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殿试中取得了第二甲第六名的好成绩,遗憾当年的唐伯虎作弊,朝廷中断了一届庶吉士考选,失去了直接进入翰林院的机会。作为新科进士实习半年期间,王阳明就西北边境提出了八个事项,体现了其军事方面的深刻见解。实习期满,正式上任刑部主事。不久因病休假了一段时间,回朝后,改为兵部主事。
王阳明回朝后不久,朝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刘瑾擅自用权驱逐大学士刘健、谢迁、给事中戴铣等二十一人上章力陈不可。刘瑾将二十一人逮捕入狱,准备治罪。这时,一位六品主事勇敢地站了出来,独自一人上章要营救,这就是王阳明。
当然,以王阳明当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和刘瑾抗衡,刘瑾将王阳明杖责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离贵阳38公里,当时是汉、苗、僚等多个民族、部落杂居的地区,非常荒芜。驿丞更是未入流的小官,主要负责迎来送往、车马仪仗。清朝甚至规定满人不得为驿丞,可见这个职位的卑冽。而刘瑾还派人一路追杀,还好王阳明机敏,躲过了劫难,顺利到达龙场。
到达龙场后,王阳明并未因为仕途的受挫而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而是继续斗志昂扬的工作。他在这蛮荒之地主动担起了教化蛮夷的重担,迅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让夷民睁眼看世界,走出大山。当地人民个个感恩戴德,便纷纷伐木为屋,送给王阳明居住,以表感激之情。
在龙场这个恶劣环境里,王阳明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设法离开此地,而是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的价值、宇宙的哲学,结合之前的种种遭遇,将实现与理论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无数圣贤大道在他的心中流转、融合、贯通,终于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心境。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代宗师,与孔孟程朱比肩。后来王阳明给门生讲学,都要讲到这段独特而又重要的经历,称之为“龙场悟道”。
王阳明兢兢业业的工作自然是有回报,在龙场悟道五年后,王阳明转任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重回流内,后屡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验封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鸿胪卿。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为右俭都御史,巡抚南康、赣州,南赣属于南岭井冈山区,盗匪极多,剿平了很多大盗,晋升为右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