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成长总结

当一个人的心里状态达到某种至纯的状态后,就能够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的事情都会一瞬间清晰起来。

——《活法》

1.2020,我这样走过

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我也赶在考试之前完成了自己的总结,权当是和孩子们一起为这半年的努力交上一份答卷。

每年的一月都是老师最忙碌的时候,进入紧张的期末复习,还要写各项总结、完善各项工作,开家长会等等。但今年的一月格外不同,我做着与往年相同的工作,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快乐,因为读书改变了我。

期末考试已临近,按照复习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复习任务,期待着孩子们后天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回想2020年的一月,我也是这样用心地陪伴着我曾经教过的那群孩子们,期末也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家长会也非常的圆满,我也被评为了优秀班主任。忙碌的一年,有一个好的结果,算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家长都有了一个交代,对我来说再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开心的事了。做好本职工作,让我心里很踏实,让我在家长面前更有底气。

圆满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2020年我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活法》,现在回过头来梳理自己的这一年,活法中的很多话恰如自己这一年来的心境。

当一个人的心里状态达到某种至纯的状态后,就能够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的事情都会一瞬间清晰起来。

——《活法》

于我而言,2020真的是意义非凡。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改变:告别了我带了四年的孩子们,重新接班;加入了焦兵书校长的明师成长共同体,继续成长;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成立了家庭教育公益群,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播家庭教育;之后又相继加入了党玲芬老师的烟雨楼小组、教师读书会和杏坛网研社,有了更多成长的平台。还在年末的时候,幸运地通过申请,成为了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管理员,在不断的做事中加速自己的成长。这一切的变化都要归功于读书,是读书改变了我,是读书让我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前一段时间在写我的成长汉字的时候,我选择了“启“字。“启“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2020年,我读了63本书,写下了20万字,背诵了200多首宋词。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但却开启了我的读写成长之路。

因为疫情,我们经历了最长寒假。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我读了二十多本书。最早读的是徐老师推荐的《活法》《少有人走的路》和《教学勇气》。

《活法》和《少有人走的路》这两本书读起来并不困难,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简单、质朴却引人深思。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活法”。书中说:“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人生如此,读书成长之路更是如此。

《教学勇气》很难读,我翻了几页就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终没有放弃,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对于那些实在看不懂的内容,也就采用了绕读的方式。所以第一遍读,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

之后我便一直在思考:这本书好在哪儿?我为什么会读不懂?难道仅仅是因为国籍不同,语言表述方式的不同?后来随着阅读的增多,也逐渐明白是因为我的知识欠账。书中用到和关联的知识很多,如,心理学知识、脑科学等等,而我对这些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了我阅读的局限性,在断裂的知识链下,自然很难完全领会作者的意思。好书的阅读,对我的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突破,只有多读书!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强迫自己多读书,读教育专著、读经典名著,读哲学、读人物传记。人一旦有了目标和方向,就会进入一种自我约束的状态。为了实现目标,我就利用起了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和空间,教室的讲桌上,办公桌上,家里的书桌、床头,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放上了书,为的是能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一有空就翻上几页。收拾家务,上下班路上不能看书,我就选择了听书。开始读书后,生活更忙碌了,但也更充实了,每一天都会因为多读了几页书而变得更美好。

半年后,因为工作室的交流活动,拿起《教学勇气》重读,突然有了好多新的发现和理解。原来有些不懂的内容,好像突然顿悟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好书的价值,读懂不易,但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更是大量阅读赐予我的收获。

回想刚开始读书那会儿,看到身边那些优秀的人,他们起步早,成就高,却依然在不断努力着,心里会很着急,会因为时间不够用而悔恨,悔恨自己起步太晚,悔恨自己虚度了的那些光阴。但经历了一年的成长,才真正的领悟到,人生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是起点。我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阅读不止、成长不停。

一年的时间,真正地安下心来,读点书,写点东西,在读书和写作中有了一点点进步,真的感觉特别的踏实,觉得这一年没白过。前几天,我让班里孩子统计自己这一年读过的书,有六个孩子读了近100本。

阅读让我找到了方向,我就这样和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成长。

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路,当你犹豫彷徨时,我建议你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该”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光长远地看根据坚定的哲学采取行动最终绝对不会吃亏。

——《活法》

人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我是在焦校长的明师工作室成立一年后加入的。在工作室最早招募学员的时候,我其实是动心的,但因为知道焦校长的做事风格,对学员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内心还是有些胆怯,怕自己跟不上成长的节奏,完不成工作室的要求。不过,没有加入的这一年我也没有虚度,在徐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读写不停,努力成长。

暑假结束前,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焦校长工作室的听评课活动。听评课老师围绕课题七问剖析课堂,从课标到文本的深度解读,从整体到细节的全方位把控,让我看到了大家在这一年中的成长和飞跃。这样的一次活动对我冲击很大,回来后就写了2000多字的听课感受,并递交了申请,正式加入了焦校长的名师成长共同体,和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成长。

正式加入工作室后正值暑假,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按照工作室的要求,把之前落下的书全部买回来恶补,《下辈子还教书》、《作文七巧》、《讲理》、《文学种子》、《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走在孩子的后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十四讲》,两个月时间补完了这七本。还同步跟读了《正面管教》《名作细读》《谈美》,并在工作室领读《论语别裁》,采用批注法重读《教学勇气》,作为导师为新学员做课例点评,还利用暑假对照课标,开展备课活动,进行了整册书和单元的研究,制作了两项内容的PPT,每一项都不少于40页,并在开学前进行了展示汇报。短短两个月,充盈丰实,挑战不断。

这样的节奏和频率一做就是半年,在年终整理总结时,发现这半年真的是自己的又一次突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成长足迹:《每周一招》15篇;《读书笔记》16篇;《读课感悟》12篇;《观影感》3篇;《教育教学随笔》24篇,每篇都在千字以上,《课例研究》两次,都在一万字以上。

焦校长总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走过这扎实的半年,我想我收获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数字。

只要像使用锥子般,将所有力量集中在某件事,那么任何人应该都能顺利达成。

——《活法》

教师成长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受益的是教室里的那群孩子。所以,我努力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把更多的精力落实在了课堂上。

1.阅读精进

专业阅读为我的课堂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今年的阅读书目中,教育专著占了一半。有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阅读卷》、《于永正:忆师友、谈人生》、《教海漫记》,有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阅读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美在此处》,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李海林老师的《语文教师如何做研究》,从案例分析到理论研究,学到的是方法,提升的是思想。

关于班级管理的书籍有田冰冰老师的《轻轻松松做班主任》,杨卫平老师的《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张玉石老师的《做班主任,真有意思》,万玮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这些书激发的是我对教育的敏感和热爱,让我在面对学生问题时有了更多的宽容和智慧。

2.听思并用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课是课堂提升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觉得自己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听课。在听课中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最后吸收转化到自己的课堂上。

听课前,我会把要听的课提前预习,了解课的重难点,并自己构思教学思路,以便在听课时能对比性学习。在这样的听课中我有了很多思考和收获。在听完付军丽老师的《完璧归赵》后写下了《刨根问底》和《学会概括》两篇教学反思;听完郝艳飞老师的《山居秋暝》后写了《古诗研究心得》,听完牛林霞老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写下了《教文言文的几点思考》,听完路万林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后惊喜不已,又重新修改自己的教案,讲过的课再次重上。

3.实践提升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对于已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也恰恰是在今年的阅读中开始进入恐慌阶段,开始扎实研究课堂。

九月底接到焦校长的通知,工作室要在十月份换校上课,让大家提前选课做准备。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并把这次上课作为一次课例研究,从选课到制定教学大纲,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之后又经历了试课、磨课,过程漫长而痛苦,但收获颇丰。是我的成长阶段中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次突破。

1.选课

这次选课我挑战自己,选择了一篇新课《父爱之舟》。教参上关于这一课的内容只有两页,一个教材解析和一个简单的教学建议。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节课的设计,也是我第一次挑战长文短教。

2.研课

朗读:结合于永正老师的备课经历,我从朗读入手。我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把课文背下来,把自己读哭。虽然很难,但挑战完成。并且在挑战中有了新的突破——找到了指导学生朗读的诀窍:边读边想象,同时结合自身的情感体会,读出画面感。

文本解读:这次文本解读,我从关注作者、关注语言、关注写法三方面入手,并通过搜集吴冠中先生的美术作品,了解他的绘画风格,以及绘画艺术对他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全方位深度解读。

流程设计:我先结合课标、单元导读、课前提示和课后题,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确定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并结合目标通过取舍,把文本解读转化为了教学内容。

试课:正式上课前我一共试了两次课,每次试课后都针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要跳出原有的设计局限,重新调整思路,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伙伴也给了很多灵感。

这次上课我采用了于永正老师的读写结合,写作训练环节的设计我一共调整了三次,最终的灵感来源于于永正老师的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为写而写,把写作教学完美地融入课堂之中,既为阅读教学服务,又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样的过程虽艰难,但很有用,并且容易上瘾。在这一个多月的备课过程中,几乎每天脑子里都在思考完善,没有思路时就一遍遍读课文,并翻阅相关书籍,在书籍中寻找灵感,而且我发现之前读过的看似和教学无关的书,也在某一瞬间为我提供了课堂教学的灵感。

经历了这样一个多月的磨课,终于在十月底顺利完成了易校上课,并留下了一万多字的课例研究资料。这样的一次经历,让我对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教师,我愿意这样扎扎实实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不断夯实自己的底蕴,给我的学生一个更有文化味儿的语文课堂。

2020年我就这样一路走过,成长的脚步虽慢,但我会一直在路上。

盘点过去,展望未来,2021年,我想在坚持中有所突破。

阅读:

1.挑战读100本书,本月我已读完八本。

2.注重读书的质量。今年我在选书上更注重了书的质量,浏览河南教师读书会的好书分享,请身边爱读书的朋友推荐,在不断补充调整。

3.提高阅读效率。2020年末我读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对读书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在这个月的阅读中进行了实践,有些书我一天就读完了,有些书依然坚持采用批注式阅读。

写作:

1. 坚持每天记录,每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尝试投稿,精化写作。

前一段时间我的《读出故人》话题交流在《教育时报》发表,突破了我的投稿零记录,也大大激励了我,2021,我想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课堂:

1. 坚持课例研究;

2. 坚持师生同背。

其他:

1. 做事上再积极主动一点。

性格上我不算太积极主动,今年我有意识地突破自己,在刚刚过去的这二十天里,我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次网研社的课例研讨,在河南教师读书会进行了一本书的分享,挑战自我,别样收获,改变继续。

2. 告别拖沓

在我的电脑内至少还存有十几篇写了一半的文章,由于拖沓从2020年拖到了2021年,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个假期,清理遗留,告别拖沓,轻装上阵。

2021  读书总结

  阅读是一种自我需求,也是我当下成长突破的第一步。2021年,我新增书220余本,读完了106本,这是我读书最多,且内心最沉静的一年。

一年的时间,专注于阅读。用批注式读完了《中国哲学简史》《教育的目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读了《史记》《小说教学教什么》,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用诵读的方式读完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还跟着河南教师读书会读书,领读跟读,边读边记录,每月上交读书笔记,并有多篇被选为优秀读书笔记。和班里孩子一起共读。结合五下语文教材要求,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并进行了阅读展示汇报。同时,建立了阅读存折,激励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今年,中央电视台《红旗渠》的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趁着这股热潮,我和孩子们共读了《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和《巍巍山碑》,作为红旗渠的家乡人,把红旗渠精神学习好、践行好。在不断地阅读汲取中,我也成为了分享者。两年来,坚持和朋友一起进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为400多位家长提供方法,答疑解惑,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78期。

读完了今年的第100本书,做好了读书记录,便开始着手我的读书总结了。去年我读了65本书,今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挑战读100本书。工作室年终总结时我把自己的总结和新学年读书计划发到了工作室群里,伙伴们纷纷为我鼓励加油,也有几个伙伴加入了挑战读100本书的行列。工作室主持人焦校长鼓励我说,有了目标就要这样说出来,让自己无路可退。还好,口号没有变成一句空话,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读书计划。

100本的读书计划比预期完成的要早。当初定下这个计划,就知道这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完成的事。为了完成100本这个大目标,我把数字量化到了每个月,坚持完成每月10本。一月份我先做了一个尝试。

一月份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徐悲鸿》。那时候读书计划上的书还没有买回来,我就把家里没有读过的书都找了出来,打算先翻着看。因为上师范时在美术鉴赏课上,听老师介绍过徐悲鸿,欣赏过他的美术作品,所以看到这本书时,便毫不犹豫地拿起来阅读。

我很喜欢读人物传记,去年读了《曾国藩传》和《人间鲁迅》。每一个光鲜艳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血泪史,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徐悲鸿出生贫寒,早年跟随父亲四处流浪。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爱上了画画,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未曾放弃梦想。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坎坷和磨难之后,他完成了一幅幅举世闻名的美术巨作。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就会成功,这是我从书中读到的。读人物传记,就是在寻找精神世界的榜样。

之后,我又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挪威的森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武凤霞讲语文》、《嫌疑人》、《古代的人》、《从“小”读到“大”》、《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偷影子的人》、《小王子》,另外三本书也同时交替着翻看,分别是《沉思录》、《古文观止》、《陆游传》。一个月读完了11本,还有三本正在读,这也使我信心倍增。除了阅读,一月份也有了很多收获。在河南教师读书会进行了《主角》一书的读书分享,参与了一次教师读书会《读出故人》的线上恳谈会,同时,在杏坛网研社参与课例研讨一次,在党玲芬老师的烟雨楼小组参与课例研讨和专题分享各一次,写下了5000字的成长总结,并有幸被刊登在林州市教育体育局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总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二月份的时候正值过年,我打算为自己再购一批书,为今年的读书做准备。正月初八,我和李丹老师一起到安阳找到了徐文祥老师,徐老师亲自带我们到书店挑书,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们一人买了近150本书,一下子为自己补充了一批质量高且涉及面广的书籍。之后又不断补充,从网上先后买了40多本,朋友赠书30余本,今年共新增书220余本。

有了充足的书,读起来就自由了很多,挑书也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我常常会提前挑选好本月要读的书,尽量做到书的种类不单一,有时也会在书的薄厚上做一些调配,书挑好后,先做好登记,然后分别放在办公室、教室、宿舍、还有自己的包里。保证自己能随手拿到书,随时可以读书。为了督促自己,我总是读完一本做个标记,不过有时是一本一本地读,有时是同时开始读几本。比如《语文课程论基础》《论语译注》等较为难读的专业类书籍和需要慢慢消化的经典类书籍,很难一口气读完,我就会每天读上四五十页,然后和读起来较为轻松的文学类书籍掺着读,这样既避免了乏味,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月份完成了买书这项大工程,又因为是假期,时间也充足,我就边读边记录。这个月我又读完了9本,并写下了13000字的读书笔记,其中一篇《一生一代一双人》——读纳兰词有感被河南教师读书会评选为优秀读书笔记,这也大大激励了我。之后《让“笑”点亮我们的生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的读后感和《教学勇气》的读后感又被选为优秀读书笔记。

当行动有了目标,并且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把这个过程不断缩短,行动的动力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去达到目标。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去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学习,朋友告诉我,那里学习强度很大,没有时间读书,可我还是倔强地带了两本书和一沓印好的学习资料。在成长书院的五天时间,我们白天学习,晚上自习,10点自习结束后,我就继续在宿舍看书,晚上三点之前没有睡过。去之前我还担心开灯熬夜会影响室友休息,没想到见到我的室友刘晓巍老师时,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晚上要加班,会不会影响到你。初次见面,一拍即合。我们俩就白天一起上课听课,晚上一起加班干活儿。学习结束时,我依然坚持完成了读书任务。分别时我们还互相约定,彼此监督鼓励,共同读书学习。

读书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也遇见了一群同频的人。从两年前认识徐文祥老师,到加入焦兵书校长的明师成长共同体,从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和杏坛网研社,到邂逅更多爱读书的人,我在遇见中觉醒、改变、成长,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也少走了很多弯路。今年的八月份,我在杏坛网研社的年会上做了一期题目为《寻一条通往远方的路》的读书成长分享,和大家交流了我一年来的读书成长经历。分享结束后,好多伙伴加我的微信私聊我,询问我读书的情况。虽从未谋面,但一提起读书,彼此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暑假的时候,我们工作室的主持人焦兵书校长成立了明师成长共同体暑期短训班,招募了十几位省内不同地区愿意成长的老师们,利用暑假共同读书学习。暑期活动中我负责带领大家共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短训班结束后,伙伴们坚持要留在群内,继续读书学习,最终,焦校长决定把群保留下来,改为明师成长共同体同读共写群,并把管理群的任务交给了我,由我带领大家同读共写。四个月过去了,大家每月坚持读三本书,每日群内读书分享,每周上交一篇千字读书笔记,从未间断。因读书而遇见,因成长而坚持,一群人就这样彼此互助,努力生长。

通过这一年的读书,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一些变化。首先是阅读的种类逐渐宽泛。过年在挑书时,徐老师就针对我的弱项,给我推荐了一部分书,说是用来给我补课的。后来读书时我会有意识地把它们添加到每月的读书中去,开始更多地涉及一些心理类、哲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了,阅读面在逐渐拓宽。其次,我每月还给自己加入一本关于儿童和家庭教育的书籍,因为从去年开始我和几个伙伴们一起成立了一个家庭教育公益群,开始传播家庭教育,我们每周都会在群内进行一个小时的分享,到现在为止,我们线上线下共做了77期。为了让传播更有力量,我们也在通过阅读不断为自己充电。

其次是读书的方法,今年整体读书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高,一来是因为今年目标明确,读书更专注;二来这得益于去年读书打的底子。尤其是去年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到了阅读确实有章可循。当然,也有不少伙伴问我,这样快速的阅读好不好。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书很难读,想快也快不了,而有些书确实不必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一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能记住一些内容,能有一两点的收获,已经很不错了。而好书,对于当前自己急需的书,自然是需要反复来读,才能融会贯通。

工作室今年重新定义专业成长,我们分别选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我今年选定的是小说教学。我先后读了《小说教学教什么》《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并在工作室群里进行了小说教学的专题分享,又制作了《小说教学教什么》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先后共反复读了三遍这本书。思路也在一遍遍的读中更加更清晰起来。

今年我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要相信孩子》。因为是经典好书,我就在喜马拉雅平台上通过诵读录音的方式来阅读,一来给自己点动力,督促自己坚持读完,二来可以为自己的阅读留下点什么。关于读书,我是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方法,有时速读,有时批注式细读,有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自己厘清思路,读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让自己感觉舒服,有收获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是读书的状态的变化。上一年的努力很多是在为读书而读书,但现在读书大多已不是来自于外部,更多的是来自自身之内,因为有困惑,有需求,会主动寻找书,借读书来启发自己,借助别人广泛的经验来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因为暑假后又接了六年级新班,班里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对班级造成了很大影响,我花了很多精力但效果都不太明显,反而感觉自己在被牵制着走。无助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读书来寻找方法。当我读到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诊疗手册》一书时,我兴奋至极,因为我从书中看到了班里面那些同学的影子,而那些真诚朴实的话语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整个人豁然开朗。首先,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思路问题。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直接用在问题学生教育上的时间反而应该更少,问题生只是教育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绝不是越重视越好,老师不应该被牵着鼻子走,花费过多的精力。而我恰恰是这样,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想改变他们,结果造成了过度关注,最后收效甚微。解决问题的思维改变了,处理起问题思路就清晰了,人也淡定了不少。对这些学生而言,需要老师有更专门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于是我对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对学生问题进行会诊和种类划分,列出清单,重点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纠正,一是对集体破坏最大的,一是改起来容易见效的,告别了之前的满手抓和见问题处理问题。一个月后,学生逐渐稳住了,一切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除了读书成长和工作中的困惑,生活中,我们也不免会遇到烦心事,我也会通过读一些书进行自我疏导,或者说借助书籍来了解自己。比如我今年读到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就对我自身影响很大。我发现当我对自身有了一定了解后,会在出现与书中相似情况后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情绪、格局等也在这样的阅读中发生着改变。

今年读书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跟着徐老师的团队开始共读《史记》。这个原本不在我今年的读书计划当中的,但跟着团队,倒逼着自己居然磕磕绊绊读完了两本。刚开始读确实有些吃力,读得很慢。首先文章中有很多生僻字,我需要边读边翻字典或工具书,确定它的读音;还有大量的文言词汇需要查阅,在书上进行批注,才能逐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仅第一篇《五帝本纪》就读了整整一周。读完第一个月,我们在群内进行了一次交流,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了一些读史记的好方然后大家再运用、再读、再交流总结,过程缓慢,但回头翻翻自己密密麻麻的批注,看看已经读完的厚厚的两本,再想想自己有勇气开始挑战这样一本书,还蛮有成就感的。读书就是这样,难读的书,读起来难,但是很过瘾。所以还是应该强迫自己读一些看不懂,不好读的书。

读书、写作,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浅浅淡淡,几乎没有痕迹,但似乎也没有辜负。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一旦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结合点,找到挑战的目标,并且沉浸在其中的时候,过程本身就成了目标。

下一程,继续读好书,过好每一天。

3.

我的假期生活

光阴似箭,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犹记得放假时,朋友询问我假期计划,我说专心陪孩子。这大概就是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该承担的义务吧。儿子今年上初三,闺女上六年级,都是比较关键的时候,我就想趁着假期全身心地陪陪孩子,照顾好孩子的身体,管理好孩子的学习。当然,如果陪伴之余还有时间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用心陪伴

儿子今年初三,疫情放假后就开始直播上课。为了保证学习质量,老师规定学习期间必须有一位家长全程陪同,并且开启摄像头,互相监督。每天早晨我和儿子六点钟准时起床,简单的收拾一下后,就开始进入直播早读。这个办法似乎很管用,虽然是假期,但直播间传出的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让在家的学习也有了氛围感。孩子背书的时间,我也坚持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我背完后大概在七点,之后就开始给孩子准备早餐。因为早读结束和上午上课时间间隔很短,我必须早点做好饭,提前给孩子晾好,才能保证在上午上课前吃上饭。在做早饭的间隙,我需要给孩子提问早读内容,提问过关后,吃饭、收拾,陪孩子投入上午的学习。

孩子初二下学期的时候,因为出现一段短暂的叛逆,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而这个寒假里的第一轮复习正是查漏补缺的时候,所以上课时,我都会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听,一起做笔记。老师提问的问题,我都会让孩子给我口头讲述思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令我开心的是,孩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比以前更主动了,有时碰到我们俩都解决不了了的问题,孩子都会记下来,晚上网课结束后和一个正在读研的叔叔视频,让他帮忙讲解。所以,日子虽忙碌,但心里欢喜,这个假期也就这样陪着儿子踏踏实实做起了学生。

每天上午十点的时候,体育老师会准时提醒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视频监督指导。这个时候,我也会叫上闺女,全家一起做运动,跑步、跳台阶、举铅球……因为我和闺女没有铅球,我们就找来几本比较厚的书,当作重物来托举,儿子做多少个,我们也跟着做,有时候儿子有惰性不想做的时候,看着我累得气喘吁吁也不好意思停下,甚至有时还会劝我休息一下,他自己坚持做。晚上网课结束后,我们会再绕着小区花园跑上十圈,然后再进行跳远训练,每天体育训练的时间基本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虽然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但假期陪着儿子做运动,居然一个寒假瘦了五六斤,对我来说也算是意外惊喜。

在这个陪伴的时间里似乎少了些闺女的身影,但其实闺女才是这个假期里的功臣,承担着家里的后勤保障工作。闺女很懂事,也很自律,学习和生活上让我少操很多心。记得前几天闺女负责早晨在班级群里公布每天的作业,下午负责公布答案和随机抽查作业完成情况,我原本还怕闺女疏忽给班里工作造成影响,没想到闺女很是细心,头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发布的所有信息逐条准备好,存在备忘录里,还设定了不同的提醒时间,在我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任务。每天,闺女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就担起了家里的后勤,有时我忙得分不开身时,闺女就做饭、收拾全拿。

除此之外,闺女还担起了家里的“情报员”。年前除了上课,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做了九轮核酸检测。想把做检测和上课的时间协调好很不容易,前两天有些手忙脚乱,在排队上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后来闺女就担起了“情报员”,随时下楼去查看排队情况,并及时汇报,经过两天精准观察后,闺女基本掌握了排队的最佳时间,这个时间下来排队,通常半个小时就能做完。排队的这半个小时里,如果孩子有学习任务,我们就边排队边完成,如果没有,我就用手机拍两首古诗,三个人利用排队时间挑战背诵,通常半个小时内背会两首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忙碌的假期,充实的时光,用心的陪伴,累并幸福着。

假期里,除了陪伴孩子,我也见缝插针地做了一些自己的事儿。开学前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发现假期收获也不小:利用早读陪伴的时间背完了《古诗十九首》,坚持每天练习粉笔字,利用孩子做作业和晚上睡前时间穿插着读完了九本书,参与了杏坛网研社和工作室的课例研讨各一次,参与河南教师读书会的读书交流两次,写了三篇读书笔记,读完了《史记》三十世家部分,并参与了《史记》共读团队的读书交流,整理和朋友的小话题交流四篇,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篇,观看优质课教学视频三个,提前备好了新学期两个单元的课。

读书记录

背诵这两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在坚持。寒假里想找点东西背,最后选定了《古诗十九首》,首先篇数合适,一个假期能背完,其次作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意味无穷,有一种无法言说之美,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正如金圣叹先生言: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唯有多读、多背、多品。

这个假期,读书相对比较自由,没有制定目标,全凭个人喜好。读完了《史记》的三十世家部分,在《史记》共读团队里进行了一次交流。不过,要说读《史记》是个人喜好,确实有点牵强,因为当初决定参与共读,就是怕自己恒心不足,独自阅读坚持不下来,想通过共读的方式逼自己一把。半年多来,跟着大家的脚步磕磕绊绊地读,也坚持读完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部分,并留下了一些或长或短的记录和浅浅的思考。前一段时间,共读群里的一位老师因身体原因,暂停共读,中间出现了领读空缺,我就主动申请代替领读,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用领读的方式督促自己更投入地去读。在我看来很多事,知道做了好,知道做了对自己有用,坚持去做就行了。

临近年关,又读完了《三体》,并在读书会群里参与了一次交流。《三体》这套书买回来很久了,但一直未翻阅,可能是从未读过科幻类书籍的原因,于是正好借助这次读书会的交流活动,拿起来读,第一次阅读这样宏大的科幻类作品,虽然大脑有点跟不上作者“漫过天际”的想象,但真实地体验了一把全新的阅读感受。之后又读了《岛上书店》《西藏生死之书》《一剪宋朝的时光》《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国文趣味》《读书与生活》《教有所思》和《小学语文专题案例透析》,这几天正在读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

假期里的读书体验,让我觉得读书这件事越来越好玩了。年前,我无意间看到一个朗诵视频,唯美的画面配上白落梅的文字,一下子便吸引了我,让我忽然对白落梅的书来了兴趣,于是,匆匆从书架上找到两本,便投入地读了起来。很喜欢白落梅温润如玉的文字,读到极美处,会反复地读上几遍,有时还觉得不过瘾,便会拽着闺女动情地朗诵一段。尤其是书中那些唯美的小短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极富节奏感和韵味,让我看得入了迷,以至于那几天写文字,一落笔便来点白氏语,说话间也总带点落梅味儿,甚至被两个孩子“嘲笑”,说我这几天说话怪怪的。

读书还需要机缘。《红楼梦》入手一年多了,朋友一直提醒我要好好看看,可除了一年前读了读《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上部,便没再继续读下去。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经典书得读,但似乎一直提不起兴趣,直到前几天看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阅读的渴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片段讲述的是黛玉因担心宝玉,夜晚到宝玉的住处去看望他,敲门时,因丫鬟懒得动,又没有听出是黛玉的声音,就拒绝开门,并说是宝玉交代过的,可就在黛玉伤心离去之时,听到院子里传出宝钗与宝玉嬉笑的声音,这更是深深刺痛了黛玉敏感的心。第二天大家都在府里参加活动,宝玉却发现没有了黛玉的身影,于是到后花园寻找,此时黛玉正在伤心地葬花,黛玉不说原因,只是边哭边说了一些让宝玉摸不着头脑的话,在宝玉的再三追问下,黛玉说出了缘由,宝玉知道是误会了,于是,在解除误会后,宝玉说要好好教训一下丫鬟,黛玉这时半嗔半羞地说:是该教训教训了,今儿得罪了我事儿小,倘若明儿“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就大了。”看到这儿我当时忍不住就笑了,感慨曹雪芹真是把这小女子吃醋时的形态刻画的淋漓尽致。就在我开心地把这段转发给朋友时,朋友笑着说,你忽略了一处,“宝姑娘”后面还有一句。我又仔细一听,原来“宝姑娘”后面还有一个“贝姑娘”,这样的一处细节,让我忍不住拍手叫绝,此处只能用一个妙字来形容了。“宝贝”一词的巧用把黛玉微妙的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我惊叹,曹雪芹这样一个男子,是如何把一个敏感且多愁善感的小女子的心思体会的如此到位,刻画的如此细腻的。我对朋友说,这次谁也拦不住我要读《红楼梦》的决心了,而我和《红楼梦》的书缘就源自这个“吃醋”小话题。这样的读书小故事假期里还发生了几个,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也让我和那些好书多出了一些特别的缘分。

假期里还有两件令我十分开心的事:一个是我被评为2021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读书会员;其次是我的话题交流:2022,我要做一个“豁出去”的老师在河南教师发布,两份沉甸甸的欢喜,既是圆满的结束,也是美好的开始。2022年,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瞄准课堂,专业阅读再加强,主动多上公开课,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所以假期里,我做到了专业阅读、课例研讨和新学期备课齐头并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前几日参加了网研社的一次课例研讨,研讨的内容是结合于永正老师的《庐山的云雾》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堂实录谈谈怎样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读课、梳理、记录,完成了两千多字的读课思考。之后,徐老师针对我的研讨内容进行了了完善指导。

首先,徐老师对我的读课思考予以了肯定,经过两年多对于老师课堂的不断学习、实践、思考,在研课上有了一定进步,由原来的只看到课堂上教了什么,进入了是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过程。其实,这两年在不断地研课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自己的研课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不是重复地平面滑行。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再次请教了徐老师。徐老师从课堂根源说起,给了我很多实在有效的指导。徐老师说,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的问题要考虑:教了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延伸一点说: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教好?为什么这样教才好?例如,这次的研讨,很多人看到于老师在课堂上教了朗读,这也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一部分人还能看出更深一层,于老师是怎么教朗读的,这是说出了技巧与方法的问题,以上区别呈现的是一个人思考问题和思维层面的问题。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教?属于教学理念的层面,远远超出了方法和技巧,这是你以后课例研讨要突破的方向。这次交流,对我启发很大,使我对课例研讨如何走向深入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针对之前的读课思考,我朝着第三个层面继续补充完善,读课思考由原来的2000字修改完善到了4000字。而且比对我自己之前的课堂,也有了更深的思考,那就是备课时一定要明白每个环节的设计究竟想干什么,想让学生得到什么提升。好的课堂必须有科学的核心理念做支撑。

除了读书,假期里也断断续续地写,写读书笔记,写生活琐碎,写疫情里致学生的一封信,但最痛苦,收获最大的是被焦校长“逼着”写完工作室的中期梳理。这项任务是年前布置的,因为一直没头绪就先搁置在一边了,而且心里也在不断给自己找借口,我很忙,我顾不上。转眼到了年后,焦校长开始“放大招”了,焦校长要求没有写总结的每天在群里发红包自罚,这一招确实管用,我很快便完成了4000字的总结梳理,不过上交后的结果却是不过关,只好发红包自罚,第二天重写。因为是过年,孩子的网课暂停,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时间,于是我边看孩子写作业,边搬了个小桌子坐在孩子不远处敲自己的总结,又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根据焦校长提出的建议重新梳理,终于在晚上七点上交,并顺利通关。对比两次的总结梳理,确实看到了构思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焦校长常常提醒我们要把书读活,要学以致用,一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读书所学改变思维方式,提高效率、质量,甚至改变生活品质;二是借鉴相关的表达方式,改变自己的表达习惯、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改变自己原有的表达方式其实是很难的,但焦校长一直在这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引导我们。而看到自己的进步无疑是对一个人辛苦努力最好的慰藉。

细数假期里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值得记录的东西,因为时光不曾虚度。读书、记录也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静了。当我把走过的每一步,每一段路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既有一种表达之后的快感,又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这是读书写作给予我的幸福。

文字梳理让我的假期时光有了最温暖的回忆,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段旅程即将开启。此刻,我留恋假期里的自由,也期待开学后的丰盈,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任何时候都是欢喜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397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85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521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45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8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66评论 1 27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87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32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32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75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93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802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24评论 1 25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57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58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