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寻找教师发展的突破口和路径
要在“从教到学”的转变中寻找突破口。教师在基于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校本研修过程中,通过体验、分享、交流和反思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以海淀进修实验学校为例,在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之初,学校以“学以致用,面向未来”为校本研修主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框架体系,使教师熟悉、理解其理念及各要素内涵。随着教学改进的深入推入进,教师能够设计具备深度学习框架各要素的教学方案。然而,在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仍习惯从教材视角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的视角组织教学。对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两张皮”现象的一次次研讨和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对深度学习框架各要素内涵及对学生学习并未真正理解上面。学习目标和对学习的评价不一致,尤其是“为什么要寻找确立学习主题,以及如何使主题在课程组织中发挥作用”成为最大的障碍和挑战。
跨越障碍的关键是对学生学习的认识。教师往往擅长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学生是怎么学会的、是如何学习概念并实现概念转换的却很难说的清楚。在从理念到行为、从行为到结果的不断审视和反思中“围绕学习主题组织课程和学习目标、活动、结果的一致性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从完成教学内容到关注学生学会再到关注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为线索讨论问题,不断探讨“影响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不会什么,还是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和线索,“深度学习,从认识学生开始”成为海淀进修实验学校进一步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中新的校本研修主题,引导教师认识并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框架工具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这一校本研修主题下面设有“从关注学生学习到认识学生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课程准备”“穿越学科边界的课程建设”等主题。各学科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课程建设,随后扩展至整个学科基于主题进行单元课程建设,最后基于主题进行跨学科单元课程建设。
那么,对同一个单元不同的学习主题,如何确定学习走向并丰富学习内涵?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教学设计的视角从教材内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之上。在这样的转变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系统的教学设计中提升了品质,教学方式更为互动,也展现了共同学习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撰写章节课时教案到撰写基于主题的单元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从学习对象或学习任务转变为“学习资料”。教师所设计的的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反映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评价学生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