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想想离我最后一次毕业竟然已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你的毕业季,你还记得什么?除了最后时刻的疯狂和别离的感伤,至今还留下的印象就是意味着毕业季开始的那些考试,这么多年过去,再回想时依旧痛苦。作为一个老师,今天我就要教这些孩子们一些方法,去应对考试,减轻考试的痛苦。
你是不是觉得我一个化学老师要开始念: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那你就错了,我今天要教大家写作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闲话少叙,进入正题:考试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切勿空泛,主题要小
由于见识与经历的原因,十几岁的年纪看到的世界总是充斥着各种庞大的概念而缺乏细节。在写作文上往往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主题庞大,一上来就是“我的祖国”,要知道我们的祖国的一根汗毛都足够一个博士生写一篇博士论文,比如我随手从网上找到的一篇博士论文:《某小区菜市场的个人经济行为研究》,以一个博士生的水平尚且只能驾驭这么小的主题,更何况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所以在八百字的内容里非要去写一个庞大的主题,带来的只能是满篇“我的祖国真伟大”、“我爱你我的祖国”这样歌功颂德的空泛。
那如何去缩小主题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尽可能的具体。比如要求写父亲,那题目就不要是《我的父亲》,这样的文字会空泛而平淡,我们可以像朱自清先生一样写《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如果你觉得“落到具体”已经不能满足你飞扬的文采,那也可以尝试用更大些的主题,比如比较,就像有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的名字就叫做《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就是运用比较这个方法的优秀案例。
二、怎样写记叙文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学作文最常用的文体,虽然每个人都会写,也写过很多次,但来来回回总是容易犯同样的毛病。
可能每个人从开始进入学校就被要求写日记,日记就是最简单的记叙文,但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长大之后写的记叙文总是很容易陷入小时候写日记的套路里——流水账。比如写《暑假的一天》:
“我早上七点就起来了,然后开始叠被子,然后去帮妈妈做XX事情,帮爸爸做XX事情,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真是充实的一天。”
这就是典型的流水账。
那该如何写记叙文呢?关键在于把记叙文故事化。同样还是写《暑假的一天》,我们可以这样写:
“时间是早上六点,天刚刚亮,我就悄悄的起床叠好被子,从昨晚开始我就一直在想—如何能成为爸妈的好孩子?最后我终于得到了答案,今天我要把它付诸于实践。.......我刷牙洗脸之后,偷偷帮妈妈做了XX事,帮爸爸做了XX事,我相信爸爸妈妈看到我的劳动成果一定会很欣慰。.........爸爸妈妈看到后大发雷霆,不仅没有表扬我,还.......因为........,可是我是为了他们好啊,为什么会这样?........到了晚上,爸爸走进我的房间,和我说: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终于明白我错在了哪,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真真正正的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在这一篇文章的结构里,就运用了故事化的写法——开头提出问题,引发好奇。然后解决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最后新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有总结和感叹。口诀是:开头是问号,中间是逗号,结尾要是惊叹号。
三、怎样写好议论文
到了高中,最常写的就是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在于套路简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写的议论文都陷入了同一个套路——抛出论点,罗列论据,简单议论,再抛出论据,总结结尾,于是大家的分数都不高。
那该如何写好议论文呢?大家可以把议论文看做在和别人讲道理,你试想一个场景,你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上来就说:“你这样不对,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比尔盖茨也是这样的,所以你要听我的。你会愿意听他说的道理吗?所以议论文的要点在于不要直接说道理,而是要让道理被“看到”,具体说来有三种方法:
1、道理“问题化”
简单说就是把论点拆成一问一答的形式,比如:“成功人士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都经历过很多失败。”
2、道理 “人物化”
把论点嵌入某类代表人物中,提炼共性。比如“迈克尔·乔丹、阿加西、郎平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经历过很多失败。”
3、道理 “故事化”,用某一具体事件传达观点,特别是多运用具体数字。如“我们知道‘球王’贝利一生踢进了1283个球,但没有人注意过他踢空的球是这个数目的10倍。”
四.怎样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有时候大家都说这个人写的文章文采真好,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谓的文采到底是什么东西。文采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一些技巧,让文字更鲜活生动。比如写傍晚,普通的可以写成“华灯初上,天渐渐暗了下来”,但也可以写成“华灯初上,整个世界慢慢被笼罩在了一床黑纱帐里”。
那具体该如何修炼这些文字的技巧呢?最本质的方法是多看好的文章,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里面你就可以看到中文写作的巅峰技巧。 但若要临时抱佛脚,我总结出来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让文字具有画面感
所谓画面感就是让别人看到你的文字,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的加分项。比如写人群涌动,正常的写法是“好多人跑过来”,而维克多·雨果的写法是,“人们像看到糖果的蚂蚁,一波一波往这里涌来”。这里面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提升了文字的画面感。
2、以物写物
所谓以物写物就是: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我们生活中也常用到这样的方法,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笨,很少会直接说“你真笨”,而是会讲“你出门没有带脑子吧”,这就把“笨”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了“没带脑子”这个行为上。莎士比亚形容人“笨”,也不会用“笨”字,而是说:“他的聪明好像一颗芥末种子那么大。”而当我们要写一个具体的事物时,我们就可以把它抽象化,比如余光中写星空,也不具体写星星有多亮,而是说“星空非常希腊”。
3、用金句点亮整篇文章
一个金句能提升整片文章的质感,为文采加分,让整篇作文加分不少。不过似乎金句不是每个人都能写的出来的,但真实的情况是,金句也有金句的套路。比如“回转反复”是金句的一种模式。比如,美国前总统杰斐逊讲过:“在谦虚的人面前不要骄傲,在骄傲的人面前不要谦虚。”这种回转反复的句式,类似回旋镖,秘诀是找到一组对立的概念,把意涵常见的一句放前面,意涵意外的一句放后面。还比如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我们谨慎,在别人谨慎时我们贪婪”,也是运用了这个手法。
五、怎样有一个好的结尾
辛辛苦苦写了很多字,最后却被一个糟糕的结尾拉低水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但这又是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常犯的毛病。要写一个优秀的结尾,要满足两个条件:
1、首尾要呼应。比如开头的时候我描写了一个场景:“路灯孤零零的站在路边,努力的睁着明亮的眼睛”,那在结尾时我又重复了这个场景:“路灯依旧孤零零的站在路边,而它们的眼睛还是那般的明亮”。这就是所谓的首尾呼应。
2、结尾像撞钟,有余韵。让结尾有余韵的简单方法是:把“镜头”拉远,从具体的事件中抽离,比如描写景物,寓情于景。杜鲁门·卡波特在《冷血》的结尾这样写:“他踏上归途,走向树林,身后是广阔的天空,随风摇动的麦田里,净是微风的细语。”即使你没看过这部小说,也能对结尾的厉害之处心领神会。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文章里存在问题,请你体谅我是一个化学老师。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在其他地方有见过,请你理解我是一个化学老师,所以我不可能是第一个总结写作技巧的人。好了,祝大家考的全会,蒙的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