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有个好听的名字——编辑出版!听起来多么的高端跟文艺呀,反正当初我一定程度上就是冲着这个名字报的,而且初中高中哪个女生没看过点杂志啊,没个想当作者、当主编的幻想啊,所以,尽管我高中是个理科生,还是报了一个纯文科的专业,当然还有个小原因就是这个不用学高数,不用学大物,优哉游哉啊!尤其是对于我这个高中物理很少及格的少女……
不过先说一下,我不是武大的,也不是浙大的,这两个学校的编出专业应该是最好的啦。
报考的时候我也没查这个专业是哪个学院的,看到被录取了之后,我就进校园网看了看,嗯?新闻院里怎么没有?嗯?也不是文学院?仔细找找才看到是信息管理学院……之前是真的不知道有这个学院。
抱着我这个主编梦,一开始学习还是很有热情的。但听完老师给我们讲编辑的日常工作和要承担的职责,就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实在是草率(生无可恋脸)。工作呢,就是给人家校对改稿,一审二审又三审,当然,没点能力你想给人家三审都做不了,而且,工资少的呀……都是按字算钱的,老师说,如果你是想要出名,那你还是别做这个工作了,你能张口说出一大堆作家的名字,你能说出一个编辑的名字吗。还有责任编辑这个工作,我以后也实在是不敢做啊,书要是没什么问题最好,当然也不会有人记住你责任编辑的名字,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责任可就都在这编辑身上了,真想在这里向编辑们致敬!
再说说我们的专业课,当然学校不一样,专业课也会有些差别的。我们学校对这个专业好像真的不是不太重视,毕竟是个很小的院,很小的专业,学院主任好几次跟学校申请给我们专业建个实验室,其实也用不了太多钱,学校也一直没给建。
大一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学到多少对这个学科有实质作用的东西,可能都说大一打基础嘛,别的专业也都这样?学了现代汉语(当时还跟别人说我们也学“现代”啊)、编辑出版史(最不喜欢学什么什么史了)、编辑出版概论、古代汉语、编辑应用写作、标准指法(没错,就是打字),专业必修就是这些。
编辑出版概论在大一课程里算是比较有实际作用的了,会讲开本、印张、成本预算、书号这些,是对工作比较有用的。像编辑出版史、现代、古代汉语这类的课,如果以后不当老师,真的没什么大作用啊。编辑应用写作这门课真的是很鸡肋了,当时看这个名字很期待来着,想着终于要学点有用的了,然而我们这课的老师实在不是很好,也没有讲太多之前不知道的、更专业的知识,实在是失望,中间的课老师找来了前两届的学长,他现在在人民网当记者,据说是他们那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他给我们讲了些他上学时候的事,是怎么坚持写文章、在校报写报道的,又说了从他找工作面试到现在到处出采访的事,这个还是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还有标准指法这门课,我之前真的不知道还会专门有这样的课!看到课表的时候我还在想这门课是干嘛的呢,总不会是教我们打字的吧,但是……就是教我们打字的,就是那种不看键盘快速打字,其实我还挺喜欢这门课的,因为我之前打字真的不快,还要看键盘,现在还真是进步不少,比那些理论课实用啊。
我现在是大二上学期,这学期真是忙的不行,课排的超级满。但值得庆幸的是终于要开始自己做书了!专业课书籍编辑学,我们要做一本不少于15万字的实体书,要自己约稿、校对、排版这些,之前也要每个人都出一份选题策划,再选出好的几个选题,自行组队。还开了一些软件技术课,会学PS、方正飞腾,方正飞腾就是用来排版的软件。PS课会要求自己制作一组图书封面、封底、扉页和目录,方正飞腾会要求设计一份报纸。
还有一门课我很喜欢的,虽然叫数字报刊出版,但我们请了一位外聘老师,一个专门做方正培训的老师,她说数字出版已经是她上大学时候学的东西了,我们应该学点更新的,是交互类杂志,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一种很好的形式,主要用到的软件是NeuDesign,再配合用下PS。
以后要学什么我就也不知道了,应该会是实用性强一点的东西吧。
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还是比较少,比如说东三省就只有这么一个学校,开设了这么一个班,侧重的方面也不同,有的学校侧重编辑,有的侧重发行,像是在北京大学,新闻院和信息管理学院都开有这个专业,就是因为侧重不同。
我现在能介绍的大概就是这些啦,欢迎交流一下你们对自己专业的感受,最好是那种比较小众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