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一个词“尊重”,有时候和队友会有一点摩擦,就是觉得在这场关系里,我没有得到尊重,尤其对他的痛快果决的拒绝,感到不爽,有一种“我怎么对待你的,你也应该怎么对待我”的心态,即认为呢,我都没有果断的拒绝你,采用了温和的方式,为什么你不是!再则,很重要一点,你拒绝了,但事情又回到我头上。时间久了,有三个字会愤恨的冒出来:凭什么!于是乎,再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就一点也不想理财队友。以前呢,还会耐着性子,跟他一番沟通,后面,干脆不了了之,直接给他上一版沉默的表情包。
而此刻,我想询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了它——尊重,我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尊重我的孩子?答案,其实是了然的——我并没有。反之,我对她是有敷衍的,对她是有严厉的,对于反复提醒她的事,我更是有些不耐烦的状态。好像对于许多人来说,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便可以理直气壮的处理,那么对于自己孩子,是否因为这天生的归属感,对她我们有些遂了自己的主观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在幼儿园里,我的耐心太好了。对于调皮捣蛋的他们,有过大声提醒,有过严肃平静的告知,但鲜有大声呵斥,大声呵斥的似乎都是针对于我家小宝贝。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能做到尊重,但对于自己的孩子,我平静的尺度有点短。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次吧。快到午餐的时间了,小朋友们从户外回来,就要回到屋里洗手打餐吃饭。我家小家伙没有到户外,只是在院子里玩耍,当时她拿着绿色小水壶,往沙坑里洒水,我便去叫她了,让她放下水壶,回到室内换鞋洗手吃午餐了。可是小家伙就是不干,就是还要玩,我告诉她到吃午餐的时间了,去晚了吃饭的时间就短了,错过了更是不能吃到了。可小家伙不管。又告诉她不要再沙坑里洒水了,下午到了户外时间咱们再玩。我拦住了想去接水的她,她大哭了,最后有些生气的问她吃不吃午饭了,不遵守规则,就离开幼儿园。小家伙急的趴在地上扑腾着大哭。我什么话也没再说出口了。我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她,觉得自己有些冷漠。等她起来后,我伸出手说,让妈妈抱抱,可是小家伙还是大哭着。最后我的同事过来抱她,询问她想法,回应了她的想法,并给了她承诺,小家伙渐渐止住哭声,回屋里洗手打餐了。我有些焦急了。
记得我曾给小家伙这样讲过: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那样对待他人。你不喜欢的,他人也不喜欢。对于我这个大人来讲,我就喜欢被尊重对待,那么,对于孩子,我也应该给予尊重的态度,毕竟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