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桃姐》
什么是电影艺术,不是大制作,也不是有多少明星组成,而是让观众能够在电影中找到善美恶丑,让观众能够有自己的审美,使观众发现平凡生活中有美与纯真情感的力量,领略到属于电影的另一种久违之美,使他们更好的去体验生活,领悟真理。
时间倒退到2012,一部小投资影片《桃姐》以其独有的朴实、真挚与优雅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既叫好又叫座。影片将镜头聚焦于普通人,向观众讲述了少爷罗杰与家佣桃姐之间一段令人感动的主仆情。许鞍华导演通过作品对平凡生活的点滴刻画,诠释了关于生死、爱、尊严、感恩等人生严肃命题。该影片一举斩获台湾第48届金马奖三项大奖,实在是实至名归!但不得不说的是在2018年第55届的金马奖颁奖晚会上,却出现一种不和谐的声音,这是在向电影艺术挑战,向生活挑战,更是向“一个中国”原则在做挑战!当然作为一个有使命担当的中国人,自然是对这种声音是抵制的,在我们眼里,电影只是一门纯粹的艺术!讲述的是生活!领悟的是真理!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电影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一部又一部的优秀影片,他们在艺术与商业两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精神财富!
而《桃姐》这部影片就是著名香港导演许鞍华的一部优秀作品,影片中的人物朴实无华,情节设置波澜不惊,但却犹如一缕清新、温暖的春风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从叙事上看,影片是对人间温情的另类解读。桃姐在梁先生家里做了六十多年佣人,暮年去了养老院,同时也受到了主人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碎片式的生活场景,养老院里的细节刻画,桃姐盛装打扮出席罗杰的首映礼、罗杰妈妈亲手为桃姐做的燕窝,让人感动,使观众体味到一种温暖的人性美,这种早就超出了主仆之情的感情折射出桃姐一生对梁家的付出,也反映出梁家人对桃姐的挂念与同情,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让人感到无比温馨又无比辛酸。
很多人认为许鞍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她从香港电影新浪潮时代开始便一贯保持的气节,她同时代的导演不是隐退便是转型投入商业的当下,她依然顶着“票房毒药”的头衔坚持自己的路数,她的电影没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全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不做作,不夸张,也不刻意的隐藏着。属于许鞍华的电影语言,她放弃了特技,而是采用纪录片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关于死亡,剧中一幕,养老院里女儿在领死去母亲的遗物的那场戏。同框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个画面,画右是女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画左边则是两个老人悠闲的下象棋,另一个女人若无其事的磕着瓜子。我在想许导是不是是在表达一种人际关系的无情,可看到最后恰恰相反,却是她对死亡这些事情的淡然态度。在迟暮之年,养老院这样的一个地方,生老病死其实就只是时常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但给观众感叹老人院生活的可怕,许鞍华却又通过电影来告诉你,其实老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而这恐怕也是许鞍华直面自己未来的一种想象。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一部极富人情味的温馨女性题材的影片。
不可否认的是,《桃姐》这部影片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很纯粹的艺术电影,不做作,不夸张,向观众讲述生活,讲述老年人在迟暮之年依然想活得有尊严,告诉我们要时刻有一个感恩的心,老年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财富,她们付出过,希望他们也能在迟暮之年也能去收获人间的真情,桃姐面对死亡的坦然与豁达,既源自于其坚强的性格,也源自于罗杰的关爱所带来的力量。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给观众看到的是人性的爱与善带来的光与热以及平凡生命所爆发出的巨大而感人的力量。影片最后也将思索带给了观众,你应该如何去面对这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