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电影《芳华》已经过去两周,因为当初看的是点映,所以哪怕到了现在,这部电影的热度依旧正盛。
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刹那,其实并未有太多的感触,当时的感觉是,这应当是50后60后的青春,实在很难获得共鸣。
(那场电影,最让我感触的是,周遭韶华已逝,庞眉白发的老人,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刻,饱含泪水的样子)
我不知道他们忆起了年轻时怎样的故事,或许是那个文工团活雷锋?或许是那个遭人误解的何小萍?或许是那个好闺蜜萧穗子?
我不知道。
正式上映以后,我看了许多影评。
有人剖析善良,有人品位青春,有人诉说时代背景,也有人展开了对电影的无限抨击。
而此时的我,却依旧觉得有一些东西如鲠在喉,不可言说却又挥散不去。
这一定是一部好片,我是喜欢文艺片的,不同于商业化的爆米花电影,看完爽完便和电影说拜拜,文艺片总能给我一些思想上的撞击,帮助我思考过去和将来。
直到今天中午,我趴在桌子上循环播放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才明白自己一直想说出来的话……
- 2 -
芳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片,虽说不是常见的校园题材,但它却符合所有带时间跨度的青春片公式:
让一群美貌的少男少女们,在最情窦初开,血气方刚的年龄,生活在一起,并从事一些精神层面的,非生产性的活动。
无限美好。
但这样的集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世俗生活的慢慢入侵,最终土崩瓦解。
繁华落尽,可忆不可追,这就是青春。
放在红楼梦里,就是贾宝玉和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大观园里,吟诗作画。
放在芳华里,就是刘峰和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文工团里,唱歌跳舞。
放在那些年里,就是柯景腾和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高中里,考试撸管。
放在致青春里,就是郑微和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大学里,恋爱逃课。
放在小时代里,就是林萧和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别墅里,撕逼吵架。
而所有这些作品,最后都有乌托邦的解体。最终十二钗们各有命运悲剧,芳华里文工团四散天涯,那些年里沈佳宜嫁给了别人,致青春里大家都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小时代最极端,干脆一把火全烧死。
那些花花少年,朝气蓬勃,我们想到的是青春;而年华逝去,回首往昔,才会意识到错过的叫芳华。
- 3 -
片中有一幕,善良朴实的刘峰终于鼓起勇气,向爱慕已久的林丁丁告白,因为那一个真情拥抱恰好被路过的同学看到,以至于林丁丁被人嘲笑说是腐蚀活雷锋。丁丁一气之下,向组织告发刘峰是强行“触摸”她。
前一秒我还在为刘峰的勇敢而敬佩,下一秒我却又替他的表白而后悔不已。
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两个人互不合适吧。
明明互不合适,却要强行在一起,便注定要承担罪孽。所以刘峰,一辈子庸庸碌碌默默无闻。
高二的时候,我也曾向一个女孩表白。
所谓青春的魅力,我想便在于:那个年纪的喜欢,是一辈子都遗忘不掉的喜欢。
每天下课,我会站在走廊上望向她所在的教室,期待她出现在视野里;
看到她在操场闲逛,我会刻意设计好情景,来一场“偶遇”;
每每放学,我会守在她必经的路上,伪造一程顺路的戏码,不去搭话,只是默默在后面跟着;
晚上,会在睡前和她互道晚安,一坚持便是两年。
两年里,我表白过无数次,也被拒绝过无数次,但依旧保持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直到毕业。
我曾放言,再也找不到这么喜欢的人了。
我想,我找不到的不是这么喜欢的人,而是找不到会这么去喜欢一个人的自己。
- 4 -
时过境迁,身边的人来了又走。我们已不会再为了那些若隐若现的感觉而付诸行动,我们学着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充实自我上。
我们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彷徨,却又越来越不爱开口说话,不爱向人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那些曾经年轻过的日子,是多么值得纪念啊。
可是后来我知道了:
你觉得青春孤独,那正是你在为成长积蓄力量;
你觉得无路可走,那正是你突出重围的最好时机;
我们都曾卑微与苟且,但那些艰难的日子终会离我们而去。
而现在,我也愈发相信那句别人口中的:“只要努力,你想要的岁月迟早都会给你。”
青春只有一次,当下我只想过另一种生活——简单的奋斗、无限的充实、努力地提高。
最起码,这样的感觉是非常踏实的。
最后,还是那句:没有遗憾的,哪叫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