,读一本书,要读数次,甚至数十次,每次要有重点,分别抓住一个方而,读透弄懂。
走马观花可不行!我读《汉书》,能过目不忘,但总要读它好几遍才算读尽。每读一遍,只专心探求一个方面,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如此数遍,则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物等知识和学问,就能切实地弄明白,得到确实的收获。
这种研究学问和读书的方法,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原文东坡先生运用“八面受敌法”读《汉书》是这样说的:
“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
苏东坡站起,从书柜中取出一封书信,说道:
“我有一个侄婿叫王庠,从四川来信,向我求教读书方法。
我给他讲了一个八面受敌读书法。你们大概都读过《孙子兵法》吧,《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我专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不应八面出击。
而要集中优势兵力达到以众击寡,一次次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敌人。
我的读书方法,运用的就是这个八面受敌法!这种读书方法不是兼收尽取,囫囵吞枣,而是集中精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深入探究,然后再融会贯通。“
-02- 八面受敌读书法,连毛爷爷都赞不绝口
毛爷爷称赞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这个方法,我最近看书也是深有体会,今年初,我读到一本日本人高桥政史写的一本书《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完美图解》。他书中分享到15分读书方法,其实就是采用了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那他怎么读呢?分4个步骤如下:
提出问题:读书必须带着目的,你想咨询的问题,想从书中获得的价值和收获。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读的时候就可以读相关文字,不相关可以忽略掉。根据提出的问题从书中找出关联的16个关键字。
这些关键字就构成了,你问题的答案。从16个关键字中筛选出最关键的3个关键字。
太多记不住,中国人事不过三,无三不成立,三个关键字足以说明你的问题,还方便记忆。讲以上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成一条信息。
自从运用这个方法,我读书的速度明显提高了很多,一本书随便翻翻,就可以获得我想要的答案。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就用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很管用。
-03- 我是尾巴总结
这种读书法可以概括为两点:
- 一是每次读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 二是不要分散精力,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于一个方面。
就像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生命短暂,学海无涯。所以,更要做好选择。做更少,但做更好。
我是文杰,喜欢读书,坚持日更,早起自律,用生命在书写,修德修心,感恩有你!
参考:苏东坡《又答王庠书》书中回答侄女婿王庠“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