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刘备看成是一个有仁、有义的明主,后人更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来形容刘备的成功。从表面上看,刘备是一个“仁慈爱民”的统治者,每到一处都广施仁政,治理新野时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三国中刘备被看成是英雄,难道刘备真的是一个有仁、有义之人吗?在他仁义的外表下,到底藏了什么呢?
刘备借荆州,被人们看成是仁义之举,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就是因为他死赖着荆州不还,才导致一系列恶果。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后来刘备失去理智兴兵报仇,而被陆逊火烧连营,自己也葬身白帝城。相反,如果他早早还了荆州,还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吗?在他夺益州时,表面上极不情愿,明明是要取人家地盘,却要装得这帮仁义,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换而言之,刘备仁义的外表下藏的更多的是凶狠。
诸葛亮设计火烧新野之后,刘备率众退居樊城。当时曹操追兵将至,无奈刘备欲走水路弃樊城而奔襄阳。一谋士曰:“而今形式危急,不如让百姓自行逃生,我等乘船速走。”刘备却说:“自古成大事者,必以民为重,樊城百姓追随已久,岂忍弃之!”于是带着数十万民众一起渡江。由于跟随的百姓太多,部队进行缓慢,日行仅数十里,被曹操率轻骑日夜兼程赶上。刘备只剩下数十骑斜趋汉津,正好遇见先期派出的关羽船队,才幸免于难。
带着数十万百姓逃亡,肯定会有很大负担。不被曹操追上才怪。但是刘备为何突发善心,照顾起百姓来了呢?他的善心不是白发的,说穿了也是为了自保。曹操的追兵在后,刘备的败军在前,老百姓夹在中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把老百姓当挡箭牌吗?试想曹操几十万人马追来,刘备只有几千人。根本打不过,也逃不掉。这时候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混在数十万老百姓中间。他曹操再狠,也不能杀光十万百姓,就算他要杀,一刀一刀的砍,也得砍一阵子,那时候刘备早已逃远了。杀百姓的罪名自然还是他曹操的,与刘备无关啊!这样的做法,刘备既能保身,又能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仁义之主。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携民渡江就是刘备最虚伪的证明。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如果刘备只带将士出逃,说不定还不会被曹操追上。至于百姓的安微,其实不用他刘备瞎操心,曹操自居汉相,看到当时的局面,面对眼前一片火海,老百姓有家不能回,他再狠心也绝不会有屠城之举,手无寸铁的民众与他又没有任何仇恨,以曹操的聪明,应该不会做出蠢事。也许他还会安抚百姓,帮助他们再建家园。这样一来曹操还能彰显爱民之心,让老百姓拥戴他。但刘备显然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他执意带上百姓逃亡。诸葛亮欲烧新野城以损曹兵,刘备若真仁义,就应该阻止诸葛亮这个机会,使新野百姓免于颠沛流离之苦,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战乱年代,老百姓真正想要的无非是一家团圆,平平安安。但是,刘备却将百姓推向了水生火热的战场。居心何在?难道还能说他仁义吗?他的内心之狠是无人能比的。
可见乱世之中,想成就帝王大业,不可谓不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