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
从能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自己对画画很感兴趣,小学时的暑假,邻居家的孩子去美术培训,我就特别的羡慕。但是父母对我星星之火的爱好并不看重,在他们看来学习才是一本正经的事情,其它的都是无用之事。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却特别渴望父母能理解我,尊重我!
大概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在乡下外婆家,各家都已炊烟寥寥,准备家人的晚饭,忙了一天的大人们大概最轻松的就是这个时候了,和家人其乐融融的吃晚饭。
屋里,并不明亮的灯,我看到妈妈晾干收好的衣服,有只好看的蝴蝶,灵机一动,我找来了水彩笔和图画本,临摹了妈妈衣服上的蝴蝶,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画一边幻想妈妈看到我画的蝴蝶会说什么?我当然最想听到的是表扬,其实我也只想听到表扬和肯定,想引起妈妈对我爱好的注意。
想象真是件愉快的事情,我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好不容易盼来吃完晚饭回到屋里的妈妈,妈妈看了画并没有说什么,像是看到每天吃饭的碗一样平常。我心里那朵希望之花瞬间就凋谢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责怪妈妈,她做妈妈的时候都还是个孩子,哪里懂得这些,爸爸在部队当兵,她在老家带着我,她能做到就是用女儿的成绩单展示给老公,证明自己会教育孩子。
大概五、六岁时的我,感觉自己内心像是长出了许多的触角,那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试探。我的爱好和幻想,积极的涌进这个世界,为我搭建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的王国。而画画就是其中一个触角。
往后的生活和学习我还是陆陆续续的画画,但都是无关痛痒,直到高中的时候,我还是动了学美术的心思,那时候已经过了各种成长的窗口期,对未来也逐渐的开始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学什么专业,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为了能在高考中多些胜算,艺术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内心忐忑的准备了很久,拉上正在学画画的同学,一起说服了父母,最终同意我学习美术,我似乎又重燃了画画的希望。
信心百倍的真正学习美术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内心越着急想画好,越是画不好,进而变得焦虑,逐渐的画画时很容易暴走,偏偏还玻璃心,受不得打击,越画越失望,内心世界开始崩塌,开始接受自己在画画方面没有天赋。
初中我有个同桌,画画特别的棒,每次看到她画画都羡慕不已,学校的绘画比赛,她总能进前三。也是她带我看漫画,教我画画的方法,还记得和她一起看《尼罗河女儿》《星座宫神话》激活了爱好列表中漫画选项。但毕业后就没了联系,我时常想象她现在是否还在画画,她那样的天赋是否早已在圈子里小有成就。
我画画并不怎么样,勉强进了一所普通大学,学了动画专业,还算认真,毕业后努力找到了份动画公司的工作,和专业完全对口,马马虎虎算得上没有荒废学业。
青年时期虽然同样迷茫但还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未来的自己,无论如何自己的内心还是追求上进的,就像玻璃瓶里的蜜蜂,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却不知道出口在哪。后来逐渐明白,既然不知道出口在哪,那就多试几次,也许就有那么一次,就一次,幸运的找到了出口,我就能找到属于我的世界。
很遗憾的是,毕业快十年了,依然还是玻璃瓶里不停找出口的蜜蜂。
虽然遗憾,但是自己隐约找到出口的线索,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急躁,在玻璃瓶里胡乱飞撞,搞得从自己伤痕累累到疲惫不堪再到伤心绝望。
我和真实的世界隔着一个玻璃瓶,虽然出不去但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也可以观察外面的世界,当我开始慢下来,学会思考,发现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在给我讲述生存的道理,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是在用行动展示生命的意义,我开始分析自己,为何出不去,除了粗暴的乱飞乱撞的方式,我也试图慢慢的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找出口,但是很快我就失去耐心,坚持不了多久,因为玻璃瓶外的花花世界随时都在分散我的注意力,然后我一急,又乱了阵脚。
就这样不停在希望和放弃中间来回摩擦,但始终不甘心就这样在瓶子里虚度一生,直到有一天我又一阵胡乱折腾以后,疲惫的躺在瓶底,闭上双眼休息,突然我闻到了一阵花香,那是风带来的希望,我兴奋的睁开眼,我渴望这阵风不要停,我要感受风的方向,风口就是我的出口和希望,我不急,我要冷静,瓶里风带来的花香太令我沉醉,花香背后不管是一朵花还是花丛都是我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出口。我告诫自己,外面世界虽好,但我还是得小心翼翼,防止自己怕掉进下个未知的玻璃瓶。
后来我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我“过去虽逝 不忘初心 前路虽长 尤可期许”
这就是我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