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翻译: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与梅君初见 似故人归矣
时间尽在弹指间不见踪迹,流逝了的季节,就像梅子落蒂,竹笋恍然长成,令范成大忘记了时间的前进。雨落屋檐声,温润墙角泥土时,滴答作响的雨声,掩饰了时间的匆忙脚步声。
定居石湖已数年,四季不断更迭,陈年旧事也渐渐模糊,但“初识”梅子的那年那天,那份“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欣喜与感动,在今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里,在平常里仍然激起一圈圈涟漪。
当时是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 初至临江军(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几棵大梅、古梅,就给范大成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正值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使百姓食盐成了一种奢望。而自己的上任,兴利除弊,不遗余力。离开朝廷厚,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以求晚年生活太平诗意。
初放晴的乡村小路,村里短衣汉子也开始四处走动,几近农忙时期,空气中可嗅得几丝香醇的果实香味,范成大起身披上凉衫,走向门外,望着落在地上的梅子,欣然捡起品尝,身子靠在成林的竹笋旁,顿感心旷神怡。途中遇到爬树的小孩,戴着用树枝编成的帽子,招呼着远方的小鸟。山间鸟儿也齐声和唱,悦耳的歌声伴随着小孩的笑容,格外生机勃勃。范成大也被这种淳朴的氛围感染,心想身处此般世外桃源,也应有闲云野鹤之姿态,方可不负此景。
如此生活是否美哉?这种太平生活又能延续多久呢?今日不同往日,连年任职,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穷苦百姓谋得福利,朝堂之上,也曾一度不辱使命,访金国,请国书,争得钦宗梓宫贵归还南宋。当年不惧生死,一往无前,面对金国众多大臣和太子的威胁和恐吓,依旧面不改色。
还记得打小勤奋好学,为此在幽静的禅寺苦读十年,只愿可为国捐躯,成就一番伟业。忆平日之作为,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倒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眼前梅子成熟令人感慨不已,愿得人民百姓可以得到大丰收,生活不被战乱动荡所影响。
回望屋前竹笋,郁郁葱葱,高风亮节,重见阳光之时,承载这家国应有的希望筚路蓝缕也罢,寸步难行也罢,生活和国家存亡中总能生出无限生机。轻轻褪去革履上的泥土,转而触摸箱底存放已久的镧衫,自中进士以来,便甚是喜爱,如今,也愿得天下男儿“黄金百战黄金甲,不破楼兰重不回。”希望家国可以在广大男儿的护航下经受住风雨飘荡。
竹笋上的水滴已经消失不见,但嫩芽依旧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