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的记忆--浅谈《设计中的设计》

  “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

  书的最前端,印着这句话。

  从寒假到今天,共46天,我读完了原研哉先生著的这本书。最初翻开这本书,只是无意之举。而被它吸引,在寒假期间也不忘每晚捧起来看的原因,是读这本书的过程着实令人感到舒适,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文字像流水一样平静,它的语言表达出的设计,让我仿若看到了一位沉淀了设计思想的老者从一片喧嚣中走来,阐述对设计的理解。

  书的最开始通过介绍卫生纸的再设计和成人尿片,以及CD机等设计,让我感受到了设计艺术的魅力。好的设计不是在外观上多么地炫目,抑或是符合人体工程学那样,它更应该通过研究人的本质和行为,甚至心理等多方面的考虑,让人在接触,使用的过程中感到“舒服”、“适合”、“愉悦”、“体贴”等字眼,才是设计的目的。

  正当我有些模糊的概念时,读到了 “五感的觉醒”。我们的感觉是多么地重要,触觉、视觉、听觉,都能唤起我们最深层最原始的记忆和美好,现在的许多设计都不太贴心,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工作洪流中,渐渐失去了这种体验美好感觉的本能,我们不再通过枝叶生长到凋零的颜色变化来感知季节,不再雨天聆听流水的声音,慢节奏的韵律沉淀出的美感被蒙上了一层迷雾,而贴心的设计却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大多数人都愿意为美好的事物买单。

  书中提到的“白”和“无,亦所有”,像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缩影,经典的无印良品是它的代表。

  地平线系列广告的照片,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盐湖的取景,留下的空白承载了许多不同的含义,与我们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正如四处找寻适合的地平线那样对设计的一丝不苟,对“exformation”专题的研究,原研哉先生带着学生去切身感受四万十川,以及缜密思考何为“度假地”,都有着对事物设计的细腻理解。

  书中最后阐述的“设计到底是什么”,让我不得不回顾整本书的内容,里面的文字是设计思想沉淀后的记忆,理性的分析里蕴含着对设计的感性理解,作为“人”去感受,才能敏感地捕捉到美好的事物。

  由于图书馆开学还书日期将至,不得不加快阅读速度。倘若有时间,我想再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希望能有更深的理解。若你读过这本书,愿你也能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式感悟。

  于是,写完这篇文章,我默默地去还书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用UITextField的时候,点击空白处隐藏键盘,似乎很简单。但是,如果要是很多页面都有UITextField...
    Ljson阅读 1,554评论 2 12
  • 回中山的大巴,午后的阳光暴力地喷薄在疾驰的车子上,一车子的人在摇晃的空间里昏昏欲睡。身后传来成年男子的鼾声,在夏至...
    伊_诺阅读 544评论 1 1
  • 凌晨一点的夜场, 抑或清晨七点的早市。 胡闹狂欢寻找更多刺激, 抑或理智谨慎步步为营。 活的像自己能想象的最酷的人...
    EdogawaAki阅读 179评论 0 0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国栋若水先生阅读 447评论 0 1
  • 许是小时候做了太长的梦,以为世上的爱情都甜甜腻腻,你侬我侬,认真恋爱,就是一辈子 许是午间的梦里见到了隔壁的哥哥,...
    60995aac5670阅读 2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