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开门见山。山名天柱。天之柱,皖之源。
女娲补天遗彩石,
孤立擎霄接苍穹;
仙女投梭人间近,
银河斜挂皖水清。
这就是门前高耸的天柱峰。她与中国刷业之都潜山市东大门的源潭镇直线距离只不过三十里。放眼望去,皖河旁一道山岗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主峰亦如云里雾里看“七仙女”的半个脸庞,无不令人神往。更何况“不上天柱峰,枉为安庆人。”
八月三十日,五点半起床,三换车乘,七点二十分终抵青龙涧。第一次乘坐索道吊篮,一丝恐惧被吊篮窗外的淡雾所遮掩。也就几分钟到达振衣岗。岗上一阁,占地百平米以上,12根石柱,双坡面亭顶,平板石铺成。阁外有一旋转望远镜,镜中远眺,只见那山下满载大山乳汁的潜河环绕着皖城,依恋不舍飘到天际那滚滚长江里。动情之处还有(二乔公园):
古城乔宅胭脂井,
绝代双娇出芙蓉;
当年初嫁镇国色,
铜雀春深赋芳名。
当我目光由远收回,再看近处葱翠的满山松树,枝桠横飞,就像被神人用木梳梳理得层次分明。
注目路边,灵芝、蘑菇或黄或褐或白或灰,一柄柄彩色小伞亦如点缀在一幅壮阔的天柱山生态美图里。
自振衣岗蜿蜒而上,就进入神秘谷。这是道教的第十四洞天的“司玄洞府”。龙宫、迷宫、逍遥宫,宫宫环扣,凿洞相连,或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或低矮需躬伏而行。途中,忽见两块长石相靠,搭成三角形窝棚,下有一坝结为水潭,微弱天光自旁边石缝泄露,潭水清澈凝碧,右边石壁,自上而下镌刻“上善若水”四个漆描红字,一个“水”字,竟浸淫于泉水中,掬一捧甘洌清泉,竟把水中“水”字搅“活”了。“活水”入口,真的上善莫若此水。
当你钻出一洞,正好赏景小憩。面前十几丈高的巨石危危欲坠,好像用手一拂即便滚落。
神秘谷出口处,一松挺拔,悬崖空谷不能近前,看干粗枝繁,足有千年树龄,这就是著名的“天柱松”。
移步上行,爬上“天庭”处,西拐就是天池峰。
相传,在很久以前,此峰居然一天增长三十丈。转眼三年过去,此峰顶至苍穹,天随时有戳破的危险。盘古为此铸造三千斤重巨斧,使尽全身力量,狠狠地朝此峰劈去,霎时顶峰爆裂,留下两道深不见底的深渊,接着巨斧斧垴往石上一砸,就砸出深一尺长宽三尺的方形斧垴印。这个斧垴印上承天上雨露,累年不溢不枯,后人为纪念盘古杰作,镌刻“天池”二字。“天池”里,游客丢下无数的硬币,阳光一照熠熠生辉。
两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上架两道石桥,俗称“三步两道桥”,又叫渡仙桥、试心桥。据说,做了亏心事的人是过不了这两道桥。好在裂缝深处现用钢筋网兜着,不但能兜住人,更能兜住恐慌的心。
天池峰顶,人们纷纷坐下休息摄影留念。在这里远眺天柱主峰,极顶巨石镌刻清代李云麟“孤立擎霄”及民国时期张淦“中天一柱”两方石刻,八个大字其红漆笔画若隐若现。远在家门口看天柱主峰辨不出是雾或云,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知风云变幻莫测的神奇。
哦,这就是家门口看不清晰的“七仙女”脸庞。远视如笋子尖,近观如柱、如剑、如炬。如柱,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如剑,穿云裂雾,直钻苍穹;如炬,早上第一缕朝霞抢先披在身上,夕照里红云朵朵,烧红了半边天。
天柱峰之右,群峰环列,飞来峰最高但不可近前。听游客说,飞来峰西南有一悬壁,石鳞斑驳,酷似安徽省版图,淮河与长江神笔挥就。天柱山又称皖公山,皖之源头,渊源精妙。
辞天池峰北行至拜岳台。拜岳台前有一石头香炉。台面有图,中间为阴阳鱼。阴阳鱼外由九块方石拼成内圆,三个层次石块皆分别由九、十八、二十七块石头拼砌,三道圆圈外,加套正方形,此图曰“天圆地方”。
拜岳台也是欣赏天柱主峰的最佳位置。转瞬间主峰又套上云雾彩衣。佛要金妆,人要衣妆,“七仙女”的盛妆令人眼花瞭乱。我立刻向西踏上云路,去触摸她多姿多彩的霓裳。
云雾绕脚,抬腿若虚。下转十几米处,一石如鹦哥,侧身于茫茫苍烟,似早有神算,静伏于拜岳台前,等候汉武帝遗食。山风自西北而来,簇拥着的云雾,刮到鹦哥石发出“呜呜”的声音,人们说是鹦哥与汉武帝对话时留下的余音。
过了鹦哥石,一段稍平的石板路上一名环卫工人正清扫路面落叶,他一丝不苟地拾取环卫桶里垃圾。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天天爬石阶,攀崖、穿林、钻洞,下山肩上还有一担挑。想到这里,我由衷地敬仰山上几百名护山卫士!这种“我为人人”的精神与天柱秀色同放光彩。
“不到天柱峰,不算天柱客”“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近距离一睹这1488.9米的主峰,犹看到万万年以前,女娲在此提取七彩石补天,留下些许彩石。
这一带的山梁不但有挺秀的松树,还有阔叶天柱厚朴,有耐寒的细叶黄杨,还有数不尽的杜鹃。
你看那林荫深处,天南星举着“玉米棒”;野生瓜蒌藤上吊着葫芦;卷花马兰吹着蓝色喇叭;更有地方特色的野生莲花姜;石耳、石斛生在危石丛中。啊,秀美的天柱山,满山都是宝藏!
石板路的尽头名:一线天。下视则万丈悬崖,山风从下面的风箱拉出,吹得石壁间一棵棵长叶草,如一捋捋山羊胡须在飘扬;仰望则一丝亮光直达天顶。
扶石壁而下右拐,有蓬莱一峰长百余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千仞,峰顶狭长绝险。
蓬莱峰窄窄的鲫鱼背上开凿的石阶或宽或窄,窄处仅容一人,藤蔓绕膝,古松亦如扶手,最低处,人要弯腰低头钻过。当松针、松果触碰到脸上,又会闻到醉人的松香气味。这里险象丛生,常有云雾缥绕,峰顶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拾级而上,一步一层天。到了天柱峰,方知仙境在蓬莱。
蓬莱峰左为天池峰右为天柱主峰。云涛海浪里只听有人高喊:嗨!我来了!天柱山你好!你好美!这如梦如幻的人间,我心空灵,飘飘欲仙,就差没生双翅飞上极顶。
我立于蓬莱峰,仰望天柱峰顶才真正体验到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及的真正韵味。
再看云天相接处,石壁上苔藓绿如翡翠,如一幅立体的水彩画,水生生地贴在上面,你伸手一抓定会捏出水来。原来这峰顶岗脊薄薄土层着生的植物,就像遮阳棚里定时自动喷灌的盆景,只不过一千四百余米天柱峰是潜山市最高最美的盆景。我置身于这最美的盆景中,犹自不知。
注目东方,青龙脊背窄长的石阶尽处,有一小孩高声怪叫:“嗨、嗨,我骑在龙背上也。”
青龙背下,万亩竹海涌动如浪。在绿浪的边缘盘踞着宽阔的皖水,皖水绕皖山而行,途经“孔雀东南飞”里的焦、刘故里,最终与潜水汇合,由皖河口进入长江。
不知不觉下行到西关寨。相传,西关寨是刘源抗元的主要关寨,西关鸟道盘回,下临深壑,一人当关,千骑为阻,实际上,马是上不上来的,寨门处有刘源纪事石刻,门两旁两棵合抱的古松亦如门神,挺拔苍劲,日日夜夜守望着三千世界。
峰回路转,过西关寨,下鹰嘴石,在甘露泉处再回望刚才盘石阶梯,不由得后怕起来。原来很长一段栈道,是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半空,于石上打眼浇筑而成。
很远就看到的练丹湖近在眼前,左慈炼丹的石雕映入水面。练丹炉顶上,三只顽皮的猴子正相互戏嘻;右边一妇人怀抱数十片木柴;左边一只仙鹤相伴,左慈看着炉膛火焰,炯炯有神。
此处乃仙家云集之地。前行处乃“葛洪问道”神像,葛洪右手夹书,左手捏着腰带,一把山羊胡须随着脸微向左上方翘着,他的意思明显地告诉人们,想得道成仙就朝这个方向上山吧。炼丹湖右边是度假酒店,出右边不一会儿就到仙桃石。
仙桃石不远处,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这里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灿海,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静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五彩缤纷,绚烂妍丽。我爬上砂岗往前行走,恍若进入茫茫雪原。这就是潜阳十景之一的“天柱晴雪”。
嗅着饭菜的香味,就到了天柱山庄。这里是吃、住、会务好地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雄、奇、灵、秀的天柱山,皆因奇石成峰而独领风骚。
早晨,踏着朝阳上;傍晚,驮着夕阳归。我置一椅于门前,更远地又一次回首“七仙女”的脸庞,“七仙女”的脸庞映照得红彤彤的。红彤彤的“七仙女”引领出的群山,暮霭氤氲,融融落日荡漾在漂浮的云彩之上,金丝缕缕,红霞四射。美哉,天柱山!
本文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助力。
【文字的力量】是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遴选专题《摇篮》中。
我们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加以推广,让你的文字在飞扬中发力。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