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办会目标:打造家委会组织建设深度案例以启示同行
4月初,鹿永建老师在网络会议上提出“打造一个有深度的2017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的具体目标。他认为,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举办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功能是展示各地家校合作的经验,展示的成分比较大。今年的会议,则要在深度上下功夫,真正体现出家校合作在组织建设方面的深度。鹿永建老师提出“深度”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1、校方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诚意和过硬的措施。 诚意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体现出来,比如有的学校专门为家长委员会和其他类型的家校合作组织提供了办公场所。这就是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父母请进校园,欢迎父母一起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请他们支持教育教学、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也可以体现出校方欢迎父母进校园的诚意。
2、家校合作遇到问题不退缩,共同解决问题,推进家校共育。家校合作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校遇到问题就退缩了,把家校合作的步伐停下来。真正的家校合作,遇到问题之后,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学校是有的,而且不会只有一所两所。找到这样的学校,把他们家校双方如何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打消很多学校家校合作怕遇到问题不敢来真的那样的顾虑,而且可以给很多其他愿意真刀实枪搞家校合作的学校以宝贵的借鉴。
3、家校合作案例要有一定的历史长度和资料积累,初步形成家校合育的文化。有一位台湾的家长会义工,她从孩子入小学就当家长义工,后来成为义工组长,义工团团长、家长会常委、副会长、会长,孩子上高三时她成为名誉会长,她身上就承载着一种家校共育文化,活生生地体现了所在学校家校合作的年轮。大陆的动真格开展家长委员会的历史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山东、江西等地在2009年、2010年之后就开始真抓实干地开展家校合作,如果有些学校这些年一直持续开展,没有止步不前,应当也初步形成了一些家委会制度建设方面的第一手的经验,甚至积淀了一些家校合作的文化。
二、注重过程调度:深入现场和网络研讨以强化会议推进共识
4月10日—11日,鹿永建常务副理事长、陈东强秘书长、雷后兰主任走进办会现场,与昆山市教育局金局长、苏副局长、沈科长、尹主任等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昆山教育局承办好此次会议的决心、已经做的各项准备、几个分会场学校琳琅满目的内容精彩纷呈均让人备受鼓舞。
与会专家和相关领导边看现场边研讨,渐渐强化了共识。首先是围绕会议的主题,突出重点。不管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都要围绕家委会组织建设这个主题。其次是问题导向,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言和研讨中,必须从组织建设和组织功能发挥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切入,呈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给别人以启迪。第三是边研讨工作边准备会议,自然就促进了参与区域、学校家校合作的真实进程。
在大会举办之前,鹿永建老师共举行不同人员和类型电话视频会议二十余次。鹿永建、吴重涵、蓝玫、武杰、张雷、褚庆洋、赵怀进等各位参与者均牺牲了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全力筹备,不断推进,确保案例的典型性和原创性。每次进行的电话会议,长则两个小时,短则半个小时,不仅是讨论会议的事务性工作,更是在小范围内、在核心圈子内研讨家校合作的内容。这样的电话会议成了交流情况、激荡思想、相互鼓励的良机。
山东潍坊锦绣学校对家校合作组织的主动探索早已引起了鹿永建老师的关注。该校刘丽红校长专门邀请有关专家诊断,梳理探究中的问题和收获,经过多次打磨,全面立体又具体生动展示了试验的行与思。也正是在一次研讨碰撞中,深圳罗湖区董向清主任立足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16个示范家委会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义工组织的精神培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探索经验。他们推选的案例发言人为大会间接推介香港地区家委会建设的理念和做法。
三、多方推广会议:以真诚带动学习交流之风
去年的家校合作会议在最后一两个星期形成报名高潮。今年在会议推广方面更早发力,会议推广工作中,吴重涵所长、张雷理事、武杰理事和办公室人员为了进一步加强活动推广力度,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资源,在本区域做好会议的推广,邀请和吸引更多有志于家校合作事业的人参与会议。除了山东、江西有人数较大团队参与外,成都、深圳、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均有代表报名参加。
5月中旬,2017家校合作会议的四个特点已经开始初现:1、打造和推出了一批如山东潍坊锦绣学校、深圳螺岭外国语学校、成都泡桐树小学等有深度的家校合作组织建设方面的案例,很有启发性和可借鉴性。2,朱永新、孙云晓、鹿永建、吴重涵等重量级专家为此次会议专门准备自己的发言,有引领性和思想性。3,汇聚了中国大陆在家校合作方面先行一步的山东、江西、北京、上海各个地区的缤纷多彩的内容,是家校合作组织建设方面的盛会。4,昆山市积极承办会议,精心准备了十多个鲜活的现场,并投入资金准备各项接待工作,为与会者准备了免费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