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有一个优秀的孩子,可优秀的人什么样?如果我们能从优秀的人物身上汲取营养,让孩子从小练就优秀人才的品质,也就为孩子不凡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纵观当今世界的优秀人物--比尔盖茨,奥巴马,科比,李嘉诚,袁隆平,任正非,王石,马云等,如果我们接近优秀与优秀为伍,他们怎么想怎么做,我们与优秀的人同频共振,虽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孩子也一样找到孩子崇拜的偶像。学习他,成为他,优良品质和好习惯的建立,就是这样,有样学样你才能成为优秀的精英。
优秀的人才有哪些不一样的品质呢?罗列出一些有共性的品质来:
有明确的目标。精英们无一不是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度过人生。他们生命都是服务于人生使命的。每一天每一刻,不在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消耗精力。所以,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引导的重点。
知恩图报,不断为自己积累人脉,创造适合的环境。
做经营者进入任何圈子成为受欢迎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付出而不是索取,遇到任何不满意的事,不去抱怨,而是看我能做点什么,做积极的建设者。比如不满意现行学校的教育,那就自己去办满意的学校。
超强的学习力,让他们拥有不一样的思维认知,把通过阅读汲取的营养又用超强的行动力付诸实践。
坚韧的性格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实践次数,每天进步一点点,直到做成。
能很好地管理自己身体的健康与情绪等等,有责任感,有担当,懂感恩,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这些品质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向。
而支撑这些品质的背后有一种东西,精英们往往使用而不自知。那就是掌控身体才能掌控人生,他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进而掌控世界。
很难想象一个身体懒散的人,会有勤奋的头脑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也很难想象,一个身体孱弱的人会有积极进取的心灵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身体管理不好的人,可以承担企业和社会的领导重任;
也不敢相信一个心理和行为品质有缺陷的人,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能够为自己,家庭,社会做出什么真正的贡献。
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
如果我问你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吗?大家会说,这不是废话吗?
可答案是:99%的人都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你自以为在控制身体,实际却在被身体奴役。
想一想我们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主人?
比如,我们放纵贪欲去吃大宴席;你明明知道你起来做锻炼,对你有好处,你的身体却就懒着不起床;你明知久坐无益,但你就坐在那里不动;你明知道吸烟有害,就是戒不掉。想一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承认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怎么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在给自己的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造成各种各样的障碍。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心理状况,包括个性和心理,其余的无差别。但正是有了这个不同,身体是会受到自己心理的影响,而心理又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大部分人不是你自己身体的主人,只有少部分不被外界干扰的人,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对身体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命状态。
被身体驱使--大多数人是平庸者
做身体的主人--是精英是卓越者
绝大多数人被身体驱使,从生下来就开始忙活,一辈子所做的事情一无非是“食”,这是大多数人最强调最重视的核心内容。满足了吃之后,就是“色”,以及衣食住行等身体的欲望和要求。这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全部内容,本质上就是让身体这个主人更舒服和安逸。
对于精英而言,他们不愿意成为任何人的奴仆,即使是自己的身体。他们努力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显然是仆人,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任务而甘为驱使的忠心耿耿的奴仆。
例如,精英的代表王石,他去登山,玩滑翔伞等极限运动,是他的最爱,做了很多一般人,看来不可能达到的事情,达到了对自己身体得心应手的掌控。这种掌控带来的自信,无疑是他企业界领袖地位的基础。
如果我们都能从王石举动中学到一些东西,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相信我们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精英们都是靠后天不断对身体的训练,达到对身体得心应手的掌控,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例如,当年王石登珠峰时发生了一件事,大家扎好帐篷,开始休息,这时,外面有人喊他去看非常难得的景色,而王石拒绝了,他觉得他的行为或能量消耗是为了让他达到目标的,而不是被其他的东西诱惑。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训练自己的,他觉得应该驱使身体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选择冬泳,从立秋一直游到12月底。
怎样才能学会驱使身体当自己的仆人呢?
要学会驾驭自己的身体,只有一门课能够完成,就是体育,是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够提升精神品质的体育运动。
要成为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愿意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要培养这种素质,你用什么圣人的说教来教都是没有用的。体育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驾驭自己身体的课程,当你能够驾驭身体的时候,你也同时驾驭了你的思维和精神,而且你将获得宝贵的自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是合一的,都是文武双修,以武入道。从老子,庄子,孔子,李白,辛弃疾,王阳明,曾国藩到李小龙等都是文武兼备之人,既有文采又有豪情。
唐朝以前的中国读书人,上马可以杀敌立功,下马可以写诗赋文,其胸襟气概绝非明清以后只会夸夸其谈的酸秀才们所能比的。
宋朝之后不再习武,数百年来积弱日久,变成了一个温顺无能的羊群国家,16世纪的欧洲传教士记录了这样的文字,“日本人骁勇,是天生的战士。中国人则沉迷于安逸,性情温和柔顺,又不知习武。因此中国虽大,却很容易征服。”
当代教育,上重点,考大学,找工作的逻辑,使得整个教育变得短视,不以塑造人为目的。唯分数论英雄,考大学之后便没有了目标。
民族的盛衰取决于民族整体的阴阳调和,而民族整体的阴阳调和,取决于每个个体的阴阳调和情况。正是看到了这些现象,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尤为迫切。
西方教育对体育的重视
伊顿公学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著名世界,也素以管理严格著称。作为英国贵族男校之翘楚,伊顿公学奉行的是最为传统的英式绅士教育,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接受非常严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学校学生还要苦。英国普通中学的课程在伊顿只用1/2的时间就能学完,剩下的时间学生被要求学习各种贵族运动,开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每周体育课时达到23小时,几乎与文化课平分秋色。基本每天有半天都是在运动。
事实上,伊顿公学注重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塑造作用。正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纪律性等品质,在体育中铸就的坚韧,能让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和坚持。
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为20.6%,骑士精神可见一斑,这种骑士精神与伊顿对体育的重视不无关系。
美国的西点军校,更是培养精英的典范,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管理人才,最多的商界政界精英和总裁产生了三位至高无上的总统,其学生往往具有比哈佛,学生更有良好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以及更高的收入水平。
何以致止,与西点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文化教育,军事教育,并驾齐驱不无关系。
采用小班上课,每班不超过18名学生,更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个军校生每学期都要上五门课,这在其他的学校都是很难想象的事,如此每个学期都必须参加至少一项竞技性项目,每年要参加并通过两次军事体能测试,每学年还要参加一次室内障碍课程。
是真正的把孟子的这句至理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无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用出来的人。
西点人最典型的13种品格:责任、荣誉、意志、勇气、热忱、服从、信念、尊重、忠诚、自发、团队、正直、竞争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领导人才?
你比别人强的意思是:别人能做到的你都能做到;
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
别人不能忍受的条件,你能够忍受;
别人能够吃得苦,你比别人更会自讨苦吃。
优秀的习惯和荣誉感,良好的思考能力是经营人才的基本特征。
美国中小学生孩子们的兴趣班,是各种体育项,孩子们的体育比赛便是盛大节日,家长们全都去助阵,场面好热闹,体育活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再看看我们邻国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都有体育课。
运动让人更加快乐,自信,掌控身体,便能掌控人生,进而掌控世界,这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世界的发言权都由西方来说的,他们其实把中国古代圣人要求的东西都做到了身上。
如何帮助孩子做身体的主人?
如果你认同上面的分析,那么需要
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心理行为有什么特点?
对孩子的养育,成长负全面的责任,而不是交给学校。
建立一个理念:无论中外,无论古今,真正的教育,莫不认为身体的教育,行为的教育,心灵个性和品质的教育要远远重于“读书认字”的教育,让孩子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通过持续的锻炼,来不断的超越自己原有的局限,不断提高自我品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
尽早训练孩子,不需要自己,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有竞争力。
操作过程,把握阴阳平衡。
让我们帮助孩子,不做身体的奴仆,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掌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