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 C 是一名高级英语翻译,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大家眼中她十分优秀。然而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上周,因为严重的失眠,她来到“心语心乐”寻求帮助。
细聊之后发现,原因竟然是:无法忍受当天有暂时没完成的工作!她彻夜难眠,即使一遍遍告诉自己:其实还有时间,明天还可以做,可就是睡不着!
在父母眼里,小 C 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忘记带数学书回家,没法做作业。她吃饭也不香了,睡也睡不着了。晚上将近10点多,硬是要去学校拿书回来,做完了才肯睡。为此,小 C 的爸爸妈妈十分得意,逢人便拿出这件事情说:你瞧!我的女儿多有责任心!当日事当日毕! 然而他们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女儿的这份 “责任心” 竟让她生活得如此痛苦!
2.
记得小时候,学校里有一种十分 “怪异” 的现象:
每每考试结束,那些“学习尖子”一旦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就会摆出一副愁眉苦脸、追悔莫及的表情。
而这种现象大多会被家长和老师们交口称赞:你瞧!这孩子多好!考得不理想知道自己难过。 甚至遇到过有的孩子,因为一次测验考得不好,愁得不愿吃饭,爸爸妈妈还很开心,觉得自己孩子懂事了!爱学习了!自己想要成绩好了!
而那些上一刻拿完不尽如人意的考卷,下一刻就能和小伙伴踢球踢得火热的孩子,却常常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考试考成这样,竟然还能玩得那么开心?!
这是什么歪理!
考试考得不好,为什么就要影响到这一刻的开心呢?这一刻开心了,就意味着不爱学习、不懂得总结反思么?
其实细想,这中间并无必然关联。
3.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流行: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货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
这个故事让许多中国人醒悟:要提前消费,通过银行货款,可以提前30年住上自己的房子。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有的人,虽然提早住进了新房,但是住得不安心,甚至有些心惊胆颤!老是担心有个天灾人祸丢了工作、哪天又会有张银行账单来催自己还款。
这样的 “提前入住” 又有何意义呢?
究竟是 “责任心” 还是 “放不下" ?
不难看出,无论是:完不成工作就睡不着,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愁眉苦脸,还是住在还没有还清贷款的房子里就心惊胆战 . . . . . .
这些都不是真正有“责任心”的表现!
再光鲜的理由,也掩盖不了 “放不下”过往的本质,一个无法 "活在当下" 的真相!
真正的责任心,是一种建立在:对自我能力界限觉察的基础之上的!
真正有责任心的人,他们懂得:事先考量、适当选择、合理规划,信守承诺。
活在当下的人:
虽然今天没能完成全部的工作,但他们有自己的规划,知道自己能够在预定限期之内完成,所以照样可以睡得安稳;
虽然这次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当他们找到了原因之后,照样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这一刻的游戏当中;
虽然目前没有能力付清全部房款,却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贷款买房之前做好合理的评估与规划,然后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入住新房;
. . . . . . . .
活在当下,是积极“正念”的生活态度!
孩子原本是最能够 "活在当下" 的。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的就是孩子情绪变化之快。上一分钟,两个可能在争抢玩具的小伙伴,下一分钟可能又已经开心地玩到一起。
然而,孩子却慢慢在父母一次次对自己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之下,慢慢不再拥有“活在当下”的能力:
考那么差,你应该难过!
没做完作业,你应该着急!
你的玩具被他抢了,你不应该再和他玩!
. . . . . .
小 C 的 “失眠症” 就是这样从小在父母一次次对于自己“责任心”的夸奖声中“喂养”出来的。
著名 "正念" 导师卡巴金说: "生命只在刹那间展开,若无法全心与这些刹那同在,我们将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而且会意识不到自身成长和蜕变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过去,已永远地成为了过去。现在的自己,正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照顾好此刻,将会大大影响下一刻,乃至你与世界的未来。
若能在这一刻保持正念,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极具创造力且完全不同的未来! 正念所倡导的人生态度,是 专注、接纳、信任和耐心,是体验生命本身的富足和美好。这种简单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复杂和功利的时代的稀缺品。
今日互动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沉浸在过往中不可自拔?亦或是因为未来即将发生的某件事,而惶惶不可终日?
欢迎“写留言”分享你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