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意识的层面,做好对抗有毒的父母的准备
大家好!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该怎么正确认识和面对中毒的爱?
当我们终于意识到,长期以来,让自己倍感痛苦、生活不幸的根源,竟然是父母当年没有正确地爱我们。父母没有正确地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不听话、不努力当一个优秀的小孩,而是父母压根就不知道如何去当一个好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护子女。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心里的包袱,不要为当年父母没有能正确地爱你而感到自责了,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你的错。用台湾漫画家几米的话来说:所有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一、不必马上原谅父母
很多人都会想,如果不原谅父母,自己的余生岂不是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怨恨之中吗?原谅了父母,这些悲伤就算过去了,如果自己一直纠结,岂不是更加痛苦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如果你以为原谅父母,就能让自己的内心不再煎熬,就能治愈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做,只会带来短暂的心理平衡,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更深的绝望。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的父母在逼你结婚,你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太不听话了,总是让父母为自己操心。那么,请你假设一下,如果你的孩子长大后,因为没有找到相爱的人而迟迟没有结婚,你会不会选择逼自己的孩子结婚呢?你肯定不会,对吧。那么,你也没有必要因为抗拒父母的逼婚而感到自责、内疚,因为逼婚这个事完全是你父母在杞人忧天。
当你熟练使用角色互换这种方法后,就会清楚地看到,有些事情是父母错了,而不是自己错了。那么,当你意识到是父母错了,就先不要着急去原谅父母。
因为,在太多的情况下,原谅和忘记意味着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有在经历了伴随着强烈的愤怒和悲痛的治愈过程之后,只有在你把责任理所应当地回给父母之后,才能真正解脱。
就拿逼婚来说,今年过年回家,你父母强硬地逼着你去相亲,给你施加精神力量。这明明是父母不对,但你在内心选择了原谅父母,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始终没有把“我不”、“我很生气”这样的话说出口。那么,等明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更加强势地逼你去结婚。
能正常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也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当父母对你做了错误的事情,伤害了你,先不要着急原谅,不要把原谅放在解决问题的一开始,而是放在解决问题之后。
二、认清父母的控制
如何脱离父母的控制。能离开父母,在经济和心理上能独立地生活,这是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我们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待在自己身边,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要是一直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就显得有些自私了。这种中毒的爱,表现为父母很强势地控制子女的人生。控制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可怕的就是在思维层面的控制。下面,我们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被父母这样控制着,一起数下自己符合多少条。
第一,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
第二,让父母自豪是我的责任;
第三,我是父母的全部生活;
第四,我的父母没有我活不下去;
第五,没有了父母,我活不下去;
第六,我把真相告诉了父母,就等于杀了他们;这个真相,可能是我流产了,我是同性恋,我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我不想结婚生孩子,等等。
第七,如果父母能认识到他们的错误,我会感觉好很多;
第八,和父母沟通没有意义,因为沟通总是失败的;
第九,不管父母之前做了什么,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我怎么能让父母发火呢;
第十,我的父母已经不能左右我了,我一直在同他们抢夺我的人生控制权;
第十一,如果我和父母对立,我就会永远失去父母。
如果上面这十一个观点,你符合其中四个以上,那就说明,你的父母依然在精神层面控制着你,哪怕你已经是一个30岁的壮汉,在父母面前依然是一个人格不独立、精神世界不成熟的“小孩子”。
中毒的父母总是在用他们的观点控制子女。观念是一种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错误的观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连绵不绝的困惑和痛苦。比如说,对待工作的观念,在三四线城市的父母心里,总是认为当一个公务员好,工作稳定又体面,但你却不想每天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你想有更大的作为,想出去打拼几年,然后自己创业干个什么的。那么,这些父母强加给你的不合时宜的观点,往往会给你带来强烈的痛苦。
那么,该如何摆脱父母的控制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自我界定。
什么是自我界定呢?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不是自己的责任。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结婚之后,你的父母要来你工作的城市居住,可你和对象只买了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根本就住不下,或者你对象不愿意和你的父母长住。这个时候,你小心翼翼地问父母“能不能住在酒店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就很可能引发争吵。
我们用这个例子,来具体来说明一下,什么是自我界定。让父母住到酒店,父母因此大发雷霆,这不是你的错误,而是父母的错误。自我界定就是在感情上独立,谁也不能过度依赖谁。但感情独立,并不意味要和父母一刀两断,而意味着你可以是家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是独立的个人,意味着你是你自己,也让你的父母成为他们自己。
当你抛开了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观念、情感和行为,可以不受约束地拥有自己的观念、感情和行为时,你就可以进行自我界定了。当然了,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而且在具体做自我界定的时候,有一种不伤人的做法——非辩护式沟通。
非辩护式沟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和父母沟通中,你完全不必辩论出个对错,只需表明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
假设,你的父母对你说,“你毕业后回老家工作吧。”或者“结完婚,赶紧生个孩子吧。”当你已经讲了太多自己的想法和道理,依然不起作用时,你大可不必去说服父母,完全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嗯,知道了,我会考虑的。”
这就是非辩护式沟通的回应方式,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避免问题在情绪的操控下不断恶化,避免因为观念的不同导致亲子关系也日渐恶化。就拿前面我们举的例子来说,你在外地买房结婚后,父母想过来和你一起住一段时间。可这段时间,你工作不顺,夫妻感情也出了一点问题,你希望父母暂时不要来。那么,你该怎么去回应父母呢?
如果你一口拒绝,很有可能就把父母的情绪挑了起来,大骂你没有良心,同时把自己也逼到了绝境。这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非辩护式沟通来回应呢,我们不必给父母一个准确地回答,只需要说“让我再考虑一下吧”就行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软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一些小冲突,虽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但很好地避免了冲突的扩大化,给彼此都留有了余地。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摘录《中毒的爱》于书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