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奇葩大会》蒋方舟的一小段演讲,讲述了关于她如何克服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她说,“我之前见到长辈,我明知道这人胡说八道,我还是会说,您说的太对了,再跟我们来一段呗?甚至明明是别人错了,我还是说了两个多小时的对不起。”
你有没有这样过?
其实关于讨好型人格,要说的还有很多。
一、讨好型人格源于你的亲子关系。
最初的讨好,总是始于父母。
婴儿生来就具有讨好父母的本能,比如婴儿的微笑,就是为了取悦父母而生的自带技能。
几乎对所有的人来说,亲子关系是我们自出生起所建立的第一份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遇到的新的面孔,以及而后我们和身边的每一个他人所建立的关系都是对亲子关系的模仿、发展和延伸。
然而取悦型人格却不只是由我们的求生本能造成的,更多的还来源于我们和父母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健康的亲子互动模式。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感觉现在的小孩很像宠物。”的确,好多父母,都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小朋友。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制定计划,提要求。而只有达到他们的标准,小朋友才可能得到认可和表扬。
尤其是天资聪颖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会尤其高。
甚至被社会一直所提倡的“虎妈式教育”的典型形式就是:你很可能只有做到最好,才可能听到爸爸妈妈的一句夸奖。
可是爸爸妈妈的认可对孩子来说多重要啊。我们最初的安全感就源于父母对我们的喜爱,对于我们来说,只有爸爸妈妈夸奖我,我才会感觉到爸妈是喜欢我爱我的不是么?
于是你会拼尽所有努力去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父母。当你习惯了这种有条件的夸奖的模式后,你就会相信,只有你满足了某种条件,才配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支持。进而,当人生继续向前发展,你又开始拼尽全力讨好你的朋友,你的上司,你的爱人。
因为这是你所知道的维护你所有人际关系的唯一有效方式不是么?
二,讨好型人格本质上是不相信真实的自己能够无条件地被他人接纳
讨好人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就是习惯性地取悦别人。也可以说是性格很“包子”。
我最早认识到讨好型人格这个词汇,还是在《家有儿女》里面,小雪忍无可忍的对自己的总是委屈自己讨好邻居的爸妈嚷到:“你们都得了取悦别人的毛病了!”
现实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直观表现就是——他是个老好人。
你不会拒绝他人的请求,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敢在对方侵犯了你的边界的时候做出正当防卫。因为你害怕你一这么做别人可能就会讨厌你,离你而去了,尽管对方是否喜欢你对你来说也没那么重要。
下班时间到了,上司说,把这个弄完了再走。你说,好的,没问题。可是心里却在抱怨,卧槽,我本来约了好朋友一起吃饭的啊。可你不敢说,不行啊,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办呢。
讨厌的亲戚来了,带了个熊孩子。把你心爱的手办弄坏了,你说没事没事,不要紧的。可是你心里在说,卧槽我千八百块淘的限量版啊。可你不敢说,妈的,你孩子给我弄坏了,你赔我。
同事非常爱偷懒,又和你一起做一个项目。他把活都推给你,说你刚来,多锻炼锻炼有好处。你总说行行没问题。可你不敢说,活我都干了,你把你的那份工资也让我领了吧。
你发现了么,即使你可能不喜欢这个人,你还是情不自禁的想满足他。你甚至不认为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是正当的,该做的事。
三,讨好型人格的好处
可是讨好型人格也不是一无是处啊。其实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成绩优秀工作顺利的人很多都是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呢。因为讨好型人格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极为敏感地察觉到对方的需求并情不自禁地满足之。
(在这里,一定要明白讨好型人格和谄媚的区别,就是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出于自愿。当你有意讨好而获得某种利益那叫各取所需。而讨好型人格的显著症状是,我明明不想这么说这么做,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
因此,
讨好型人格的好处之一,就是,你不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取悦他人,结果总是能为你带来一些好处和利益。不然,哪还有那么多人谄媚得求人办事呢?
讨好型人格的好处之二是:你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这一点可以帮助你轻松躲避很多对方的雷区,使你不会轻易的触怒和激怒别人,因此减少了另外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讨好型人格还有好处之三:企业需要任劳任怨的员工,爸妈喜欢上进好学的孩子,爱人喜欢体贴懂事的伴侣。你一直以来拼命地取悦这些人,你才会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更加尽人如意。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你的认可以及好的社会评价,因为社会鼓励什么你就做什么,多完美的孩子,多完美的员工,多完美的爱人。
三,讨好型人格的危害
可是讨好型人格好处那么多,为什么蒋方舟却因为第一次怼了自己反对的长辈而高兴地四处打电话呢。
因为讨好别人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立场为代价的啊。
上班干活最多的是你,加班最多的也是你,上司器重你,关键的工作都交给你,别人闲得泡茶喝,你加班到怀疑人生,心里似乎该高兴却又很生气。
最后,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是一个称职的老公(妻子),是一个工作拼命的工作楷模。身边的人都羡慕你,眼红你。你却不快乐。
我们必须正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是如果你的整个生活都是依附在他人对你的认可和评价之上的。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画什么妆,吃什么饭,开什么车,住多大的屋子。那么你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是什么呢?
到最后,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你才敢认可自己。
你满足了所有人,独独忘了最该听从的是你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这种迷茫和不知所措会越来越严重地让你质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可能严重到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突然什么都做不好了。更有甚者,会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想离这个世界而去了。
四,从讨好性人格到做自己是一种成长
你为什么会突然什么都做不好了?
不是因为你能力突然变差了,而是你会慢慢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你讨厌取悦那些你讨厌的人。你觉得自己做的也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
你内心的最深处会觉得一直以来你都在背叛自己。
可是要从哪找到自己,又如何发现和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太难了,你甚至都不知道从何开始。
可是我却想说,恭喜你,你终于开始想要为自己活了,你终于发现了自己。
假如你真的有自我怀疑降临的这一刻,那么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首先,重视自己的感受,当你不高兴的时候,学会说不。
每个人都有自己脆弱的地方和在意的点,说不才能让对方清楚你的界限。很多时候,说不甚至发怒只是为了提醒对方,不要往前了,这是我容忍的边界线。
其次,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己所真正喜欢的事情。但是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不容易,所以要多给自己些时间和耐心,去多接触这个缤纷的世界,尝试自己之前不敢尝试的东西,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你可能就突然发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或者爱好。
第三,你真正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很光辉宏大,关键是你能发自内心的喜欢。
可能是养养花弄弄草,也可以是捏小泥人,做小手工。只要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愉悦,时间过得特别快,干了很久还觉得意犹未尽不知疲倦。那么恭喜你,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了。
第四,不要纠结过去。
过去不管是什么样,谁造成的,都有它发生的必然性。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自责也不能。放下过去往前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你会发现你的每一天都开始变得有意义,自己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开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痛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生病了,身体会痛。精神上的痛苦也一样,痛本身是一种信号,而我们要做的,是明白这些信号代表着什么,并试图去从根源上解决它。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变得更喜欢自己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