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前半部分节奏较为一般,另外女主尬演,电影前期剧情较混乱、跳跃,台词也安排不太好,配合上面说的就让人看的过程中更加尴尬。好的科幻片应该首先承认人类的无知,并跳出人类的视角去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而不是一头扎入狭隘的家庭纠纷与大国情怀中自作聪明自我感动。
有人说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不要跟美国比,只想说这宣传攻势票房体量已经超越大多数好莱坞商业大片了,凭啥不能和人家比?所以评价《流浪地球》很简单,你把片中所有角色换成美国人,然后再想想自己愿意打真为吴京的演技尴尬,总是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好奇为什么刘慈欣的作品中总有这种傻子般的圣母存在。作为一个中校,对命令的正确与否完全没有概念,冒着地球灭绝的同时让仅有的希望之种空间站也都消失的可能性,一个是全人类一个是个人感情,谁更重要分不清就不要当军人了,浪费这么好的题材设定。
大量说话口型对不上,后期配音,地下城场景迷你,起码有两个镜头连不上。最大的问题是把观众当傻子,全部都是解说来展现内心世界观。人物都像纸片人,充斥着连续快速的动作镜头,一下子近一下子拉很远,剧情薄弱没一个演员在线,无时无刻的尬笑走心台词还以为编剧是激素泛滥的青年少女,感觉看了一部《战狼3》,最后小女生用一篇激情澎湃的即兴小学生作文感动了全球救援队,中国梦实现了!中国人的汉语演讲第一次征服世界!……
所以总体上说,故事一塌糊涂,画面做工粗糙,叙事完全不讲逻辑,人物动机行为全都莫名其妙不能理解,台词在电影里算的上数一数二的烂,最恶心的是国人文化自豪情绪被名目张胆赤裸裸的利用成商业行为,故事情节要俗气直白,最要紧的是中国人要拯救地球,吴京要干翻世界联合政府!中国观众就爱看这个。
请别再说这点家庭琐事和煽情烂梗,白瞎了刘慈欣原作的宏大主题,充斥着模仿的痕迹,某些镜头直接《地心引力》同款,另外就是画质极渣的摄影以及播放卡顿。宏大主题配以乡土气十足的人设、情感以及地下小镇式场景,中段的冗长更是让人疲惫。倒是现象级的吴京带来现象级的吹捧狂潮惊到我了。
在一个烧石头都能做热核聚变的高科技时代,会搞不清楚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导致集体熄火拉全人类去死?这是侮辱全人类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智商。被否定的方案能够实现,说明以前的预演就是放屁,如何把方案做得完美压根就不合格。可行性是怎么验证的?此路不通也就没有别的补充方案了?除了早已审美疲劳了,还有脑残的剧情,它和你讲情怀和想象,我只能摇摇头。战狼吴京出现的违和感,除了画面科幻,就一片意淫。电影前半段尴尬,后半段强行撩,本以为特效会有亮眼的地方,但整个cg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故事层面比较糟糕,大多数台词都是后配的,而且对不上口型,明显是片子成型后彻底改词重配的。这严重影响故事质量。
作为类型片,很多讲述方式有明显问题,比如人物特征不鲜明,交代不清楚,刘启变成“刘户口”。很多地方增加众多根本无意义的插科打诨,自以为幽默但毫无笑点非常尴尬。我很失望电影改编得面目全非,刘慈欣的原著小说除了恢弘的宇宙想象外,更精彩的是对人性的洞悉和对社会形态的观察力。但是这部电影全都自我阉割,根本没打算要拍这些,即使自我降低打算拍成美式爆米花电影,却又连故事都讲不好,硬挤尴尬地笑点和煽情,人物全都莫名其妙的缺发动机。书中有侧面描写过为什么最终计划倾向于地球派而不是飞船派,电影却连这一茬都不打算提,难道没看过原著的人不会困惑为什么要拖着个大地球满宇宙跑而不是靠飞船高效移居吗?
2015年年底,
龚格尔先写了一稿剧本,
郭帆看完后说:“全球感、征途感、跨越感不够大气。”
于是找来一帮编剧继续讨论,
寻找这部片子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
没多久,郭帆和龚格尔去了一趟美国,
去和工业光魔聊特效的事情。
这个做过300多部科幻大片的特效公司,
听完郭帆介绍,吃惊地问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
而是一个家庭,
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
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
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
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
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
死也要死在那儿。”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美国大片都聚焦超级英雄,为什么你们这个片子没有:不是一两台发动机坏了,一个超级英雄去救援,而是5000台发动机坏了,5000个救援队去救援?”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中国有一种精神,
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讲究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
讲究大局、讲究牺牲、讲究合作,
喜欢‘集体主义办大事’。”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老外的这两个“挺中国的,很酷”,
一下撞醒了郭帆的脑瓜,
“这不就是这部片子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吗?”
但是,连爆米花电影的水准都做不到,为刘慈欣不值,最后居然还改成吴战狼的个人英雄主义。剪辑问题不少,吴孟达坠落那里有谁看清了吗,还有俩兄妹坠落,之后就直接出现在球里了。事件线剪辑混乱,缺乏逻辑前后关联。《流浪地球》序幕往后,越来越糙,人物情感和煽情模式太套路。中国能拍科幻片,中国是主场景也不违和。可调中国心、以(过年)回家之类的观念灌输,实在吃不消。举例其中几场戏:上海电梯救援和初中生演讲感动全世界,完全不知道在拍啥,实实在在瓦解掉了片头上地出城的高大上质感。反复的亲人泪两行当然可以,但一直用,更像反复要在现实中国和银幕科幻的联系上耍小聪明。实在对不上地球死了几十亿人的悲剧感和极度寒冷,说来说去,也就只是捏造的一堆数字。
原著小而精的结构到了电影里变成了赶流程一样的儿戏,通篇的廉价煽情和自我感动。最后小女孩全球广播作文朗诵我模糊听到观众席一片哗然……
作为科幻迷来说,挺失望的,完全没有预期中的超级震撼感,因为本片其实谈不上想象力,画面、情节很多都是经典知名科幻片的移植,甚至没有自己的风格,纯粹就是一个砸钱的工业特效大片。如果你是看过很多科幻片的科幻迷,你压根不会为任何一个画面或者情节感到激动甚至颤抖。总体而言,这与我预期中的那种充满人文科学智慧的高级科幻片,还是差了很多。科幻的影片里乱塞情感强煽,套路化的美式个人英雄在社会主义,显得尴尬无比。自以为是的幽默和废话连连的台词,经过尬演滤镜折射,以及全程满溢的配乐,愈发让人出戏。
全片最神奇的还是混乱而粗暴的剪辑,很多关键场景被处理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甚至出现情节的跳跃。粗鲁、小气、煽情、藐视精英政治、以莽夫之智挑战科学、没有逻辑到不可理喻的开年第一部灾难大片。这种烂片纯粹就是为了商业圈钱,完全忽视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迎合大众低级趣味,愚弄观众智商。
但总体而言,《流浪地球》仍然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毕竟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一次伟大的尝试,打破了美国好莱坞科幻片的垄断,具有里程碑发展的重要意义,被誉为开启了“国产电影的科幻元年”,但也许有部分原因是好评的水涨船高,毕竟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流浪地球》其实可以算是一部情怀电影,至少情怀多于科幻。
于是,谈起拍摄《流浪地球》时的感受,
郭帆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
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是一次冒险,
在给未来所有中国科幻电影趟路。”
但这次趟路非常成功。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美国人选择坐飞船离开,
而中国人则想要拯救这个地球,
他们想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是啊,大家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标准化太差了,所以拍不了真正的科幻大片。
但郭帆团队硬是不信邪,
他们采用一种非常中国的方式:
在有限预算下,通过群策群力,
自愿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
最终实现了超极限的拍摄质量,
不仅从此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也开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大门!
so,让我们为勇于实践的中国人在科幻电影上的伟大尝试,
致以最高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