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实为见天地,见众生,然,自身后之。但却又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我非佛陀,亦无慧根,只道万物复杂多变不能一概而论。而这,有些也不是现在的我所能理解的。
我自己的成长方向,是从伟大到渺小的过程。
/见己
双脚下踩着的土地一直给我很踏实的感觉。
土地之上,一个朴实无华的麦垛,有个胖墩墩的小孩张开双腿,叉腰站在上面,那一刻只觉自己真是伟大的。连天边的云都没自己的眉头高,只要想,目及所见,皆能到达。
天地像个大鸡蛋,而我就是那唯一的一颗蛋黄。
无知且狂傲,就是当时自己的标签。
以此过了很久以后,砸在我脑袋上的一斧子是有一次在舅舅家,哥哥的书桌上平放着一册七年级的历史书。
在当时,我的世界真真是苍白的。时间、空间、环境在心中没有任何意义,虽然年岁渐大,但还像幼崽一样,整个人浑浑噩噩,不知前路何方,不知年岁几何。
直到我翻开了那本有些缺了页的历史书,对话了第一个历史人物—孔子,我漫漫长夜中才有了第一束光。
后来可能是虚荣心作祟,又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们惊羡的目光。我开始埋头探索各种读物,期待比其他同学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在这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我只是60亿人类中非常细微的一个,人类也只是地球上一千多万物种里很简单的一类,而地球也只是茫茫宇宙中小的容易让人忽略掉的一颗行星而已。
啊,原来我是这么渺小的个体,这个认识让我惊诧,因此我承认了自己的无知,收起了自己的狂傲。
渐渐的我开始不满足,只认识孔子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因此学生时期,我结识了天生我才的李白,独自凭栏的李煜,以及身在陋室的刘禹锡。惶惶乐府诗三百,唐诗宋词并上锦绣文章都让我陶醉不已。
极目山川河流,抬头一片星空。
/生而复杂,是否只有一个答案?
只是突然,我有了疑问:我想星星是大还是小呢?
还记得中学时,生物老师说过,地球是圆的,我们眼中很小的一颗星星,其实是他们穿越了无数光年的距离来到我们身边,他们真实的样子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不知大了多少倍。
但每当夜晚来临,皎皎银河繁星相继闪烁,我都有同一个愚蠢的问题:星星是大,还是小?
这个问题在我听到别人口中的一句话,猛然惊醒。他说:秦汉三国、魏晋南北、唐宋元明。我突然灵光一闪,只觉他口中简短的一句话,竟是我中华央央五千年的历史。
因此,那时我了然,事有多面,人有多变。思考星星的大小毫无意义,只因这本就不是靠大小来可以解释的。世界不是孰黑孰白,也没有明确的对与错。渺小与伟大也只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待。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但是又有新的各种的事物和问题出现。
在热情冲动的少年时期,我只爱走在文明前的沿贾湖骨笛的千年余音,也爱洛神七贤下的魏晋风韵,并欣赏绝色青绿下的千里江山。
但在这其中,我尤爱三国,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或英勇冠绝、或绝色倾城、有壮志未酬垂垂老矣的遗憾心愿,又有刀光剑影血色凄美的爱恨传说。短短六十年数不清的英雄人物登上三国史台,陆续唱响这绝篇美史诗。
但最近再读三国,我发现了和过去截然相反的故事。在那激荡人心的文字背后,不是各色人物的英雄史,而竟是无辜百姓的惨烈史。
史书所载,公元两千年,三国中著名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其中曹操以两万兵马击溃袁绍整整十万大军。而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曹操以非凡的才智谱写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
但这场完美的战役却有一个污点,那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曹操原地坑杀了袁绍的7万降卒。
那是血流成河,满地哀嚎的一天。
我禁不住想,像曹操那样的人,他不是不知道坑杀降军的后果。史上巨鹿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这些人最后的结果都还历历在目。
而在当时,十分爱惜自己名声与声望的曹操为什么要坑杀降军呢?
《三国志》中给了明确的原因:馀众伪降,尽坑之。是说袁绍的7万降卒是诈降,如果留下来很可能会引起哗变。而在之后《后汉书》中也载: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真的是伪降吗?
私却以为,曹操之所以击杀降兵,乃是因为“粮”。
连年的战争,到处充斥着硝烟,万亩良田具都颗粒无收。之后,随之而来的瘟疫和饥荒导致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
连军队都如此,跟何况其他区域。
所以再读《三国》,那是一个人心浮动的惨烈时代。
《三国志》中所载:194年,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资治通鉴》记:194年,蝗虫起,百姓大饥,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然史书上只是寥寥数语,万道不尽那个世道的艰难惨烈。各种战役过后,短短五十年!全国人口从5600万,锐减至140万,甚至连之前人口的零头都不剩。
所以说,现在再读三国,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藏在文字背后,那更加深刻的时代故事。
/人间是多彩的,不止黑白
俗话说,分久必合,但命运似乎在继续开着玩笑,三国过后却是更加动乱的魏晋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短短300多年,30个政权相继更迭。最短的朝代连10年都不到,当朝的掌权人也全都是些只在意自身权利争夺的人,政令也是朝令夕改,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极不安定的环境。
但是,那个匪夷所思的年代,在最恶劣的土壤,却开出了最美的花。
那是个大动乱时期,但它所孕育出的文化成果,却惊人而富有魅力。
人有千变,事亦有两面。
在那个充满变化的年代,许多新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文学题材、文学风格与表现方式相继产生。
留传千年的建安七子他们继承建安人的傲气与风骨向人们诉说:文人虽轻,但文字很重。曹家三子,曹操,曹植,曹伯带上蔡琰建安之杰独领风骚,山水诗人谢灵运道曹植:天下才有一旦,子健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
虽多有夸大,但可窥见那时文人文采之兴盛。
在诗歌方面,那是五言诗创作的高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西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诗中平淡自然和谐统一,向人展现呢另一种意境美。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及乐府七言不知滋养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虽时代动荡,但各种文化似在逐渐繁荣。
那是公元263年的一个平淡午后,很平常的一天,可能只有些许不同寻常的是这天的乌云,有些许压抑,天气很阴沉。
一个名叫建康的城内,法场之上被判斩立决的男人,正弹着一首琴曲。
此琴声悠长激烈,紧张而又豪迈,所有人都屏息闭目,生怕扰了台上弹着琴曲身穿囚服的人。此人正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他面若冠玉,神情庄重而淡然弹着他流传已久的著名琴曲——《广陵散》。
良久以后,乐曲散场。
当所有人还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之时,嵇康淡然起身,高举伴了自己一生的七弦古琴。“嘭”的一声,琴身应声碎裂。
嵇康摔碎了自己的琴,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朗声高喊:“今日嵇康赴死,《广陵散》于今日,决矣!”他身高七尺跪于台上,而台下二十里,无数文士无不悲泣。
嵇康从容赴死,这是何等悲壮洒脱!
在这之后,著名琴曲《广陵散》以及与蔡邕合创的古琴组曲《九弄》和音乐理论《无声哀乐论》在音乐方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音乐方面,而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所创作的琴曲《酒狂》借酒抒情,乃是古琴曲中的精品,流传至今。民族乐器中的“阮”也是来自同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之手。加之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也同时是此时代的产物。
在音乐中,乐律学在这里得到了快速发展,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各种乐律等等如过江之鲫。
在这里文化之兴盛繁荣无可取代,是一个文化大繁荣时代。
/文化不朽,墨香永恒。他们可以穿越时光,构成自然的浩瀚人间
从惨烈到繁荣,这两个词语似乎是一正一反两个方向。
但有些事情就是如此,它即复杂又简单,即灿烂又黑暗,即神秘又单纯,即爱又恨。但所谓这些,都正是人生真正有意义之事。
世界很大,路在远方,远方很远,道阻且长。
请相信世界很精彩这句话,只因它是你前进的方向!
拾七 于2023年5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