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鑫主题写作第二十二期【情绪价值】写作活动
小曼是一个天生乐观的女孩,笑点低,别人说的笑话,基本都能逗乐她,整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自打初中毕业之后,她就跟着父母一起到大城市打工,一家人租住在城市的角落,一家人辛苦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在城里落脚后,经人介绍,她在一家饭店做起了服务员,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穿梭在餐桌和厨房间,给客人端菜和倒茶,客人用餐结束之后,再收拾餐桌,每天周而复始,365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累,不过每当收到工资时,她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小曼身材很娇小,每天灵活地穿梭在包厢和走道间,嘴里还不停地叫喊着,催着厨房,快点上菜,手里拿着笔,不停地看着还剩下几个菜。
每天等客人们都离开后,小曼便开始每桌清理剩饭剩菜,如果在桌上能够拿到一包剩烟和剩酒,她就会拿回家,剩烟给老爸抽,喝剩的酒给老公阿伟喝,阿伟本身就是个品酒师,平时也爱喝些小酒,每当小曼拿到客人喝剩的酒,就像女孩捡到芭比娃娃一般,即便是个残次品,也会心花怒放。
阿伟的工作就是品酒,所以本身对酒就感兴趣,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品每款酒味的优劣,比如勾调的基酒年份是多少年的?酱香浓不浓等等,提出改进建议,但品酒大部分都是基于工作的关系,而且也只是抿一小口而已,喝的很少。想喝酒,当然要自己买,但酒贵,好酒更贵,而小曼带回来的酒大部分都不错,因为饭店里大部分都是商务宴请,酒自然不会差。
相比较阿伟的朝九晚五,小曼下班则要晚的多,因为担心小曼一个人下班不安全,所以每次下班,阿伟都会骑着电瓶车来接,两人开着电动车,总是乐呵呵的,要是那天还拿到些喝剩的酒,两人就更高兴了。
即便是剩酒,阿伟也不嫌弃,每次他都会郑重其事的,拿出小酒杯,放在杯垫上,再拿点花生,将剩酒小心翼翼地倒出来,大部分时候都只能倒出个小半杯,少的有一两,多的能有二三两,就非常不错,小曼不懂喝酒的快乐,但看着阿伟美滋滋的模样,心里也很满足。
小曼对酒不感兴趣,但也会听阿伟讲一会儿酒的味道,听厌了,便离开洗洗睡觉去了,阿伟则会继续一个人认真喝着酒。
来酒店的客人,会带各种不同的酒,有些很少见,小曼不懂,她只认识一些常见的酒,店里的小姐妹们,也都知道小曼有个品酒师老公,但凡有些剩酒也都会想着让小曼带回去给他老公喝。
阿伟的品酒师工作比较小众,收入也并不高,因为他只是个初级而已,能接的活并不多,许多公司酒品的研发还很少会请他这种没有什么经验的品酒师,再加上这两年消费降级,许多酒的销量早已大不如前,这样一来,自然收入也就更少了,自从跟小曼结婚之后,两人除了租房和柴米油盐之外,在大城市生活,很难存下什么钱,阿伟总觉得对不起小曼,不过小曼并没什么怨言。她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凡事乐观,没有女孩子的傲娇气,这或许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曼是农村出生,从小跟着父母到处打工,四处奔波的生活很艰辛,不过这也养成了她坚毅能吃苦的品质,而乐观大概跟她的性格有关,生活和工作中小曼都是个表里如一的人,酒店里杂活多,除了端盘子还要干拖地、洗碗的活,总之,空闲的时候几乎没有,有时候被人使唤几下,她也不计较,总是乐呵呵地,用微笑回应,一个人再好再坏,也总有人喜欢或不喜欢,所以,她即便心里不高兴,最多只会以沉默回应。
跟小曼不同,阿伟是个有情绪便要发泄的人,再加上性格敏感,所以一有压力便容易焦虑,小曼虽然也不懂安慰人,但每当阿伟情绪不佳的时候,她便会找些搞笑的视频给阿伟看,如果实在没办法,小曼便会做好饭,自己默默吃完后走开,只留阿伟一个人慢慢吃,也不说什么话,她知道,人心情差的时候,便不想多说话,她是个识趣的人。
小曼在生活中是个乐天派,她说自己书念的少,什么都不懂,只记得父母教她做人要诚实谦虚,她的心就像个流动的水库,存的都是今天的事,第二天就全换了,存不下旧事。阿伟一直被小曼的这种乐观感染着,阿伟没结婚之前性格急躁,心理承受力差,一点儿挫折便会闷闷不乐很久,这是种敏感的性格。或许他们是性格上的互补吧,小曼的快乐因子一直在点滴浸染着阿伟。毕竟“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这是小曼的生活哲学。阿伟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回到家能够享用小曼带回来的残酒,品着美酒,吃着花生,暂时忘掉烦恼和忧愁。
为了日后的生活,两人也在不断地想着办法,希望能改善生活,小曼说自己想辞职去开个小摊,镇上有个大学,那里晚上学生多,周围的小摊生意都不错,自己也想去试试。阿伟从没想过自己老婆会去摆摊,觉得还不如上个班拿工资安稳,所以不太赞成,倒是自己一直想开个酒类销售店,跟自己的工作也对口,自己有货源,不过这需要更大的投资,按照两人现在的经济状况,这条路更不可能。
而小曼的想法很成熟,她早就想好了自己要摆个做披萨的小摊,因为周边有大学,年轻人很多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而是喜欢这种路边摊,更何况小曼平时自己在家也经常做披萨,可以说,这是拿平时的兴趣爱好去挣钱,况且也是特色,再加上小摊的投资不大,每天的食材成本就几百块,手推车稍微贵点,最大的投入只是人力成本。她很快做了决定,不过在正式出摊之前,她还要继续花些时间学习做披萨的技巧。
摆摊比上班更难,需要更辛苦地付出,这既是个手艺活,也是个体力活,小曼觉得自己能够承受,而且马上就付诸了行动,摆摊第一天,是在放学的傍晚,小曼推着小车,来到了最边角上的位置,旁边大部分位置,早已经被其他的小摊贩占领了,不过,小小的披萨摊,很快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好奇,他们觉得新鲜,怀着尝鲜的心理,纷纷来光顾,再加上15-30元的价格不算贵,口味也有很多,比如:培根、奥尔良烤鸡、火腿、榴莲味的都有,因为第一次来摆摊,小曼的食材带的并不多,所以一会儿便全部卖完了。
不过这一两天的销售量并不算什么,除去些成本挣的并不多,阿伟此时又觉得小曼这小小的生意没什么前景,每天晚上回来,又要熬夜准备第二天用的食材,十分辛苦,又劝了起来,他总是希望小曼还是去找个工作才好。又累又困的小曼,被阿伟不停地浇冷水,也似乎开始有些动摇了,不过,她觉得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坚持一个月再说,哪有做了两三天就放弃的道理?
另外,小曼还在不停地改进着披萨的配方,她将口味减少到三种,这样可以减少食材浪费,很多学生口味并不挑剔,大致集中在几个口味上,自己完全可以在食材上再加些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吃饱,又能提高客单均价。同时,她又采购了一个更大的烤炉,这样一次可以烤两个,大大加快了出餐的速度。
经过改进之后,小曼的披萨销量提高不少,食材周转越快就越新鲜,口味就越好,才一周的时间,小曼的披萨摊就已经聚集了一批稳定的客源,也算小有收入,不过,小摊毕竟产量有限,很多同学排队等待,却没能吃到,对此,小曼也只能抱歉,她也想多做一些,但奈何一个人也只能做这么多。
后来,还是有个同学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小曼建了一个微信群,让平时经常吃披萨的小伙伴们,都到群里来,这样便可以提前预约,提前把钱付了,小曼在出摊前,在家里就能先把披萨做好,到时候大家直接来取就行了,这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销量,收入也比以前打工多了不少,不过这一个月下来,销量上去了,把小曼也累得够呛。
不过,比这更让人操心的是,小曼在家接单做披萨,被人举报了,工商局的人直接找到了小曼来核实情况,阿伟则更紧张了,他觉得不光这一个月白干了,还得搭进去一些钱,一时间,小曼也觉得又气又悔,没想到谋个小生意糊口这么难,再加上阿伟消极的态度,小曼心里也有些动摇了,但是群里还有很多同学每天等着她的披萨,一时间心中难免有些惆怅。
小曼渐渐调整了心态,冷静地想了想,不管怎样,自己的食材总是没问题的,已经接的订单,还是可以给同学们做完,大不了免费送掉,就当是感谢他们日常的照顾。当晚,小曼没有再出摊,也没有继续接后面的订单,只是跟大家说了声,这几天要回趟老家,暂停接单几天。
第二天,小曼来到了工商局,说明了情况,还给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看了自己的微信群,把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工商人员也非常理解,但解释道,如果涉及实体经营便需要办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办理健康证,这两个证都可以办,不过难点在于得有个实体店,从工商局回来,小曼的心情并没有失落,相反她觉得,自己好歹也体验了一把当老板的瘾,大不了重新回去端盘子呗,还跟以前一样,小曼安慰着自己。
她想到这一个多月来,天天在家做披萨的食材,也好久没回家做饭了,小曼去了菜市场给自己和阿伟买了几个喜欢吃的菜。回到家,阿伟着急的问情况如何了?小曼不紧不慢的说“没事儿,咱不干了还不行嘛,我进去做饭了”。阿伟看了看一脸笑容的小曼,也不再追问。
“要是你再回酒店也不错啊,我还能喝些你带回来的酒嘛”阿伟一脸放松地说。小曼一边做着菜,一边想着一会儿就去把剩余的披萨食材做好,都还很新鲜,吃过了晚饭,小曼的微信群,又开始有人在问小曼的出摊时间,小曼联系了一位经常光顾的同学,当初就是她提议让小曼建这个群的,平时也很热心。小曼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这位同学说了下,然后抱歉的说,晚上要把剩余的食材准备好,让这位同学在群里统计下人数,她打算在家直接做完,到时候派几个同学到学校门口,直接取就行,送完为止。
一时间,群里的同学也都知道了小曼被举报的事,纷纷替她打抱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十分惋惜。小曼突然发现,真到结束的时候,还挺舍不得这些学生顾客,她的摊位是一位烤鱿鱼的大哥让出来的,每天还有同学会去帮忙占位,想起这些,小曼心里充满了不舍。
最后一批披萨,小曼做的很认真,她算着同学们的下课时间,尽量保持披萨的温度,能让同学们,赶着下课的点吃,几位同学早早的站在了门外等着披萨送来,远远地看着小曼骑着电瓶车微笑着驶向她们。
跟同学道了别,小曼便往家的方向驶去,此时,她的心情复杂,望着曾经摆摊的地方,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至少每天自己不用这么辛苦了,小曼自己安慰着自己,惆怅中带着释然。
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都在,在这些天里,小曼早已在寻找餐厅服务员的工作了,阿伟也拖了一些朋友帮忙找,不过一时半会儿还没什么消息。小曼把电瓶车停好,走在小区的过道上,碰到了出来散步的居民小组长王阿姨。每天这个时候,王阿姨和小区的几个老人都会出来散步。
“小姑娘啊,好几天没看见你了,最近小摊生意怎么样啊?听说买的人很多啊,很能干啊”王阿姨人胖嗓门也大,是个性格爽朗的人,一见小曼便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小曼被这大嗓门一下子问的有点不知所措,本想随便糊弄几句就走了,但仍旧本能地说了实话,“王阿姨,我不干了啊,正找工作呢”。
“怎么啦,小姑娘,好好地怎么就不干了,摆摊累了啊?”王阿姨一边好奇地问,一边捶着脖子,一副酸爽的摸样。
“倒不累,就是不让摆了,要办执照,要有门面才行。”
“哦?谁跟你说的?”王阿姨一听,突然变严肃了起来,锤着脖子的手也放下了,双手叉着腰,认真听了起来。
小曼长话短说,把这段时间的事情,告诉了王阿姨。
“哦怪不得,他们都说你好几天没去摆摊了,我们都以为你换地方了呢。那你还想不想摆?”
“当然想,刚开始累,但现在也习惯了,而且也没想到大家喜欢吃,同学们还给我建了个群,我可以做好一些带过去,省力多了。”
“这样吧,我到居委会跟大家想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放心”。说完王阿姨,挥了挥手继续散步去了。
告别了王阿姨,小曼回到了家,开始把以前摆摊的东西重新收拾下,那辆手推车已经积了些灰,不过只用了一个多月,擦拭之后依然光亮如新,小曼跟阿伟商量了下,能卖的东西还是卖掉算了,放在家里也占地方,手推车是新的,还能卖些钱,其他的一些东西,就不怎么值钱了,估计只能给收废品的了。
之后的几天,小曼面试了几个餐馆,不是离家远,就是工资低,没找到合适的。一个下午,小曼接到了王阿姨的电话,她问小曼空不空?有没有时间到居委会来一趟。小曼二话没说,怀着忐忑的心情,就直奔居委会去了。
到了那,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仔细地听了小曼摆摊的情况,而且无巧不成书,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女儿也曾是小曼的顾客,听说小曼的披萨做的好,买的人很多,自从听了王阿姨说了之后,他还特意向女儿打听了下。
“小姑娘,我们商量了,你要想继续干,给你再想想办法,好吧。”王阿姨的大嗓门说道。小曼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道谢。没聊多久,小曼就回了家,她也不清楚会有什么结果,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工作,没收入可不行。
又过了一周,小曼再次接到王阿姨的电话,老人家在电话里给了个地址,让小曼过去看看,到了现场,小曼才知道,大伙儿给小曼找了个门面,虽偏但租金便宜,非常适合小曼这种经营模式。小曼回家一合计,算了日常的经营利润,额外负担些租金,完全能够承受,总比关门强。
之后,小曼在居委会的帮助下,很快就办好了执照,大约又过了半个月,小曼高兴地在群里告诉同学们,自己的披萨又回来了,还是以前的价格,还是以前的味道,她另外还配了一张自己店铺的照片,发在群里。披萨群顿时又活跃起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曼的生意很快又红火了起来,也有小镇的人慕名专门跑到披萨店来尝鲜。
原本悲观消极的阿伟,没想到老婆的生意不但起死回生,而且生意更胜以前,于是干脆也辞去了品酒师的工作,跟着小曼打起了下手,小店也增加外卖模式,小曼变得更忙碌了,但她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要把这得来不易的小小幸福,好好地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