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写瑜伽日记。瑜伽之旅仍在进行。
年后健身房的课调整,喜欢的瑜伽老师只有周六周日才上课,原来的周二、周四已换成另一位老师。
对老师抱有强烈的喜好,我不知这样做是否合适。每位老师都有她的优点,可能也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喜欢的老师的优点刚好与我的要求相符,所以我对这样的老师报以了更大热情。
其实这样应是不适合精进的。
那位不喜欢老师的课上了两次,不喜欢的原因是,她在教授体式时,语速过快,根本来不及反映,身体只得追着她的口令走,疲于应付,而无法获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一堂课下来,整个人都懵懵的,既没有运动后的舒畅感,也没有满足感,还处于失落中,因为一节课不知做了些什么。
就算这样,我依然学到了之前不知道的知识。
一个体式保留多长时间合适?之前我一直认为这需要根据老师的口令掌握,但在家里练习时,一个体式保留多长时间就显得无所适从,有时长了,有时短了。而这位老师,她总爱说保持几个回合的呼吸,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时间可以用呼吸计量。
这也如读一书本,你可能认为是一本非常差劲的书,里面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闪光点。
但我还是放弃了那位老师,周二周四的课不再去上。为了保持练习的次数,就在家里听老师的引导词自助练习。有时,我有也些惶惑,这样的习练只是保持了身体的灵敏度,却无法在技艺上更上一层楼。
精进与练习频率的矛盾一直存在,就只能让其存在吧,频率依然保持,精进的机会留给日后。
现在,更能接受不完美,也更愿意适当的放弃。如果放在从前,因为没有满意的老师,我会放弃习练,一直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但就算机会到来,因为放弃过久,也就没有了以后。
完美是不存在的,年龄渐长,更学会了接受不完美。
读书日,买了一本《瑜伽之光》,这是由艾扬格亲自示范体式、并亲自撰写。这是难得的好资料。书还未看,有空时就翻两页。这样的书无法一次看完,可以根据体式的难易程度,慢慢了解,慢慢学习。
知行合一,瑜伽的习练也要做到这一点。读书与练习互为补充。因为只跟一位老师学习过,学到的东西也有限。这次看书,相当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看到了瑜伽世界的广博与深远。
瑜伽,我理解,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体式的习练,更多地要通过体式的练习达到心灵的净化。一个冬日,上完瑜伽课走在公园里,抬头看到了深邃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一刹那间,心情也如明月般清纯明净,从内到外,有说不出来的空灵与清澈。体式的习练,延展了身体,同时洗涤了心灵。那个冬日的夜晚,我一直铭记在心,这样的感受可遇不可求。
有时走入瑜伽室前,我是烦躁的。但只要坐在垫子上,微闭双目,世界和我都安静下来。这也是我喜爱瑜伽的原因之一,身体的改变是外在的,内在的美好才更持久。
早晨5分钟的瑜伽课依然在进行中,每天从瑜伽开始,这一天因为这个美好的开始而有了不同的意义。
瑜伽之路像是行者之路,修行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