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概念总结

命题逻辑


命题


命题

  • 能确定真值的陈述句

原子命题

  • 不能再细分的命题

复合命题

  • 由联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命题复合构成的命题

重言式

  • 给定一个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T,则称命题公式为重言式

蕴含式

  • p, q为两个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q”称为pq的蕴含式,记作p \rightarrow q

矛盾式

  • 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F,记为F

子公式

  • 如果X是合式公式A的一部分,且X本身也是一个合式公式,则称X为公式A的子公式

置换

  • X是合式公式A的子公式,且X \Leftrightarrow Y,将A中的XY来置换,得到新的公式B,则A \Leftrightarrow B

命题公式


命题公式

  1. 单个命题变元是一个命题公式


  1. 如果AB是命题公式,那么\neg A, (A \land B), (A \lor B), (A \rightarrow B), (A \Leftrightarrow B)都是命题公式


  1. 当且仅当能够有限次地应用(1),(2)生成的公式是命题公式

命题公式的等价

  • 设命题公式ABP_1, P_2, ..., P_n为所有出现于AB中的原子变元,若给P_1, P_2, ..., P_n任一组真值指派,AB的真值都相同。则称AB是等价的

命题公式的对偶式

  • 命题公式A中含联结词\land\lor,将\land\lor互换,T 与 F 互换所得公式A^{*}称为A的对偶式

联结词

  • \overline{\lor}:不可兼析取


  • \xrightarrow{c}:条件否定


  • \uparrow:与非


  • \downarrow:或非

范式


求范式的步骤

  1. 将命题公式的联结词全部化为\neg, \land, \lor


  1. 利用德·摩根律,将否定符号\neg直接移到各命题变元之前


  1. 利用分配律、结合律将命题公式化为范式

小项

  • n个命题变元P_1, P_2, \dots, P_n的合取式,称为布尔合取小项,在任一小项中


    1. 每个变元P_i与它的否定\neg P_i不能同时出现


    1. P_i\neg P_i必须出现且仅出现一次

大项

  • n个命题变元P_1, P_2, \dots, P_n的析取式,称为布尔析取大项,在任一小项中


    1. 每个变元P_i与它的否定\neg P_i不能同时出现


    1. P_i\neg P_i必须出现且仅出现一次

谓词逻辑


谓词公式


谓词公式

  1. 原子谓词公式是谓词公式


  1. A是谓词公式则\neg A是一个谓词公式


  1. AB都是谓词公式,则(A \land B)(A \lor B)(A \rightarrow B)(A \Leftrightarrow B)是谓词公式


  1. 如果A是谓词公式,xA中出现的任何变元,则(\forall x)A(\exist x)A都是谓词公式


  1. 只有经过有限次应用规则(1), (2), (3), (4)所得到的公式是谓词公式

谓词公式的等价

  • 任意给定两个谓词公式wffA和wffB,设它们有共同的个体域E,若对AB的任一组变元进行赋值,所得命题的真值相同,则称谓词公式ABE上是等价的,并记作:A \Leftrightarrow B

前束范式


定义

  1. 所有量词都位于该公式的最左边


  1. 所有量词前都不含否定


  1. 量词都辖域都延伸到整个公式都末端

运算方法

  1. 消去\Rightarrow\Leftarrow


  1. 否定\neg右移


  1. 量词左移(分配等值、辖域收缩扩张、变项改名)



  • 分配等值:

    • (\forall x)(A(x) \land B(x) \equiv (\forall x)A(x) \land (\forall x)B(x) \forall\lor 不满足

    • (\exist x)(A(x) \lor B(x)) \equiv (\exist x)A(x) \lor (\exist x)B(x) \exist\land 不满足


  • 辖域收缩扩张:(\forall x)(A(x) \lor B(x)) \equiv (\forall x)A(x) \lor BA(x)x 自由出现,B 不含 x


推理理论


P规则

  • 前提引入:前提在推导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引入

T规则

  • 结论引用:在推导中,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公式重言蕴含着公式S(结论),则公式S可以引入推导之中

CP规则

  • 要证明S \Rightarrow (R \rightarrow C),转化为证明(S \land R) \Rightarrow C

    • R:附加前提

全称指定规则(US)

\Large{\frac{(\forall x)P(x)}{\therefore P(c)}}


\Large{\frac{(\forall x)P(x)}{\therefore P(y)}}


全称推广原则(UG)

\Large{\frac{P(x)}{\therefore (\forall x)P(x)}}


存在制定原则(ES)

\Large{\frac{(\exist x)P(x)}{\therefore P(c)}}


存在推广原则(EG)

\Large{\frac{P(c)}{\therefore (\exist x)P(x)}}


集合论


平凡子集

  • 非空集合A的子集A\emptyset

全集

  • 在一定范围内,若所有集合均为某一集合的子集,则称该集合为全集,记作E

幂集

  • 给定集合A,以A的全体子集为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为\mathscr{P}(或2^A

商集

  • 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其等价类集合\{[a]_R|a \in A\}称为A关于R商集,记为A \setminus R

集合的划分

  • A为非空集合,S = \{ S_1, S_2, ..., S_n \},其中S_i \subseteq A, S_i \neq \varnothing (i = 1, 2, ..., m)
    \bigcup_{i = 1}^m S_i = A
    S_i \bigcap S_j = \varnothing (i \neq j , i, j = 1, 2, ..., m),则称SA的划分


证明:



设集合A有一个划分S = \{S_1, S_2, \cdots, S_m\},现定义一个关系RaRb当且仅当a, b在同一分块中。可以证明这样规定的关系R是一个等价关系。因为


  1. aa在同一分块中,故必有aRa。即R是自反的


  2. ab在同一分块中,ba也必在同一分块中,即aRb \Rightarrow bRa,故R是对称的


  3. ab在同一分块中,bc在同一分块中,因为



    S_i \cap S_j = \varnothing (i \neq j)



    b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块,故ac必在同一分块中,故有



    (aRb) \land (bRc) \Rightarrow (aRc)



    R是传递的。



    R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故R是等价关系,由R的定义可知,S就是A \setminus R

集合的覆盖

  • A为非空集合,S = \{S_1, S_2, ..., S_n\} 其中S_n \subseteq A, S_i \neq \varnothing (i = 1, 2, ..., m)
    \bigcup_{i = 1}^m S_i = A
    则称SA的覆盖

交叉划分

  • \{A_1, A_2, \cdots, A_r\}\{B_1, B_2, \cdots, B_s\}是同一集合X的两种划分,则其中所有A_i \cap B_i \neq \varnothing组成的集合,称为是原来两种划分的交叉划分

划分的加细

  • \{A_1, A_2, \cdots, A_r\}\{B_1, B_2, \cdots, B_s\}是同一集合X的两种划分,若对于每个A_j均有B_k,使A_j \subseteq B_k,则\{A_1, A_2, \cdots, A_r\}称为是\{B_1, B_2, \cdots, B_s\}加细

集合的等势

  • 集合A的元素与集合B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

集合的对称差

  • AB为任意两个集合,AB的对称差是由或者属于A,或者属于B,但不能既属于A又属于B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基数

  • 所有与集合A等势的集合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K[A](或\overline{\overline{A}}

无限集

  • A为一个集合,若A为空集或与集合\{0, 1, \cdots, n - 1\}等势,则称A有限集,否则A无限集

  • 等价定义:A是无限集当且仅当与其某一个真子集等势


可数集

  • 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集合

连续统的势

  • \aleph:我们把集合(0, 1)的基数记为"\aleph",因为(0, 1)~R,故K[R]=\aleph

可数集合的基数

  • \aleph_0: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任意集合称为可数的,可数集合的基数用\aleph_0表示

集合的置换

  • S是一个非空集合,从集合SS的一个双射称为S的一个置换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对称差

  • A \oplus B = (A - B) * (B - A) = \{x|x \in A \overline{\lor} x \in B\}


  • 又称环和

关系


关系


笛卡尔积

  • AB是任意两个集合,若序偶的第一个成员是A的元素,第二个成员是B的元素,所有这样的序偶集合,称为集合AB的笛卡尔积,记作A \times B

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 A \times A的一个子集为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对称关系

  • RX上的关系,对于每一个x, y \in X,每当xRy时,就有yRx,则称RX上的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 RX上的关系,对于每一个x, y \in X,每当xRyyRx时,必有x = y,则称RX上的反对称关系

等价关系

  • 一个二元关系若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则称为等价关系

等价类

  • 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forall a \in A,令


    [a]_R = \{x|x \in A \land aRx\}


    [a]_Ra关于R等价类


  • 简称为a的等价类,简记为[a]


  • a称为等价类[a]_R代表元素

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

  • 若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是:


    1. 自反的


    1. 对称的


    则称RA上的相容关系


  • 相容关系又称相似关系

相容类

  • R是集合A的相容关系,子集B满足\forall x, y \in B, xRy,则称BA关于R的相容类

最大相容类

  • R是集合A的相容关系,子集B满足:


    1. \forall x, y \in B, xRy


    1. \forall x \in A - B, \exist z \in B, xRz


    则称BA关于R的最大相容类


完全覆盖


偏序关系


偏序关系

  • 若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A上的偏序关系


  • 序偶<A, R>称为偏序集


  • 又称半序

盖住

  • <A, \preccurlyeq>为偏序集,\forall x, y \in A,若x \preccurlyeq y,x \neq y,且不存在z \in A使得x \preccurlyeq z \preccurlyeq y,则称y盖住x

哈斯图

  • 设有偏序集<A, \preccurlyeq>\forall x, y \in A (x \neq y),适当排列结点的顺序使得:


    1. x \preccurlyeq y,则将x画在y的下方


    1. y盖住x,则用一条直线连接xy

偏序集合的子集的特殊元素

  设<A, \preccurlyeq>为偏序集,B \subseteq A,对a \in Ab \in B


极大元

  • B中不存在元素x,使b \neq xb \preccurlyeq x,则bB极大元


  • (\forall x \in B)(b \preccurlyeq x \rightarrow x = b)

极小元

  • B中不存在元素x,使b \neq xx \preccurlyeq b,则bB极小元


  • (\forall x \in B)(x \preccurlyeq b \rightarrow x = b)

最大元

  • B中任意元素x,有x \preccurlyeq b,则称bB最大元


  • (\forall x)(x \in B \rightarrow x \preccurlyeq b)

最小元

  • B中任意元素x,有b \preccurlyeq x,则称bB最小元


  • (\forall x)(x \in B \rightarrow b \preccurlyeq x)

最大元与极大元的比较

  • 最大元与其他所有元素均可比;而极大元不一定与所有元素都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大的元素,它就是极大元


  • 都不一定存在,但非空有限元中极大元一定存在


  • 最大元存在即唯一,极大元可有多个


  • 唯一的极大元\iff最大元

上界

  • (\forall x)(x \in B \rightarrow x \preccurlyeq a)成立,则称aB上界

下界

  • (\forall x)(x \in B \rightarrow a \preccurlyeq x)成立,则称aB下界

上确界

  • aB的一个上界,若对所有上界y均有a \preccurlyeq y,则称aB最小上界上确界,记为\mathrm{LUB}B\mathrm{sup}B

下确界

  • bB的一个下界,若对B的所有下界z均有z \preccurlyeq b,则称bB最大下界下确界,记为\mathrm{GLB}B\mathrm{inf}B

拟序关系

  • A是一个集合,如果A上的一个集合R,满足反自反的传递的,则称RA上的一个拟序关系

全序关系

  • 偏序集<A, \preccurlyeq>中,若A是一个,则称<A, \preccurlyeq>全序集合线序集合

自反、反对称、传递、每个元素之间都有关系


良序集合

自反、反对称、传递、每个元素之间都有关系、子集存在最小元


  • 称二元关系\preccurlyeqA上的良序

\{良序\} \subseteq \{全序\} \subseteq \{偏序\}


对称闭包

  • R是一个二元关系,如果存在一个关系R'满足:R'对称的R' \supseteq R,对于任何对称关系R'',如果有R'' \supseteq R就有R'' \supseteq R',则称R'R对称闭包

自反闭包

  • R是一个二元关系,如果存在一个关系R'满足:R'自反的R' \supseteq R;对于任何自反的关系R''如果有R'' \supseteq R就有R'' \supseteq R',则称R'R自反闭包

传递闭包

  • R是一个二元关系,如果存在一个关系R'满足:R'传递的R' \supseteq R;对于任何传递的关系R''如果有R'' \supseteq R就有R'' \supseteq R',则称R'R传递闭包

Warshall算法

procedure Warshell(M_R: n \times n 的 0-1 矩阵)



W := M_R



for k := 1 to n //按列遍历



    for i := 1 to n



        for j := 1 to n



        w_{ij} := w_{ij} \lor (w_{ik} \land w_{kj}) //若第j列是1则把第j行上的元素逻辑加到第i行上



return W\{W = [w_{ij}] 是 M_{R^*}\}


  • 主对角线可跳过


  • i行均为零可跳过

  • <A, \preccurlyeq>是一个偏序集合,在A的一个子集中,如果每两个元素都是有关系的,则这个子集为

反链

  • <A, \preccurlyeq>是一个偏序集合,在A的一个子集中,如果每两个元素都是无关的,则这个子集为反链

函数


函数

  • XY是任何两个集合,fXY的一个关系,如果对于每一个x \in X,有唯一的y \in Y,使得<x, y> \in f,则称关系f为函数


  • 亦称fXY的映射

满射

  • 对于映射f: X \rightarrow Y,如果ranf = Y则称这个映射为满射

入射

  • 对于映射f: X \rightarrow Y,如果\forall y \in ranf都存在唯一的x \in X使得f(x) = y,则称f: X \rightarrow Y是入射(或一对一映射)

双射

  • f: X \rightarrow Y既是满射又是入射,则称f: X \rightarrow Y是双射

逆函数

  • f: X \rightarrow Y是一双射函数,称Y \rightarrow X的双射函数f^cf的逆函数,记作f^{-1}

常函数

  • 函数f: X \rightarrow Y\exist y_0 \in Y,使得\forall x \in Xf(x) = y_0,即f(X) = y_0

恒等函数

  • 如果I_X = \{<x, x>|x \in X\},则称函数I_X: X \rightarrow X为恒等函数

基数的比较


概念

  • 如果两个集合能够建立双射函数,则该两集合应具有相同的基数


  • 连续统的势\aleph:我们把集合(0, 1)的基数记为"\aleph",因为(0, 1)~R,故K[R]=\aleph


  • 可数集合的基数\aleph_0: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任意集合称为可数的,可数集合的基数用\aleph_0表示


  • 若从集合A到集合B存在一个入射,则称A的基数不大于B的基数,记作K[A] \leqslant K[B]


  • 若从集合A到集合B存在一个入射,但不存在双射,则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作K[A] < K[B]


Cantor-Schroder-Bernstein 定理

  • AB是任意集合,若K[A] \leqslant K[B], K[B] \leqslant K[A],则K[A] = K[B]

例题

  1. 证明[0,1](0,1)有相同的基数

证明:作入射函数:


f: (0, 1) \rightarrow [0, 1], f(x) = x

g: [0, 1] \rightarrow (0, 1), g(x) = \frac{x}{2} + \frac{1}{4}

  1. A = NB=(0,1)K[A] = \aleph_0K[B] = \aleph,求证:K[A \times B] = \aleph

证明:
定义一个从A \times B到正实数的函数f


f: A \times B \rightarrow \{x|x \in R_+\} > f(n, x) = n + x


因为f是一个入射函数,且K[R_+] = \aleph


所以K[A \times B] \leqslant \aleph


此外,作映射g: (0, 1) \rightarrow A \times B

g(x) = <0, x>


因为g是入射的,故\aleph \leqslant K[A \times B]


因此K[A \times B] = \aleph


代数系统


闭运算

  • 对于集合A,一个从A^nB的映射,称为集合A上的一个n元运算,如果B \subseteq A,则称该n元运算是封闭的(集合R上的运算的结果都是在原来的集合R中)

代数系统

  • 一个非空集合A连同若干个定义在该集合上的运算f_1, f_2, \cdots , f_k所组成的系统就称为一个代数系统,记作<A, f_1, f_2, \cdots, f_k>

二元运算


运算性质


封闭性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in A,都有x * y \in A,则称二元运算*A上是封闭的



    • 表中每个元素都属于A

可交换性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in A,都有x * y = y * x,则称该二元运算是可交换的


    • 表关于主对角线是对称的

可结合性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in A,都有(x * y) * z = x * (y * z),则称该二元运算*是可结合的

可分配性

  • *, \triangle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两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in A,都有

    x * (y \triangle z) = (x * y) \triangle (x * z)
    (y \triangle z) * x = (y * x) \triangle (z * x)
    则称运算*对运算\triangle是可分配的


吸收律

  • *, \triangle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两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in A,都有

    x * (x \triangle y) = x
    x \triangle (x * y) = x
    则称运算*和运算\triangle满足吸收律


等幂性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in A,都有x * x = x,则称运算*是等幂的


    • 运算表的主对角线上的每个元素与它所在的行(列)表头元素相同

幺元

  • 左幺元:\exist e_l \in A\forall x \in A都有e_l * x = x


  • 右幺元:\exist e_r \in A\forall x \in A都有x * e_r = x


  • 幺元:\exist e \in A\forall x \in A,有e * x = x * e = x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且在A中有关于运算*的左幺元e_l和右幺元e_r,则e_l = e_r = e,且A中的幺元是唯一的


  • 表中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依次与运算表的行和列一致


零元

  • 左零元:\exist \theta_l \in A\forall x \in A都有\theta_l * x = \theta_l


  • 右幺元:\exist \theta_r \in A\forall x \in A都有x * \theta_r = \theta_r


  • 幺元:\exist \theta \in A\forall x \in A,有\theta * x = x * \theta = \theta


    • *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且在A中有关于运算*的左零元\theta_l和右零元\theta_r,则\theta_l = \theta_r = \theta,且A中的零元是唯一的


  • 表中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中的元素都与该元素相同


逆元

  • 左逆元:\exist b \in A\exist a \in A,使得b * a = e


  • 右逆元:\exist b \in A\exist a \in A,使得a * b = e


  • 逆元:\exist b \in A\exist a \in Ab既是a的右逆元又是a的左逆元


    • b = a^{-1}


  • 左右逆元不一定相等、不一定唯一、不一定同时存在


  • 表中ab互逆,当且仅当位于a所在行,b所在列的元素以及b所在行,a所在列的元素都是幺元



群的概念


群的定义


\{群\} \subset \{独异点\} \subset \{半群\} \subset \{广群\}


广群
  • 一个代数系统<S, *>,其中S是非空集合,*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封闭的,则称代数系统<S, *>为广群

半群
  • 一个代数系统<S, *>,其中S是非空集合,*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


    1. 运算*封闭的


    1. 运算*可结合的,即对任意的x, y, z \in S满足

      (x * y) * z = x * (y * z)


      则称代数系统<S, *>为半群


子半群
  • <S, *>是一个半群B \subseteq S*B上是封闭的,那么<B, *>也是一个半群。通常称<B, *>是半群<S, *>的子半群

独异点
  • 含有幺元的半群称为独异点


    • 性质:


      • <S, *>是一个独异点,则在关于运算*的运算表中任何两行和两列都是不相同的


      • <S, *>是独异点,对于任意a, b \in S,且a, b均有逆元,则


      • (a^{-1})^{-1} = a


      • a * b有逆元,且(a * b)^{-1} = b^{-1} * a^{-1}



有限群
  • <G, *>是一个。如果G是有限集,那么称<G, *>为有限群

有限群的阶数
  • 有限集G中元素的个数,记为|G|

无限群
  • <G, *>是一个群。如果G是无限集,那么称<G, *>为无限群

等幂元
  • 代数系统<G, *>中,如果存在a \in G,有a * a = a,则称a为等幂元

子群
  • <G, *>是一个SG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S, *>也构成群,则称<S, *><G, *>的一个子群

阿贝尔群
  • 如果<G, *>中的运算*可交换的,则该群为阿贝尔群,或称交换群

循环群
  • <G, *>为群,若存在a \in G,使得G中的任意元素都由a的幂组成,则称该群为循环群,元素 a 称为循环群G的生成元

左陪集
  • <H, *>是群<G, *>的一个子群,a \in G,则集合\{a\}H称为由a所确定的HG中的左陪集

拉格朗日定理
  • <H, *>是有限群<G, *>的一个子群,|G|=n|H|=m,则 m|n

群的性质


  • 中不可能有零元


    • 零元\theta不存在逆元


  • <G, *>是一个群,对于a, b \in G,必存在唯一的x \in G,使得a * x = b


  • 消去律:设<G, *>是一个群,对于任意的a, b, c \in G,如果有a * b = a * c或者b * a = c * a,则必有b = c


  • <G, *>的运算表中的每一行或每一列都是G的元素的一个置换


  • <G, *>是一个群,BG的非空子集,如果B是一个有限集,那么,只要运算*B封闭<B, *>必定是<G, *>的子群


  • <G, \triangle>是群,SG的非空子集,如果对于S中的任意元素 aba \triangle b^{-1} \in S,则<S, \triangle><G, \triangle>的子群


  • 群是阿贝尔群的充要条件:对任意的a, b \in G,有(a * b) * (a * b) = (a * a) * (b * b)


  • <G, *>是一个由元素a \in G生成的有限循环群。如果|G| = n,则a^n = e,且G = \{a, a^2, a^3, \cdots, a^{n-1}, a^n=e\}

    • n为元素a的阶


  • 群的积:设<G, *>是一个群,A, B \in \mathscr{P}(G)且 A \neq \varnothing, B \neq \varnothing, 记AB = \{a * b|a \in A, b \in B\}


  • 群的逆:A^{-1} = \{a^{-1}|a \in A \}


拉格朗日定理


  • 推论:


    1. 任何质数阶的群不可能有非平凡子群


    • 非平凡子群:<\{e\}, *>, <G, *>


    1. 有限群<G, *>中任何元素 a 的阶可整除|G|,进而有a^{|G|}=e


    1. 质数阶的群一定是循环群

陪集

  • <H, *>是群<G, *>子群\forall a \in G


    • 左陪集:\{a\}H = \{a * h|h \in H\}称为由a所确定的HG中的左陪集,简称为H关于a的左陪集记为aH


    • 右陪集:H\{a\} = \{h * a|h \in H\}称为由a所确定的HG中的右陪集,简称为H关于a的右陪集记为Ha

同态与同构


同态


同态
  • <A, *><B, \triangle>是两个代数系统,若


    1. f: A \rightarrow B是一函数


    1. \forall a, b \in A,有f(a*b) = f(a) \triangle f(b)


    则称f<A, *><B, \triangle>到一个同态映射,简称同态


  • <A, *>同态于<B, \triangle>,记作A \sim B


  • <f(A), \triangle><A, *>到一个同态象


  • 先算后映 = 先映后算


    • 例:a \rightarrow a_1, b \rightarrow b_1 \Leftrightarrow a * b \rightarrow a_1 \triangle b_1

自同态
  • <A, *>是一个代数系统,若f<A, *><A, *>的一个同态,则称f自同态

满同态
  • f<A, *><B, \triangle>的一个同态,若fAB的满射,则称f<A, *><B, \triangle>满同态(或同态满射

单一同态
  • f<A, *><B, \triangle>的一个同态,若fAB的入射(即单射),则称f<A, *><B, \triangle>单一同态

同态核
  • f是群<G, *>到群<H, \triangle>的同态,e_H<H, \triangle>的幺元,称 Ker(f) = \{x|x \in G \land f(x) = e_H\}为同态映射的,简称同态核

同态的性质
  • f是代数系统<A, *><B, \triangle>的同态映射


    • <A, *>半群,则<f(A), \triangle>也是半群



    • <A, *>,则<f(A), \triangle>也是群



  • f<G, *>到群<H, \triangle>的同态,则<Ker(f), *>是群<G, *>子群;若令K = Ker(f),则\forall a \in G, aK = Ka


同构


同构
  • f<A, *><B, \triangle>的一个同态,若fAB的双射(即一一映射),则称f<A, *><B, \triangle>同构映射,并称<A, *><B, \triangle>同构


  • 记作A \cong B

自同构
  • <A, *>是一个代数系统,若g<A, *><A, *>的一个同构,则称g自同构

同构关系的性质

证明:

  1. 自反性:


    \forall <A, *> \in G,作恒等映射f: A \rightarrow Af(a) = a, a \in A



    f是双射,并且\forall a, b \in A有:


    f(a * b) = a * b = f(a) * f(b)


    所以,<A, *> \cong <A, *>

  2. 对称性:



    代数系统<A, *> \cong <B, \triangle>



    则存在双射f: A \rightarrow B,并且\forall a_1, a_2 \in A,有:


    f(a_1 * a_2) = f(a_1) \triangle f(a_2)


    所以,f^{-1}: B \rightarrow A 也是双射,\forall b_1, b_2 \in B\exist a_1, a_2 \in A,使得:


    f^{-1}(b_1) = a_1f^{-1}(b_2) = a_2,即f(a_1) = b_1f(a_2) = b_2,故有:


    f^{-1}(b_1 \triangle b_2) = f^{-1}(f(a_1) \triangle f(a_2)) = f^{-1}(f(a_1 * a_2))


    因此,<B, \triangle> \cong <A, *>

  3. 传递性



    <A, *> \cong <B, \triangle>, <B, \triangle> \cong <C, \oplus>


    则存在双射f: A \rightarrow Bg: B \rightarrow C,故 g \circ f 也为双射


    \forall a, b \in A有:


\begin{aligned} g \circ f(a * b) &= g(f(a * b)) \\\\ &= g(f(a) \triangle f(b)) \\\\ &= g(f(a)) \oplus g(f(b)) \\\\ &= g \circ f(a) \oplus g \circ f(b) \end{aligned}
所以,<A, *> \cong <C, \oplus>



因此,代数系统间的同构关系是等价关系


同余


同余关系

同余类
  • 同余关系R将非空集合A划分称的等价类称为同余类

同余与同态关系
  • <A, *>是一个代数系统,RA上的同余关系.B = \{[a]|a \in A\}是由R诱导的一个划分,则必存在同态映射f,使<B, \triangle><A, *>同态象


  • 推论:设f<A, *>到群<B, \triangle>的同态映射,e'B的幺元,H = Ker(f),定义A上的二元关系R


    <a, b> \in R \Leftrightarrow f(a) = f(b)


    \forall x_1, x_2, y_1, y_2 \in G,若x_1 H = y_1 H,则


    (x_1 * x_2)H = (y_1 * y_2)H

环与域


\{环\} \subseteq \{整环\} \subseteq \{域\}



  • <A, \triangle, *>是代数系统,若


    1. <A, \triangle>阿贝尔群


      • 封闭、可结合、幺元、逆元、交换律


    1. <A, *>半群


      • 封闭、可结合


    1. 乘法*对加法\triangle可分配,即\forall a, b, c \in A


      a*(b \triangle c) = a * b \triangle a * c


      (b \triangle c) = b * a \triangle c * a


      则称<A, \triangle, *>是一个


  • 称第一个运算\triangle加法,并记为+


  • 称第二个运算*乘法,并记为\cdot


  • 在环中


    • 加法幺元记为\theta


    • 加法逆元a^{-1}记为-a


    • a + (-b)记为a - b

环的性质

<A, +, \cdot>是环,\forall a, b, c \in A


  1. 环的加法幺元必为乘法零元,即\theta \cdot a = a \cdot \theta = \theta


  1. (-a) \cdot b = a \cdot (-b) = -(a \cdot b)


  1. (-a) \cdot (-b) = a \cdot b


  1. a \cdot (b - c) = a \cdot b - a \cdot c


  1. (b - c) \cdot a = (b + (-c)) \cdot a = b \cdot a + (-c) \cdot a

零因子


零因子
  • <A, +, \cdot>是环,若\exist a, b \in A, a \neq \theta, b \neq \theta,使a \cdot b = \theta,则称a, b零因子<A, +, \cdot>零因子环

无零因子
  • \forall a, b \in A, a \neq \theta, b \neq \theta,必有a \cdot b = \theta


  • 无零因子的环称为无零因子环


性质

  • <A, +, \cdot>无零因子,当且仅当<A, \cdot>满足消去律


    • \forall a, b, c \in A,若a \cdot b = a \cdot ca \neq \theta,必有b = c

整环


交换环
  • 给定环<A, +, \cdot>,若<A, \cdot>可交换,则称<A, +, \cdot>为交换环

含幺环
  • 给定环<A, +, \cdot>,若<A, \cdot>含幺元,则称<A, +, \cdot>为含幺环

整环
  • 给定环<A, +, \cdot>,若<A, \cdot>可交换、含幺元、无零因子(或满足消去律),则称<A, +, \cdot>为整环


  • 整环 = 环 + 乘法幺元 + 乘法可交换 + 无零因子(或乘法消去律)


  • <A, +, \cdot>是代数系统,若


    1. <A, +>阿贝尔群


    1. <A, \cdot>可交换独异点,且无零因子(或满足消去律)


    1. 运算\cdot+可分配


    则称<A, +, \cdot>是一个整环




域与整环
整环
<A, \cdot>是可交换独异点,且无零因子 <A - \{\theta\}, \cdot>是阿贝尔群


  • 域 = 整环 + 除了零元外,每个元素都有逆元


  • 域无零因子


  • 域一定是整环


  • 有限整环一定是域


两个运算代数系统间的同态


同态映射
  • <A, +, \cdot><B, \oplus, \otimes>是两个代数系统,若存在映射 f: A \rightarrow B 满足:\forall a, b \in A,有

    1. f(a + b) = f(a) \oplus f(b)

    2. f(a \cdot b) = f(a) \otimes f(b)
      则称f<A, +, \cdot><B, \oplus, \otimes>的一个同态映射,并称<f(A), \oplus, \otimes><A, +, \cdot>同态象

同态映射的性质
  • 任一环的同态象是一个环


格的定义

  • 偏序<A, \preccurlyeq>中任意两个元素a, b都有最小上界(LUB\{a, b\})最大下界(GLB\{a, b\}),则称<A, \preccurlyeq>


  • 通常记:a \lor b = LUB\{a, b\}, a \land b = GLB\{a, b\}

  • 由于最小上界、最大下界若存在则唯一,所以\lor\land是二元运算,分别称为并运算交运算

  • <A, \lor, \land>为由格<A, \preccurlyeq>诱导的代数系统

子格

  • <A, \preccurlyeq>是格,<A, \lor, \land>是由<A, \preccurlyeq>所诱导的代数系统,设B \subseteq AB \neq \varnothing,若运算\lor\landB中封闭,则称<B, \preccurlyeq><A, \preccurlyeq>的子格

格的对偶

  • <A, \preccurlyeq>是偏序集,用 表示偏序关系\preccurlyeq逆关系,则


    • <A, \succcurlyeq>也是偏序集


    • <A, \preccurlyeq><A, \succcurlyeq>的哈斯图是互为颠倒的


    • <A, \preccurlyeq><A, \succcurlyeq>为彼此对偶的偏序集


    • <A, \preccurlyeq>是格,则<A, \succcurlyeq>也是格,反之亦成立,称这两个格互为对偶


      • \forall a, b \in A<A, \preccurlyeq>LUB\{a, b\}对应于<A, \succcurlyeq>GLB\{a, b\}


      • \forall a, b \in A<A, \preccurlyeq>GLB\{a, b\}对应于<A, \succcurlyeq>LUB\{a, b\}

格的对偶原理

  • P是对任意格都为真的命题,将P中的\preccurlyeq, \lor, \land分别换成, \succcurlyeq, \land, \lor得命题P',则P'对任意格也是真的命题

格的基本性质

  1. 自反性



    a \preccurlyeq a, a \succcurlyeq a


  2. 反对称性



    (a \preccurlyeq b) \land (b \preccurlyeq a) \Rightarrow a = b



    (a \succcurlyeq b)\land(b \succcurlyeq a) \Rightarrow a = b


  3. 传递性



    (a \preccurlyeq b) \land (b \preccurlyeq c) \Rightarrow a \preccurlyeq c



    (a \succcurlyeq b) \land (b \succcurlyeq c) \Rightarrow ac


  4. 确界描述一



    a \preccurlyeq a \lor b, b \preccurlyeq a \lor b



    a \land b \preccurlyeq a, a \land b \preccurlyeq b


  5. 确界描述二



    (a \preccurlyeq c) \land (b \preccurlyeq c) \Rightarrow a \lor b \preccurlyeq c



    (c \preccurlyeq a) \land (c \preccurlyeq b) \Rightarrow c \preccurlyeq a \land b


  6. 盖住的等价



    a \preccurlyeq b \Leftrightarrow a \land b = a \Leftrightarrow a \lor b = b


  7. 交换律



    a \lor b = b \lor a, a \land b = b \land a


  8. 结合律



    (a \lor b) \lor c = a \lor (b \lor c)



    (a \land b) \land c = a \land (b \land c)


  9. 幂等律



    a \lor a = a, a \land a = a


  10. 吸收律



    a \lor (a \land b) = a



    a \land (a \lor b) = a


  11. a \preccurlyeq b, c \preccurlyeq d,则



    a \lor c \preccurlyeq b \lor d



    a \land c \preccurlyeq b \land d


  12. 保序性



    b \preccurlyeq c,则



    a \lor b \preccurlyeq a \lor c



    a \land b \preccurlyeq a \land c


  13. 分配不等式



    a \lor (b \land c) \preccurlyeq (a \lor b) \land (a \lor c)


    (a \land b) \lor (a \land c) \preccurlyeq a \land (b \lor c)


  14. 模不等式



    a \preccurlyeq c \Leftrightarrow a \lor (b \land c) \preccurlyeq (a \lor b) \land c


  15. 推论:



    (a \land b) \lor (a \land c) \preccurlyeq a \land (b \lor (a \land c))



    a \lor (b \land (a \lor c)) \preccurlyeq (a \lor b) \land (a \lor c)


  16. 引理:若<A, \lor, \land>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lor\land都是二元运算且满足吸收律,则\lor\land必满足幂等律


  17. 定理一:设<A, \lor, \land>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lor\land都是二元运算且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A上存在偏序关系\preccurlyeq,使<A, \preccurlyeq>是一个格

格同态与格同构


格同态

  • <A_1, \preccurlyeq_1>, <A_2, \preccurlyeq_2>是格,它们所诱导的代数系统分别是<A_1, \lor_1, \land_1>, <A_2, \lor_2, \land_2>,若存在映射f: A_1 \rightarrow A_2,对\forall a, b \in A_1,有:



    f(a \lor_1 b) = f(a) \lor_2 f(b)



    f(a \land_1 b) = f(a) \land_2 f(b)



    则称f是从<A_1, \lor_1, \land_1><A_2, \lor_2, \land_2>格同态



    <f(A_1), \preccurlyeq_2><A, \preccurlyeq_1>格同态象

格同构

  • f是双射,则称f是从<A_1, \lor_1, \land_1><A_2, \lor_2, \land_2>格同构


  • 也称格<A, \preccurlyeq_1><A, \preccurlyeq_2>同构


格同构的性质

  • f是格<A, \preccurlyeq_1><A, \preccurlyeq_2>的格同态,\forall a, b \in A_1,若a \preccurlyeq_1 b,必有f(a) \preccurlyeq_2 f(b)

    • 逆命题不成立


  • 设两个格<A, \preccurlyeq_1><A, \preccurlyeq_2>fA_1A_2的双射,则f是格<A, \preccurlyeq_1><A, \preccurlyeq_2>格同构,当且仅当



    \forall a, b \in A_1, a \preccurlyeq_1 b \Leftrightarrow f(a) \preccurlyeq_2 f(b)


分配格


分配格

  • <A, \lor, \land>是由格<A, \preccurlyeq>所诱导的代数系统,若\forall x, y, z \in A,满足



    x \land (y \lor z) = (x \land y) \lor (x \land z)



    x \lor (y \land z) = (x \lor y) \land (x \lor z)



    则称<A, \preccurlyeq>分配格

分配格的性质

  1. 若在一个格中交运算对并运算可分配,则并运算对交运算也一定可分配,反之亦然


  1. <A, \preccurlyeq>是分配格,则\forall a, b, c \in A,有



    a \land c = b \land c 且 a \lor c = b \lor c \Rightarrow a = b

分配格的判定


  1. 定义



    x \land (y \lor z) = (x \land y) \lor (x \land z)



    x \lor (y \land z) = (x \lor y) \land (x \lor z)



    其一成立


  1. <A, \preccurlyeq>是分配格当且仅当A中不含与钻石格五角格同构的子格


  1. 分配格的子格必是分配格


  1. 每个链是分配格

模格


模格的定义

  • <A, \lor, \land>是由格<A, \preccurlyeq>所诱导的代数系统,若\forall a, b, c \in A,当b \preccurlyeq a时,满足



    a \land (b \lor c) = b \lor (a \land c)



    则称<A, \preccurlyeq>模格

分配格与模格的关系


  • 分配格必是模格


    • 模格不一定是分配格

      • 例:钻石格是模格但不是分配格

有界格


全下界
  • <A, \preccurlyeq>是格,若存在a \in A,对任意x \in Aa \preccurlyeq x,则称a<A, \preccurlyeq>的全下界,记为0


    • 若存在必唯一

全上界
  • <A, \preccurlyeq>是格,若存在a \in A,对任意x \in Ax \preccurlyeq a,则称a<A, \preccurlyeq>的全上界,记为1


    • 若存在必唯一

有界格

有界格的性质
  • <A, \preccurlyeq>为有界格,则\forall a \in A



    a \lor 1 = 1, a \land 1 = a



    a \lor 0 = a, a \land 0 = 0


  • 在有界分配格中,若某元素有补元,则必唯一

补元
  • <A, \preccurlyeq>是有界格,a \in A,若 \exist b \in A,使



    a \lor b = 1, a \land b = 0



    则称ba的补元


    • ab互为补元

有补格
  • 在一个有界格中,如果每个元素至少有一个补元,则称此格为有补格

布尔代数


布尔格

  • 若一个格既是有补格,又是分配格,则此格称为有补分配格,又称布尔格


  • 布尔格中任一元素a的补元存在且唯一,记为\overline{a}

原子


布尔代数

  • 布尔格<A, \preccurlyeq>可以诱导一个代数系统<A, \lor, \land, \overline{\over}>,则此代数系统为布尔代数

布尔代数的性质

  • a, b是布尔代数中任一两个元素,则


    • \overline{(\overline{a})} = a


    • \overline{(a \lor b)} = \overline{a} \land \overline{b}


    • \overline{(a \land b)} = \overline{a} \lor \overline{b}


  • <A, \preccurlyeq>是一个具有全下界0的有限格,若b \neq 0,则至少存在一个原子a,使a \preccurlyeq b

布尔代数的同构

  • <A, \lor, \land, \overline{\over}><B, \lor, \land, \overline{\over}>是两个布尔代数,则存在双射f: A \rightarrow B满足:\forall a, b \in A,有:


    1. f(a \lor b) = f(a) \lor f(b)


    2. f(a \land b) = f(a) \land f(b)


    3. f(\overline{a}) = \overline{f(a)}



      则称<A, \lor, \land, \overline{\over}><B, \lor, \land, \overline{\over}>同构

有限布尔代数


有限布尔代数

  • 具有有限个元素的布尔代数

有限布尔代数的结论

  1. 对任一正整数n,必存在含有2^n个元素的布尔代数



  1. 任一有限布尔代数的元素的个数必为2^nn为正整数



  1. 元素个数相同的布尔代数是同构

有限布尔代数的引理

  1. 在布尔格中,b \land \overline{c} = 0当且仅当b \preccurlyeq c



  1. <A, \lor, \land, \overline{\over}>是一个有限布尔代数,若b \in A,且b \neq 0,又设a_1, a_2, \cdots, a_kA中满足a_j \preccurlyeq b(j = 1, 2, \cdots, k)的所有原子,则



    b = a_1 \lor a_2 \lor a_3 \cdots \lor a_k



  1. <A, \lor, \land, \overline{\over}>是一个有限布尔代数,若b \in A,且b \neq 0,又设a_1, a_2, \cdots, a_kA中满足a_j \preccurlyeq b(j = 1, 2, \cdots, k)的所有原子,则



    b = a_1 \land a_2 \land a_3 \cdots \land a_k



    是将b表示为原子的的并的唯一形式



  1. <A, \preccurlyeq>布尔格a为任意一个原子,b \neq 0,则



    a \preccurlyeq ba \preccurlyeq \overline{b}两式中,有且仅有一个成立

布尔表达式


布尔表达式

  • <A, \lor, \land, \overline{\over}>布尔代数


    1. A中任何元素(即布尔常元)是布尔表达式



    1. 任何布尔变元是布尔表达式



    1. e_1, e_2是布尔表达式,则\overline{e_1}, (e_1 \lor e_2), (e_1 \land e_2)都是布尔表达式



    1. 尤其仅有通过有限次地运用规则(2),(3)所构造的符号串是布尔表达式

布尔常元

  • A中的元素

布尔变元

  • A为取值范围的变元

n元布尔表达式

  • 一个含n格相异变元的布尔表达式,称为n元布尔表达式,记作



    E(x_1, x_2, \cdots, x_n)



    其中x_1, x_2, \cdots, x_n布尔变元

布尔表达式的值

  • <A, \lor, \land, \overline{\over}>布尔代数n元布尔表达式E(x_1, x_2, \cdots, x_n)的值是指:



    A中的布尔常元作为变元x_i的值来代替表达式中相应的变元(即对变元赋值),从而计算得出表达式的值

布尔表达式的等价

  • E_1(x_1, x_2, \cdots, x_n)E_2(x_1, x_2, \cdots, x_n)布尔代数<A, \lor, \land, \overline{\over}>上的两个n元布尔表达式,若对n格变元的任意赋值x_i = a_i, a_i \in A, i = 1, 2, \cdots, n均有



    E_1(a_1, a_2, \cdots, a_n) = E_2(a_1, a_2, \cdots, a_n)



    则称布尔表达式E_1, E_2是等价的,记作:



    E_1(x_1, x_2, \cdots, x_n) = E_2(x_1, x_2, \cdots, x_n)

布尔表达式的小项


布尔函数


布尔函数


布尔函数的小项

  • 一个含有n个变元x_1, x_2, \cdots, x_n的布尔表达式,如果它有形式


    () \land () \land \cdots \land ()


    其中()x_i\overline{x_i}中的任一个,则我们称这个布尔表达式为小项

布尔函数的大项

  • 一个含有n个变元x_1, x_2, \cdots, x_n的布尔表达式,如果它有形式


    () \lor () \lor \cdots \lor ()


    其中()x_i\overline{x_i}中的任一个,则我们称这个布尔表达式为大项

布尔函数的析取范式


析取范式

  • 形如m_0 \lor m_1 \lor \cdots \lor m_t的表达式称为析取范式


  • 其中m_i表示小项

一般布尔代数上的析取范式

E(x_1, x_2, \cdots, x_n)是布尔代数<A, \lor, \land, \overline{\over}>上任一布尔表达式,若


布尔函数的合取范式

  • 形如M_0 \land M_1 \land \cdots \land M_t的表达式称为合取范式


  • 其中M_i表示大项

图论


相关概念及约定


  • 一个图G是一个三元组<V(G), E(G), \varphi_G>,其中


    • V(G)是一个非空的结点集合

    • E(G)是边集合

    • \varphi_G是从边集合E(G)到结点无序偶(有序偶)集合上的函数

无向图

  • 每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

有向图

  • 每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

混合图

  • 既有无向边又有有向边的图

多重图


零图


平凡图

  • 由一个孤立结点构成的图

简单图


完全图

  • 简单图G = <V, E>中,若每对结点之间均有边相连,则称该图为完全图


  • n个结点的无向完全图记作K_n

    • 边数为\frac{1}{2}n(n-1)

补图

  • 由图G所有结点和所有能使图G称为完全图添加边所组成的图,称为图G相对于完全图的补图,或简称为G补图,记作\overline{G}


  • 设图G_1 = <V_1, E_1>G = <V,E>的子图,令G_2 = <V_2, E_2>,如果

    • E_2 = E - E_1

    • V_2中仅包含E_2中的边所关联的结点


    则称G_2为子图G_1相对于G补图


子图

  • 给定图G = <V, E>G_1 = <V_1, E_1>

    • 如果E_1 \subseteq E, V_1 \subseteq V,则称G_1G子图

    • 如果V_1 = V,即G_1包含G的所有结点,则称G_1G生成子图

连通图

  • 只有一个连通分支的

图的同构

  • 给定图G = <V, E>G' = <V', E'>,如果存在双射g: V \rightarrow V',且e = (v_i, v_j)G 的一条边当且仅当 e' = (g(v_i), g(v_j))G' 的一条边,则称 G'G 同构,记作G \backsimeq G'

两图同构的必要条件

  • 结点数相同


  • 边数相同


  • 对应结点的度数相等

邻接点

  • 若两个结点与同一条边相关联,则称两个结点是邻接点

邻接边

  • 关联于同一结点的两条边叫邻接边

端点

  • 设图G = <V, E>, e_k= <v_i, v_j>,则v_i, v_je_k端点,并称e_kv_i, v_j相关联

  • 关联于同一结点的一条边,称为自回路

孤立点

  • 不与任何结点相邻的结点,称为孤立点

平行边

  • 关联于同一对结点的多条边(有向边应同向)叫平行边

度数

  • 在图G = <V, E>中,与结点v相关联的边数,叫该结点的度数,记作deg(v)


  • \triangle (G) = max\{deg(v)|v \in V(G)\} 为图 G最大度


  • \delta (G) = min\{deg(v)|v \in V(G)\} 为图 G最小度


  • 每个在其对应的结点上,度数增加2


  • 每个图中,结点度数的总和等于边数的 2 倍


    \sum_{v \in V} deg(v) = 2|E|

    • 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必为偶数个


  • 度数为入度和出度的总和

入度

  • 射入一个结点的边数

出度

  • 由一个结点射出的边数


  • 所有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

  • 给定图G = <V, E>,设v_0, v_1, v_2, \cdots, v_n \in Ve_1, e_2, \cdots, e_n \in E,其中e_i是关联结点v_{i - 1}的边,点边交替序列 v_0 e_1 v_1 e_2 v_2 \cdots e_n v_n 称为联结 v_0v_n


  • v_0v_n 分别称为该路的起点终点

回路


  • 各边均不相同的

通路

  • 各结点均不相同的

  • 各结点均不相同的闭合通路

连通

  • 无向图G中,如果从结点uv存在一条路,则称结点u和结点v连通的

连通分支

  • 对无向图G = <V, E>而言,结点集合V上的连通关系是等价关系. 该连通关系将结点集合作出一个划分,每个划分块连同它们所关联的边称为图G的一个连通分支. 把图G连通分支数记为W(G)

点割集

  • 设无向图G = <V, E>中,若有结点集V_1 \subset V,使图G删除了V_1的所有结点后所得的子图不是连通的,而删除了V_1的任一真子集后所得的子图仍是连通的,则称V_1是图G点割集

割点

  • 如果某一个结点构成一个点割集,则称该结点为割点

连通性


连通度

  • 完全图点连通度(简称连通度)定义为:k(G) = min\{|V_i| \mid V_i 是点割集\}


  • 连通度是为了产生一个不连通图所要删除结点的最少数目


    • 非连通图的连通度为 0


    • 存在割点的连通图的连通度为 1


    • 对于完全图K_pk(K_p) = p - 1

边割集

  • 设无向图G = <V, E>连通图,若有边集E_1 \subset E,使图G删除了E_1中所有边后所得的子图是不连通的,而删除了E_1的任一真子集后所得的子图仍是连通的,则称E_1是图G边割集

割边

  • 如果一条边构成一个边割集,则称该边为割边(或

连通度

  • 非平凡图G的边连通度定义为:\lambda (G) = \min \{|E_1| \mid E_1 是边割集\}

  • 非连通图和平凡图的边连通度为 0

图的直径

  • D = \max \{d<u, v> \mid u, v \in G\}

    • 不可达记为∞

单侧连通

  • 任何一对结点间,至少从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可达

强连通

  • 图中任何一对结点之间相互可达

弱连通

  • 图中略去边的方向后的无向图是连通的

强分图

  • 具有强连通性的最大子图

单侧分图

  • 具有单侧连通性的最大子图

弱分图

  • 具有弱连通性的最大子图

矩阵表示


邻接矩阵

  • G = <V, E> 是一个简单图,它有 n 个结点 V = \{v_1, v_2, \cdots, v_n\},则 n 阶方阵 A(G) = (a_{ij}) 称为 G邻接矩阵,其中
    a_{ij} = \begin{cases} 1, v_i adj v_j \\\\ 0, v_i nadj v_j 或 i = j \end{cases}

邻接矩阵的应用

计算连结 v_iv_j 的长度为 n 的路的数目

(A(G))^n 中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a^{(2)}_{ij}

n = 2 时,路径为v_i \rightarrow v_k \rightarrow v_j

例如:k = 3 时,a_{23}a_{31} = 1 \cdot 1,表示有路

n > 2 时,可视为:(a^{(3)}_{n \times n)}) = (A(G)) \cdot (A(G))^2


可达性矩阵

  • G = <V, E> 为简单有向图,V= \{v_1, v_2, \cdots, v_n\},定义一个 n \times n 矩阵 P = (p_{ij}),其中


p_{ij} = \begin{cases} 1, 从 v_i 到 v_j 至少存在一条路 \\\\ 0, 从 v_i 到 v_j 不存在路 \end{cases}


则称 P 为图 G可达性矩阵


完全关联矩阵

  • G = <V, E> 为无向图,V = \{v_1, v_2, \cdots, v_p\}E = \{e_1, e_2, \cdots, e_q\},定义矩阵 M(G) = (m_{ij})_{p \times q},其中


    m_{ij} = \begin{cases} 1, 若 v_i 关联e_j \\\\ 0, 若v_i 不关联 e_j \end{cases}


    则称 M(G) 为图 G完全关联矩阵


置换等价

  • 两个矩阵可以通过交换行和列而相互得出


  • n 阶布尔矩阵集合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