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新生
1.独特的你,非凡的你:通过成为自己来成就非凡。找到你的“第一性原理”和超能力。
努力融入群体,反而让人更难找到归属感。就像心理学家布琳·布朗(Brené Brown)所写的那样:“归属感指的是你真正的自我被接纳了,而融入指的是你必须变得跟其他人一样才会被接纳。如果我可以做自己,这是归属感;如果我必须要像你一样,这是融入。”
2.发现你的使命:找到并活出你此生的意义。
第三部分 内在的旅程
只要你在“扰动平静”,你在生活中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艺术。
你在工作中设计出的那个新战略是艺术。
你教养孩子的方式是艺术。
你装饰家居的方式是艺术。
你说话的方式,你微笑的方式,你生活的方式——全都是艺术。
每一次创造都始于破坏。
——毕加索
蛇教给我们的事:每一次蜕皮,都始于破坏。
你在驾驭自己的生活。能够向自己证明,你在为自己负责,你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这是一种无价的能力。
如果你能让电脑算法或市场调研人员困惑不已,如果没有钩选框能够限定你的维度,你就知道,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
为了让真正的你——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诞生,你必须忘记“你”是谁。
也请你记住作家村上春树的良言:“争论,获胜,相当于击碎了对方心目中的现实。现实碎裂是很痛苦的,所以请善良一点吧,即便你是对的。”
你的“第一性原理”往往就是被你压制得最狠的那些特质——因为它们令你与众不同。
美国神学家兼学者霍华德·瑟曼(Howard Thurman)所说,“问问自己,什么事让你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然后就大胆去做。因为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人。”我以前认为,做那些让我充满活力的事情无异于任性和放纵自己,但事实刚好相反,追寻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不是给世界造成负担。这是灯塔。
“在意他人的赞扬,你就沦为他们的囚徒。”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写道。[插图]当你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而不敢行动时,你就把别人的想法摆在了自己之前。你需要的外界肯定越少——越不害怕批评——你能寻找到的原创想法就越多。
警惕那种绝对的、毋庸置疑的口吻。科学与真理并非一成不变。科学家下结论的时候,“重点不在于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而在于对或错的可能性是多大”,理查德·费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