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完作业,到了看书的时间。盈盈在书架上翻了阵儿,找出《巨眼丛书·神医的故事》:妈妈,我想讲这本!
讲到“诊疗器械”,看到胎儿超声波检查图像,盈盈问:
“妈妈,我也有这样的照片吗?”
“有啊!这是超声波检查后出的图像,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也得做这个检查。”
“哦,我知道了,超声波,就是像蝙蝠那样。”
......
“妈妈,我们同学说孩子是从妈妈尿尿的地方生出来的。”
“这个啊,嗯,你还记得你看的那本《身体的奥秘》吗?尿尿的地方叫尿道,它旁边还有一个通道叫阴道,孩子是从那儿出来的,看起来的确是像从尿尿的地方出来的。”
“好恶心啊!”
“我觉得不恶心啊,那是生命通道,小宝宝在妈妈子宫里长好了,想出来了,就头朝下使劲儿从那个通道里挤出来,是很神圣的事儿。”
“可我不是那样挤出来的,你不是说我是从你肚子里开刀取出来的吗?”
“嗯,是的,那叫剖腹产。”
“为什么我要剖腹产?”“刀口为什么开在那个地方?”“尿尿的地方那么小,小孩出得来吗?”.......果真是长大了,四五岁时问的问题,现在更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幸好我还生了她姐姐,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丰富,于是脑袋飞速运转,想着怎么讲她才听得懂,边说边比划,终于应付过来。最后,盈盈摸摸自己的肚子:“还好,我这儿没刀口。”又摸摸我的刀口温柔地问:“现在还疼吗?”
这样的节奏,50页的书讲了近一周时间。最后,盈盈给了给评语:喜欢!因为有好玩的故事、有趣的图画,还有“找错误”的游戏。
这套《巨眼丛书》是盈盈四五岁时买的。那会儿想让她了解一些科学方面的知识,恰好朋友推荐了这套书,说是法国畅销的少儿科普丛书。又上网查了查,得知这套书20世纪90年代初由法国知名的Nathan出版社编纂出版,每年都会出10册新的,迄今已有上百册,主题各不相同,涉及动物、人体、地理、天文、法律、艺术、历史、工业等自然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每册的编绘者也不一样,包括法国儿童文学、科普、教育和美术等领域的专家。
中文版最早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隶属于北京出版集团)2004年出版的,那一年恰好是中法建交40周年。出版社从法文版中选出了《撒哈拉茶话会——聆听沙漠的故事》、《化石的诺言——探索海洋的奥秘》等10册作为第一辑出版;2006年接着出版了第二辑。第一辑目前市面上已找不到,要到孔夫子旧书网之类的地方去淘。现在市面上有的,就是我给盈盈买的30册一套的(其中的10册是上面说的第二辑),由北京出版社(同样隶属于北京出版集团)2013年出版。
书买回来后,翻了翻,感觉的确还不错,图文都比较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内容的编排设计。每一册最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性故事。比如,《植物的诡计》开篇讲述了一群学生在星球植物园参观,从捕蝇草嘴里逃生的科幻故事。盈盈很喜欢这个故事,翻来覆去讲过好几遍,从此知道了捕蝇草,后来和小伙伴玩游戏常常搬出这个词儿来用。
故事之后是相关的科普知识,内容很丰富。比如,《植物的诡计》中涉及光合作用、有性无性繁殖、肉食植物、植物自卫、恶劣环境生存、植物寿命等很多知识点,知识点中又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识,比如关于植物繁殖,讲了植物的爱情(花的构造、受精变种子的过程)、花粉的旅行工具(花粉传送)、花朵设陷阱诱惑昆虫、种子的旅行、无花繁殖等。
每个小知识都是图文并茂:图是漫画形式,绘制、印刷都不错,看起来生动有趣。文字简短明了,编纂者应该是有意为之——这套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五六岁学龄前孩子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一看到冗长的知识性内容大都不感兴趣或心存畏惧。有些内容,孩子看了书中的意犹未尽,就像上面盈盈看到胎儿超声波检查那样,问个不停,这时候就可以展开讨论,会意想不到地有趣。也有的内容,比如基因问题,本身很复杂,大概讲讲就行,待孩子再大一些,比如到了小学高年级,再去看德国《什么是什么》(What is What)这样文字量更多、更详细的科普书。
书的最后有找错误或答谜题这样的小游戏。比如,《神医的故事》最后画了一个17世纪与众不同的医院就医场景,让孩子从中找出16种错误,诸如用缝纫机缝伤口、在病人背后放食人鱼(应该放蚂蟥)。对盈盈这样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难度不小,要有17世纪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不过盈盈很喜欢看这个图,经常翻出这本书找图中的错误,找不到就看后面的答案,颇有乐趣。书的后面还有“动手制作”,比如《神医的故事》是指导孩子制作送给病人的圣诞树圣诞老爷爷,《北极的生活》是教孩子制作有极地风味的“浮冰早餐”,五六岁的孩子会很喜欢。
值得一说的还有这套书的翻译。译文不错,读起来流畅,通俗易懂。我查了下译者郭庆岚的信息,得知他原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部部长,在大使馆工作过十多年,曾短期居住法国,译过法国戏剧。据他说,《巨眼丛书》在法国属于有孩家庭必备读物。
这套书买来时盈盈年龄尚小,所以我没有密集性地一本一本给她讲,而是由着她自己翻阅。每过一段时间,她就自己从书架上选出一本讲上一周。倒是她姐姐,虽然那会儿已是小学四五年级,却每天一本的节奏自个儿看完了,最后评论说:这套书不错,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读起来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