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慕东陵——墓主人孝静成皇后
双峰岫妃园寝升格改建的“皇后陵”
慕东陵位于慕陵东北1000米处的双峰岫,原名是双峰岫妃园寝,里面埋葬着道光皇帝的孝静皇后和16位妃嫔,为妃祔后葬的陵寝,
慕东陵是清皇后陵寝中规制最为特别的一个。这是源于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慕 东 陵 位于慕陵东北二里的双峰岫,为妃祔后葬的陵寝。
选址双峰岫地方建造妃衙门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二十九日,请于双峰岫地方,建立妃衙门。亦著照所请办理。按规矩:妃嫔墓址选好后,在帝陵定名前称妃衙门或福地。待帝陵定名后,正式称为某陵妃园寝。
双峰岫妃园寝建造时间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初八酉时,龙泉峪万年吉地工程和双峰岫妃衙门工程,同时兴工建造。
道光十五年秋竣工建造完成,龙泉峪万年吉地工程和双峰妃衙门工程,同时竣工。
慕东陵修建时间
孝静皇后的宝城改建,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二月二十日丁丑已时开工,至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初八改建完工。
慕东陵修建于公元1831年,建成于公元1836年。修建时间从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六年。
妃衬后葬的形制
由于慕东陵初建时为慕陵妃园寝,后来因为皇后也葬入其中,妃园寝升格改建为皇后陵墓,形成了妃袝后葬的埋葬形式与其他后妃陵寝不同,建筑格局也与众不同。
慕东陵背后的故事
改建的慕东陵
孝静皇后破例被尊为皇太后,死后本应另建山陵,但是咸丰帝不愿意这样做,所以只是把慕陵妃园寝升格改建为皇后陵,形成一种皇后陵兼妃园寝的格局。慕东陵是孝静成皇后葬入后,才由原名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
继位的咸丰帝,十岁丧母,为静皇贵妃所抚养长大。咸丰即位之后,尊其为皇太贵妃,并开始改建龙泉峪妃园寝工程。
慕东陵内还附葬了道光皇帝的十六位后妃。慕东陵原为妃园寝,后因葬入孝静成皇后才扩建为皇后陵寝。
由妃子墓升格为“皇后陵”
慕东陵,原为慕陵妃园寝,但随着一位皇太后的尊封,这座妃园寝因而晋级,由“慕陵妃园寝”升格为“慕东陵”。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七月,静皇贵妃被尊为皇太后,不久去世,享年四十四岁死后葬入龙泉峪妃园寝。咸丰帝将龙泉峪妃园寝升格为慕东陵。
墓主人生平简介
慕东陵里埋葬的主要墓主人是博尔济吉特氏,她因为抚育过咸丰皇帝才在临死前9天才被咸丰尊为皇太后,所以她的陵寝修的颇为尴尬,是由妃园寝升格成为“后妃合葬”陵。
让慕陵妃园寝“升级”的这位皇太后,本是道光皇帝的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初入宫时封为静贵人。
连续生育,诞育三子一女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15岁的静贵人怀孕,同年四月初七日晋封为静嫔。
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公元1826年11月22日,静嫔生下皇次子奕纲。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5月16日,怀孕四个月时流产,时年17岁。
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公元1829年12月2日,静妃生下皇三子奕继,仅仅二十几天后,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夭折了。
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公元1831年1月20日,静妃生下皇六女,时年19岁。
六公主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2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给景寿为妻。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833年1月11日,21岁的静妃生下皇六子奕䜣,后来被封为:恭亲王。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八月十五日,静妃晋升为静贵妃,时年22岁。
成为咸丰帝的养母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正月,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崩逝,留下了只有10岁的皇四子奕詝,道光皇帝便命静贵妃代为抚养,正式成为了皇四子奕詝的养母。
晋封皇贵妃,位同副后
公元1840年4月25日晋封静贵妃为静皇贵妃,12月17日行皇贵妃的册封礼,一切待遇都照皇后例行,成为了道光帝后宫里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代行皇后之权,位同副后,时年29岁。
只是她虽行皇后之权,却没有皇后之名,这也成为了她一直以来的一个心结。自从道光帝第三任皇后孝全皇后崩逝后,道光帝再也没有立过中宫皇后。静皇贵妃即使是统摄六宫的实际女主人,位同副后,那也始终是只能被称为皇贵妃。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公元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尊封为康慈皇贵太妃
公元1850年3月9日,孝全皇后的儿子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
咸丰帝即位后,尊封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住在绮春园的寿康宫里,以皇太后规格奉养。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三月,恭上静皇贵太妃册宝,同年五月,为静皇贵太妃庆祝四十大寿,寿宴无比隆重。
咸丰帝养母有名无份的尴尬
尊封康慈皇太后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康慈皇贵太妃开始生病,一直医药不治,同年六月,太妃已病入膏肓,七月初一日,咸丰帝为冲喜而尊封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咸丰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就由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但是她的亲生儿子“鬼子六”奕訢后来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给继位的咸丰皇帝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多少影响了咸丰对其母的态度,致使到临死前才晋升为皇太后。
在成为皇太后八天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七月初九日巳时,康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寿康宫,享年44岁。
死后不系帝谥,不附太庙
咸丰五年八月初十公元1855年9月20日,咸丰帝追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号,不祔太庙,称为孝静皇后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四月二十日,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东陵地宫永安。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七月初一日,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尊封为康慈皇太后,初九日去世。
咸丰帝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就由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但是她的亲生儿子奕訢后来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给继位的咸丰皇帝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多少影响了咸丰对其养母的态度,致使到养母临死前才晋升为皇太后。
慕东陵背后的故事
改建慕东陵的隐秘往事
双峰岫妃园寝升格改建为皇后陵,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的改建。而慕东陵的3座并排的五孔平桥和大院中套小院的格局,则是清代皇后陵寝中的独一无二。
慕东陵的独特之处
1、原来的绿琉璃瓦改建为黄琉璃瓦,添建祭台、东西配殿、燎炉及神厨库等,没有建方城明楼。
2、后寝部分用弧形围墙将孝静皇后的宝顶单独合围起来与葬在周围的道光皇帝的其他十六位嫔妃形成内外两层院落。
3、为了突出孝静成皇后的地位,大殿后按皇后陵的规制置建三座门,中门饰有琉璃花,覆以黄瓦歇山顶。门前有石阶踏跺,进门面南设有石祭台。绕过祭台是砖石砌制的月台,月台上有圆形宝顶。墙北是石五供,北为月台,上建圆形宝顶一座,无方城和明楼。
4、宝顶后有弧形围墙至中门两侧,形成后寝部分的院落。中门左右各有角门一座,三门间有覆以黄色琉璃瓦的墙壁相连。两座角门可通向弧形围墙以外和外围墙以里。
5、众妃嫔环抱于内弧形围墙之外、外围墙之内的形式布局。这种埋葬方式在清代皇家陵寝中是绝无仅有的。
咸丰皇帝谕内阁改建双峰岫妃园寝,从此升级为皇后陵寝。陵寝内葬有孝静皇后及十六位妃殡,共葬十七人。这种大院套小院的墓葬形式成为清代皇后陵中的特例。
抚养幼帝,破例封为皇太后
咸丰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就由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但是她的亲生儿子“鬼子六”奕訢后来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给继位的咸丰皇帝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多少影响了咸丰对其母的态度,致使到临死前才晋升为皇太后。
咸丰帝继位后,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以皇太后之尊恩养。历史再次重演,康慈皇贵太妃虽然享受到了皇太后的待遇,但在名份上还是只能称她为:皇贵太妃,而不是皇太后,这也成为了她的一个心结不能释怀。
清朝只做了九天的皇太后
死后葬礼规格减杀降低
在皇贵太妃病重,行将就木的时候,她的亲生儿子恭亲王奕忻请求咸丰帝授予她母亲皇太后的名号。
咸丰五年六月底,康慈皇贵太妃病重,咸丰帝感其多年的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九天后康慈皇太后薨逝,死后上谥号为孝静皇后,与众多后妃一起葬在慕东陵里。
咸丰帝未置可否,仅以“哦,哦”两声作罢,但奕忻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
对此恭亲王此举,咸丰帝极为不满和愤怒,在他的内心里依然不认可,但也无可奈何圣旨已下,也只好作罢。
咸丰帝虽未直接取消皇太后的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降低治丧规格。减少谥号的字数,仅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 孝静皇后的神牌不升袝太庙。并找借口罢免了恭亲王的军机大臣职务。
恭亲王成为议政王大臣后掌握了朝廷大权,才将孝静皇后加了帝谥升祔了太庙,称为:孝静成皇后。
后妃合葬,清代最尴尬的皇后陵
清代葬在妃园寝里的皇后
按照清朝祖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 孝静皇后死后葬在清西陵道光帝慕陵东北面的慕东陵。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们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
康慈皇太后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也有顺路可通。
宝城内安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安葬十六位后宫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父亲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地位。
清代规制最低的皇后陵
慕东陵的建筑规制
孝静皇后的宝顶自成一座小院,其她嫔妃隔壁相衬,以示孝静皇后地位的尊贵。
院外分三排布列16位妃殡宝顶,宝顶下均有月台,前出踏跺。仅小院东墙外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宝顶下有须弥座台基,位置与院内孝静成皇后宝顶并列。
孝静成皇后宝顶院门就是慕东陵的陵寝门,门上有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楼,两侧卡子墙上有角门,墙前出宽6.53米的泊岸。
隆恩殿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殿内设暖阁三间,前出月台,台上设铜鼎一对、铜鹿、铜鹤各一,殿及月台无石栏围绕,无丹陛石。
殿前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东西配殿,上覆黄琉璃瓦。西配殿保护状况不佳,大部窗扇已受损,东侧第二扇门损落。前黄琉璃燎炉东西各一,目前均保存完好。隆恩门为黄琉璃瓦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下有台基。
门外三开间东西班房。五开间东西朝房单檐硬山顶,进深二间,实际面阔17.5,廊。逸南设三座豆渣石五孔平桥,正中一座两侧有栏板,东西两平桥无栏板,东平桥西南端三孔己坍塌。
神路逸东为神厨库,院内建筑规格与其他帝后相同,院外有井无亭。桥南面设下马石碑二座,东西各一。
最尴尬的“皇后陵”
慕陵妃园寝增加了孝静皇后墓而改建为皇后陵,没有建方城、明楼。隆恩殿为单檐歇山顶,大殿及月台周围无石栏,月台前不设丹陛石。东西配殿和隆恩门均面阔3间,其规制在清代皇后陵中最低。
博尔济吉特氏纠结一生的“名分”
博尔济吉特氏既非道光帝生前所立的皇后,其子也没有继位为帝,最后竟然得到了皇后的头衔入葬并配享太庙,这也是清朝绝无仅有的。
在道光帝时期,博尔济吉特氏虽然身为皇贵妃代替皇后统摄六宫事务多年,却始终没有一个“皇后”的名分。虽然位同副后,却也只能称为皇贵妃。
到了咸丰帝时期,咸丰帝登基封她为皇贵太妃,按照“皇太后”的待遇奉养。但始终没有一个“皇太后”的名分,虽然享受着皇太后的待遇,却也只能被称为皇贵太妃,而并非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这两件事情,她都没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年轻时做着皇后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得到一个“皇后”的头衔,到了中年时享受着皇太后的待遇,却没有一个“皇太后”的名分。让她的一生都为了得到一个“名分”而努力,最后郁郁而终,直到临死前才被加封为皇太后。也算是可怜她一辈子的求而不得,在临死前的安慰罢了。
同葬在妃园寝的两位皇后的不同结局
在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曾经有两位皇后葬入了妃园寝,一位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氏,另一位就是孝静皇后。
乌喇那氏被打入冷宫后,不废而废,死后被葬入裕陵妃园寝里的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她不仅没有建皇后陵,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地宫墓穴,还要和纯惠皇贵妃挤在一个地宫之中。
然而孝静皇后在生前并没有失宠,她是以皇太后的身份入葬的,所以才将妃园寝升格为皇后陵,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地宫安葬。
在清朝二十几位皇后之中,孝静皇后是唯一没有生下嫡子,且在皇帝活着的时候没有被册封为皇后,而在死后又被养子尊为皇太后,牌位放进太庙之中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