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一)要点:
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
除了少数“看破红尘”的人(比如苏格拉底或者耶稣),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还不错,是因为他人对我们有足够的尊重。
焦虑的原因:追求显耀的身份、没有显耀身份者的势利倾向、过度期待、精英崇拜,其中过度期待和精英崇拜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过度期待:近代以来“贵族身份不管用了”这一社会现实,加上民主、平等思想的普及,让“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身份和荣耀,走上人生巅峰”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大家对自己的期待提升了;而与此相比,个人处境改善的速度太慢了。
精英崇拜:不利于穷人的社会舆论——富人才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身份高低代表德行高低;穷人有罪,他们穷是因为蠢。
以下是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
哲学:运用理性,分析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如果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采纳;如果是虚假的,那我们就一笑而过。做人要遵循中庸之道,人的行为不加以反省就容易走向极端。哲学家经常以“理性的遁世”,例如第欧根尼和叔本华——他们能够享受孤独,避开外界的侵扰,以自己的良知来行事。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作为抒发身份焦虑的重要方式,人们常常对社会主流的身份标准提出质疑。艺术以绘画为例,从古代的历史宗教题材发展到当今的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越来越关注个人的体验;文学作品中不少身份高贵的人物道德低下,身份低下的人却拥有美德。此外,文学悲剧作品也常常发人深省,让人们意识到身份的脆弱性,从而提醒人们对生活中失去身份的人更加宽容和同情。
宗教与自然:两者其实都代表着比我们自身更加高大的存在:西方的有神论者借宗教求得安宁;无神论的中国人则更喜欢寄情山水,物我两忘。
应当指出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对这种让人崇拜精英、对身份日益焦虑的社会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是否合理?这也算是作者给所有人留下的一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