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电你是光你是东汉的superstar
一千多年前,
四岁的孔融因为让了个梨,
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名留青史,
有人问了,
不就让个梨,
至于吗,
小时候我不但谦让同学,
还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
捡钱交给警察蜀黍,
也不过得了几朵小红花,
他孔融何德何能?
这个大美就要唠唠了。
“孔融让梨”的典故广为流传为世人熟知,
是孔融去世后很多年才发生的,
但作为孔子第20世孙的孔融,
生前就是妥妥的名人。
一门争义,名扬天下
孔家是名门之后,
孔融大哥孔褒交友广阔。
孔融16岁那年,
名士张俭前来投奔他哥哥,
恰巧孔融的哥哥不在家,
孔融便留下了张俭。
时值东汉动乱,
张俭正被官府通缉定罪为“逃犯”,
后来事发,
孔融与哥哥一道被捕。
收容逃犯是死罪,
兄弟二人都不愿把罪名推给对方,
自认有罪,争相赴死,
终是以孔褒被定罪结案。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门争义”。
因为这事被广泛传扬,
孔融反而获得了“仁义”的美名,
名扬天下。
孔融从小聪慧,
在当地素有“神童”之名,
文章才能十分了得,
长大后又被举荐为官,
先后担任御史、国相等职,
德行端正做事耿直,
可谓德才兼备,
备受时人尊崇。
东汉末年,时局动乱,常有战事,
孔融某次遭遇袭击,
向当时在平原县做“一把手”的刘备求救,
刘备大感欣喜,
说“孔北海亦知世有平原相乎。”
意思是,
北海国相孔融竟然知道这世上有我刘备啊,
很是高兴,
便痛痛快快派兵把人救了。
孔融作为孔子世孙,
家学渊源,满腹才华,
尤其擅长辩论和写诗,
只是遗文散佚严重,
仅有片断流传,
现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
但从曹丕欣赏他的文学成就,
把他列入“建安七子”,
房玄龄评价其思风“悬诸日月”,
司马光、苏轼、杨维桢、罗贯中等文学大家对其
“文思巧妙、论事考实、难可悉行”的高度评价,
可见其才华。
吐槽大神:禁酒?我觉得不OK
虽说孔融是个很有才华的名人,
但一点“偶像包袱”也没有,
从小就有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大气概!
10岁时,
有位做官的大人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意思是看你小时候厉害,
大了说不定就废了呢,
孔融淡定回怼,
那想必大人小时候很厉害咯。
骂人不带脏字又刀刀见血,
气得对方成河豚,
憋了一肚子气还不敢发作,
脸色十分精彩!
为官之后,
孔怼怼更是开启了怼天怼地模式,
什么董卓,什么曹操,
一看不惯,照怼不误!
对曹操,
孔融一开始只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小怼”,
直到曹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
这成了孔融吐槽之路上的转折点。
那时战乱不断,
曹操为了节省粮食,
以便支持军队完成自己的霸主大业,
便借口酒之为祸,
颁布了禁酒令。
孔融一听那怎么了得,
古时酒作为祭祀供奉宴客的重礼,
象征意义非同一般,
况且他早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不顺眼,
更洞悉他禁酒背后的真实目的,
便洋洋洒洒上书两篇,
说天上有酒星地下有酒泉人间有美酒,
酒和天地人一样重要,
而且酒是“德”的试金石,
唐尧和孔子的德行因为酒而彰显,
酒是一种信仰和伦理,
对国家大大的好,
你曹操凭啥禁酒!
还不是因为你自己龌蹉的小心思,
况且自己管理不好下属,
就找酒做借口,
你少整这些有的没的,
你不要脸!
曹操几乎气死。
而孔融不但反对禁酒,
甚至还经常在家里搞趴体,
饮酒作乐,
十分挑衅!
曹操一开始也奋起反击,
但后来也忍了,
只是经此一役,
孔融这眼中钉的位置,
在曹丞相心中可就坐实了!
吐最狠的槽,挨最毒的打
打那之后,
孔融仿佛“开了挂”,
曹操做啥他都怼,
曹丕抢占甄宓,
众人都不敢言,
孔融上书曹操说,
原来纣王把妲己赐给周武王了,
读书人曹操大感兴趣心想我去,
连问这是真的吗,
孔融就冷冷地回,
我从你大儿子做的事情推断出来的咯,
意思是既然你儿子能不知廉耻做这种事,
那妲己的事也未必不可能,
把曹操气了个仰倒。
曹操打了胜仗,
回程途中诗兴大发写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孔融又上书说,
哎呀你可老辛苦了,
为啥不打得再远一些啊,
玩一把大的才痛快啊!
暗讽曹操穷兵黩武,
曹操肺简直要气炸了,
这一次终于对天发誓:
我一定要搞掉孔融这刺头儿!
于是不久之后,
孔融就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株连九族!
一代名儒,
竟落得如此下场,
实在令人悲叹!
抛却其他复杂的政治因素,
可见“言多必失”这句老话,
确有道理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