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一个对家庭有点“冷漠”的小孩,上大学后很少回家,从不念叨想家,一个人在外生活,除非有事沟通,否则绝不会打电话闲聊(极度排斥打电话,无法理解煲电话粥这种行为的快感在哪里),有了小成就和负面情绪也都不会找爸妈庆祝和倾诉,即使在家时也很少陪伴父母,不会像很多孩子一样和父母一起,其乐融融地边看电视边聊天,不喜家庭出游,习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一个人出行。
所以爸爸妈妈常常抱怨,一个人呆着不闷吗,一个人出去多孤单,这孩子怎么性格那么古怪,跟我们多聊聊,有什么不开心的我们可以帮你分担,开心的可以和你分享嘛。
虽然嘴上总是这样说着,但确实,对于我的这些任性和自我的生活方式,爸妈都给予了最大的包容和尊重。
我不主动联系他们,他们就不会轻易打扰我。
我不喜欢打电话,他们就给我发微信。
我不喜欢外放情绪,他们就不多过问,不啰嗦,不强求一定要掌控我一切动向。
而只要我想说,他们一定是我最温柔的树洞。
我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走路,他们就不会用亲情和孝道束缚我,捆绑我:作为子女,你应该多陪陪我们啊。
我对很多事固执己见,他们就无条件,无立场支持。
在我年纪更轻的时候,当我听到他们偶尔的抱怨,我会不以为意地想:
有了点小成绩就要到处宣扬吗,有了点负面情绪就要到处求安慰吗
跟自己玩还玩不过来呢,有什么闷的,哪有时间陪别人消磨。
那时候,我从来没想到过,在他们面前,我可以活得如此肆意,骄傲,自由,不受拘束,不是因为我有本事,而是因为他们心甘情愿。
他们不理解我,但他们愿意迁就我。
因为他们特别爱我。
爱就是学会妥协。
所以,现在,我也在慢慢学习在爱里妥协,不是放弃自我的妥协,是懂得牺牲和成全的付出。
我不喜欢看他们看的那些电视内容,但我会陪坐在他们身边一个晚上,一家人吃吃零食,聊聊天。看什么不重要,在一起呆着,他们就开心。
他们开心了,就很值得。
我不喜欢跟旁人过多提及我遭遇的好与坏,我的规划和未来,更反感别人横加指摘,干涉。但我会和他们讲讲,也会认真听他们的意见,能让父母更安心,对我的人生更有参与感,就很好。
我也在慢慢学习。因为我发现爸妈一直在如何爱我这件事上,不断学习,争取进步。 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够接受我与他们的认知大相径庭的性格,做事风格,思想观念,但他们愿意磨平自己的不认同,来契合我的棱角。
而我,也开始愿意钝化我的棱角,来拥抱他们小心翼翼的爱与关怀。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曾经和妈妈聊天时,我说我将来可能不结婚,结了婚也可能不生孩子,你可别逼婚,逼孕啊,逼我,我也不会理你的。
妈妈当时特别平静又认真地说,不会的,你的决定我们不会干涉,只要你过得好。知道你是个心特别野的孩子,爸妈不会束缚你。
嘿,真的是我妈,这些想法隐匿在心底,我以为她不了解,可她却看得清。
既然来自山川湖海,就别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句来自万能青年旅店的歌词,一听怦然,也一直就是我的座右铭。
我觉得我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
自由,没有牵绊。
同样地,在我的家庭观中,伴侣应该把彼此放在第一顺位,给予对方最多的爱和关怀,而不是把孩子当作家庭的重心。
即使有孩子,我也不会用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去爱他。我不会为他牺牲掉自己的理想,爱情,兴趣和好时光,也不会期望他回报我陪伴,照顾和顺从。
我希望我们的相处是朋友的尺度,彼此可以保有隐私,平等对话,公正决策,我仅仅只是比他更成熟,能在他年纪尚小时,以前辈的身份教予他爱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等他长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我们就可以各赴前程,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未来,因为曾经有过一段亲密的缘分,这辈子往后都可以互相扶持,关心,却绝不过分依赖和凭仗。
这是我理想中的亲子关系。
爸妈一定无法理解吧。
但没关系,我爱爸妈,就要以他们所渴望的方式去表达。
我开始渐渐明白,爱和自我从来都不是得此失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