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飞鸟集读写计划之年代人物

李老太年近七十,年轻的时候勤快肯干,持家又节俭,虽然没念过一天书,但脑子精明得很,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可以说是具备了所有农村妇女应有的美德。

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里,基本上的家庭都是地少人多,加之粮食的产量也低,若不节约计划着来,往往是不够一家子吃的。那时的李老太还年轻,为人和气,东家西家的遇着大事小情的,请她帮忙从不推迟,因夫家排行老二,她便被乡亲邻居亲切地唤着李二嫂。日子虽然艰苦,但李二嫂人爽朗,经常是一阵“哈哈”声就把困难抛到脑后。用她的话说:只要不好吃懒做,哪有过不了的日子,人是活的,还能被饿死不成?

李二嫂用行动诠释着她的这句话,每日起早摸黑地干活,指望着能在那三分地里多扒拉出些粮食来。每日吃食也精打细算着,除了刚收谷子的时候会给家里做一顿白米饭;收麦子的时节,会打点面粉做几顿包子馒头;其余时节都是用杂粮掺和着,早上是红薯稀粥,用大铁勺子往锅底一捞,先沥出一碗干的盛给老人,剩下在锅里的稀粥,家里其余人为了饱肚子便得多喝两碗。为了节约粮食,能把日子过得细水长流,家里的稀粥越是到了收粮前一两个月,便更清澈得能照出人影来。

中午干了活,得吃饱饭才行,锅底垫上切成块的红薯,沥过的米倒在上面,把米饭和红薯焖好。装饭时,眼瞧香喷喷的白米饭,被李二嫂连翻两铲子,就和红薯拌均在一起了。得亏李二嫂这样苛刻地计算,家里的粮食才能稳稳地过渡到下一季收粮的时节。而隔壁家的两口子,男的游手好闲的,女的农活也干得不好,也不懂得计划,奉行及时享乐,过好当下。两口子收粮时乐呵呵地天天吃白米饭,白面馒头,然而经常是还没到收粮时,便要借米渡日了。

李二嫂虽不识字,但看称算账,买卖东西,账目都在头脑里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邻居都说李二嫂要是能读上两年书,拿得起笔杆,能写会算,那得把村里多少妇女比下去啊。

李二嫂为人强势,家里大人孩子都得听她的,管得死死的。女儿七八岁时就要她们学着煮饭,那时灶台高,女儿够不着,便搬凳子搭着煮饭炒菜。等到中午别家大人从地里干完活回家还得现煮午饭时,李二嫂一家在地里就听见女儿站在屋后的小山坡上喊他们回家吃饭了。旁人都说李二嫂把娃儿教得好,享福了,回家能吃现成的了。

李二嫂一生最为遗憾的就是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所以她希望娃儿们能上学,能识字,也算是对自己没读过书的一种弥补。但对于娃儿上学的事,她依然是不太了解的,她只能告诉娃儿们,你们自己读书得自己努力,爹妈是没文化的,帮不了你们,但你们能读到哪里,爹妈就努力供到哪里,要是没钱,砸锅卖铁去借也得供。她深深地知道,只有上学,多读书,才有机会脱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还有那种出门连个名字都不会写,内心深深的羞耻感。


几十年的勤俭艰苦的日子终于是熬到头了,如今李老太搬到城里住陪孙子上学,老伴留守在乡下老家,时不时有空送点粮食米面之类的到城里来。李老太再也不用天天干农活晒太阳了,日子倒是清闲得很。平日里就给孙子煮一餐晚饭,中午都在学校吃。儿子媳妇每个月定时打生活费两千块,偶尔回来时还再多给一点,也不愁没钱花了。平时缺啥少啥,一个电话打给儿子儿媳,就直接给买回来了。现在的李老太白天跟小区里的姐们儿婶们儿逛逛马路,逛逛公园,再上超市抢点打折特价物品,应该当是惬意得很的。

但李老太似乎还是觉得生活有点缺憾,具体哪儿也说不上来。李老太人其实挺好的,在小区大婶大妈们眼里也是一个慈爱的老太,但就是爱捡便宜,爱攒东西,媳妇有时候就看不惯。家里平时就她和孙子俩人,每次买菜,总怕不够吃,经常会买一堆菜回来放着慢慢吃。直到吃得青菜都泛黄了,还没吃完,又舍不得扔,摘了黄叶子又继续吃。买肉一次也买好几斤,存在冰箱里没吃完,下回又继续买。水果买一堆回来,经常是放着放着就坏了,吃了坏的留好的,留着留着好的也坏了。

孙子不爱吃这些坏了黄叶子菜和坏水果,李老太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孙子要节约,不要浪费。想她自己小时候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没有一顿饱饭吃,现在条件好了也要不忘记那些苦日子。这水果坏了一点的地方,一刀切了就是,那里就不能吃了,扔了那多浪费,这菜这果子都是花钱买的。

儿子媳妇总是跟李老太说,现在买菜方便,吃多少买多少,不要买多了,吃新鲜的多好。李老太每每口头上答应着,一上到市场又忍不住买多了。特别是看到打折时,更是控制不住手,觉得买了便宜就是省了钱,总觉得家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李老太如今不挣钱了,虽然媳妇给的钱足够她花,平时还有结余,但她心里总觉得有些失落感。觉得自己挣不着钱,人老了就没用了,一天天地守在家里也没啥事干,城里不像在农村,还可以翻点地种点菜之类的,时间总是能在干活中打发掉。在一次卖了一些废纸盒赚了几块钱后,李老太似乎发现了挣钱之道。于是就经常在小区垃圾桶旁去翻捡瓶子,捡别人扔掉的废纸板之类能换钱的东西。每每捡到一个瓶子,脸上都泛着喜悦,仿佛看到钱在动。

李老太捡了瓶子箱子,就往家拿,堆在家里阳台上,等着攒多了再拿到小区外的废品回收站去卖,每次得了三五块钱,那心里像是乐开了花,整个人都显得精神了。拿着那几块钱,又顺便教育一番孙子,你爹妈挣钱不容易啊,你看这卖几块钱,买包盐也好啊。

但是媳妇却不喜欢李老太的做法,因为李老太的那些宝贝堆在阳台上影响美观,还招些蚊虫。媳妇平常不在家,偶尔回家就给收拾了,便跟叫李老太不要去捡那些垃圾回来,有细菌病菌之类的,免得感染。但李老太不听这些,只觉得是媳妇看她不顺眼,看不起她捡垃圾卖钱,就跟媳妇吵啊闹啊,说不再城里呆了,不看她们的脸色,要回乡下去。吵吵几回,媳妇也是无奈,只是心疼自己花了几十万买的房子,都给堆成垃圾场了,但却也只能由得李老太造了。


李老太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物质匮乏的时代。三岁就死了娘,跟着爹和奶奶一起。爹没空管她,整天早出晚归忙着出外挑担子卖盐挣点糊口钱。奶奶心疼她,拉扯着带在身边,有奶奶一口吃的,就有她一口吃的。日子虽苦,但好歹也算有个疼自己的人,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六岁那年,奶奶也撒手去了,她就更成了个没人管没人疼的孩子了。没有娘的孩子,在哪里都被欺负,在哪里都被人看不起。当她屁颠屁颠地跑着跟着同村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被当作丫头使唤,被人打,被人骂,只能偷偷地抹眼泪,偷偷地咽下委屈,因为她没有人可以安慰,没有娘会心疼她。

当她再一次被同伴打时,她鼓起勇气反抗打回去了,她以为自己打赢了,以后就没人敢欺负她了。可是,人家是有娘的孩子,回到家就恶人先告状。人家的娘拉着孩子就往她家来,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找她爹让他要教好自己的孩子,再敢欺负她家孩子,就别怪人家帮着教训她了。看着气势汹汹的家长,再看着自己已是满脸怒气的爹,她躲在角落里抹着眼泪啥也不敢说。她爹一个高个大汉子,完全没有跟人家理论,没有给她发言的机会,弯腰低头地跟人道着歉,让她真以为是自己欺负了别人。

临走时,人家还不忘恶狠狠地瞪她一眼,丢下一句:“有娘生,没娘教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刺痛了她很多年。

爹好言送走了人后,转身抽起门口的竹条便如雨点般朝她打过来。嘴里骂咧着:“叫你不听话,叫你不听话,小小年纪还知道欺负人了,看我不好好收拾你,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么无法无天。”

她被爹抓住挣脱不了,任凭竹条抽打在身上,她只能“哎哟哎哟”地叫着,直到爹打累了,停手了。她才被赶到门口,蹲坐在地上呜呜地抽泣着。她记不得娘是什么模样了,但是她想如果有娘在的话,是不是别人就不敢这么欺负自己了。明明是别人打她,她只不过没有任由别人欺负,还手了一次,就被颠倒黑白了。爹为什么不问问自己就是一顿棍子落下来,还骂自己不懂事儿,到处惹事儿。她不知道此刻的眼泪是疼痛还是委屈。

后来爹便告诫她不要再去惹事,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忙于生计,可没有那个空闲来给她收拾惹的祸。

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挑担了,把煮了好的饭给她用碗装好,盖在锅里,中午饿了就自己搭着凳子爬到灶台上,在锅里端出饭来吃。晚上的话,要等爹回来才有得吃,但爹回来的时间都比较晚,她经常都是饿着肚子等的。

开始几天,她中午回家都能在锅里拿到饭吃。后来有一天,她在外边玩饿了,回到家爬上登子,却看到锅里只有一个空碗。碗里干干净净的,她以为爹忘记给她留饭了,她肚子饿得咕咕叫,只能在水缸打了一瓢凉水喝到肚子里。

她饿着肚子等爹,直到晚上天都漆黑了,才等到爹回来。爹在外面挑担卖盐,走东家串西家的,正好今天在老乡家里搭伙,已经吃过了。

她问爹是不是早上忘记给她留饭了,她说肚子饿,想吃东西。爹去看看锅里的碗,责问她为啥要说谎,自己吃了还说没给她留。爹生气她小小年纪就撒谎。

一连几天,她中午回家里,打开锅盖都只剩下一只空碗。厨房的门是竹子编制的,门内有一个门栓,外边有一个洞,将手伸进洞里便能将门栓拉开。她终于知道,她的饭是被人偷吃了。

她想起昨天她回来时,看见隔壁二奶奶正从她家灶房的方向走过来。她还喊了她一声:二奶奶。但二奶奶却没理睬她,跺着小脚,弯着腰,自顾自地走了。

她每天都饿着肚子等爹回来,遇上爹回得早,没吃晚饭时,她便能跟着爹有一口吃的,若是遇着爹已经在外搭伙吃过了,她便只能饿着肚子等第二天的早饭了。她告诉爹,饭被人偷吃了,自己已经饿了几天都没吃着午饭了。

第二天,爹用瓦罐把留的饭装好,藏在了灶膛里。灶膛里有余火,还能把饭保温一段时间。这天中午,她回到家,在灶膛里取出瓦罐,终于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藏在灶膛里还是比较安全的,一连几天,她没有再饿肚子了。

然而,好景不长,那天中午她从灶膛里拿出瓦罐时就感觉瓦罐轻了。打开一看,哪里还有饭啊,只剩下瓦罐底下边上粘着一层锅巴了。她用勺子使劲刮着瓦罐底和边缘残留不多的锅巴,再加了一瓢水,再放进灶膛里煨一会儿,就这样将就着填到肚子里。

之后的几天,她又吃不上饭了,但还好每次还能剩下点锅巴,加点水煨热了喝点锅巴稀粥,虽不能管饱,但还好歹能撑一会儿。

前几天转移动了藏饭的地方,二奶奶几次赴了个空,没找着饭。但灶房就那么大点儿,翻来捣去总能找到,她估摸着点就来吃掉了。

她跟爹告状,说二奶奶偷了她的饭吃。爹便去跟二奶奶打招呼,叫她别再吃侄孙女的饭了,她没娘管可怜,自己又没空管,自己这把年纪跟前也就这一个女娃,别给饿死了。二奶奶是个不讲理的横人,左右谁都不管,啥也不听,照样每天来偷她的饭吃,爹也拿她没办法。

二奶奶也是可怜人,膝下无儿无女,老伴走了,就剩下自己一人过活。在这个缺粮少吃的年代里,能填饱肚子就是头等大事,哪里管得了什么礼仪廉耻啊,谁不是在忍饥挨饿呢。

饭被偷吃后,她每天都是饿着的,下午饿着等爹回来,晚上饿着等天亮,等着能吃一餐早饭,虽是粗粮红苕的食物,总能垫垫肚子。

后来她便学着自己生火做饭了,不够灶台高,便搭起凳子煮。半生不熟也好,没盐没味也好,饥饿的年代,是没有那么多味觉要求的,煮上就吃,再也不会被偷吃了。想到这些,她又不免庆幸自己学会了煮饭,要不然可能真的会被饿死。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邻居的伯伯帮她在学校带回了书本,叫她第二天就可以去上学了。她捂着书本,心里乐呵呵的,想象着自己要去读书识字,学习知识道理了。等到晚爹回来,她高兴地跟爹告诉这个好消息,说自己要去读书了,却不想爹给了她迎头一盆冷水,浇得她透心凉。

爹说:一个姑娘家,读啥子书,长大了就嫁人了,学费得好几块钱,哪里有钱啊!明天去把书还了,这学我们上不起。

她默默地低着头,眼里的泪打着转,她不敢让爹看到。她不想还书本,她想上学,但是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她只能默默地将书还给隔壁的伯伯,说自己不上学了,家里没有钱交学费。即便伯伯说学费可以等有钱了再交,学校欠学费的可不止她一个。但她还是无奈地摇着头,伯伯知道不是她不想,而是她爹不让。

她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不读书又不会死,没读书的人多了去了,也活得好好的。但没饭吃,就会饿死啊。两者选其一,只能先保命,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小小年纪的她,哪里能想那么周全,哪里能自己做主呢?

所幸,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也庆幸没缺没残地长大成人了。苦难教会一个人成长,使一个人成熟,正是因为经历过那些饥荒的岁月,深切地感受过饥饿,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学会了省吃俭用,学会了未雨绸缪地过日子。

成家后的她,尽管条件还是十分的艰苦,尽管家里粮食还是短缺,但在她的精打细算下,攒着细粮,合着粗粮,才不至于像别家那样总是挨不到收粮的季节,家中就没米下锅了。

直到现在,她仍奉行节俭,仍喜欢攒东西,喜欢把好东西留起来。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家中米粮,她都要把好的攒起来。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这是在特殊的年月里养成的习惯,至今仍然无法改变。以至于很多时候,把好东西攒着留着,都留坏了,变质了,却还舍不得扔。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跟后子女们在生活态度上形成了反差,有了些隔阂和分歧。子女希望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没有用处的东西,都习惯性地丢弃。而李老太就算是穿破了的衣裳,几片破布都不舍得扔,虽然暂时用不上,但总觉得留着不是坏事了,总是用曾经的苦难来教育子孙们。

于是,家里就存上了好多用不上的东西,占据着空间,但谁也不敢扔李老太那些破烂宝贝。三代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大,李老太总是试图想教育儿子孙子要节约,不要浪费东西。总是给孙子讲自己的艰苦岁月,让孙子不能忘了那些苦日子。而孙子每每听到这些唠叨,实在觉得啰嗦,时代不同了,为啥硬要让我过你小时候过的日子,硬是要让我跟着你的习惯来呢?僵持不下之即,又将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生,没读书不识字,始终成了李老太心中的一根刺,时不时地扎痛她。每当有人提到文盲时,她便觉得脸上无光,心里又莫名升起一股自卑感。说不出太多大道理的她,教育孙子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好好读书,你看像我,连名字都写不来,好丢人啊。

李老太这一生啊,吃过苦,受过累,干过太多的活,操了太多的心,临老了日子清闲了,可以享儿孙福了。却因着幼时吃过的那些苦,挨过的那些饿;成家后又因强势惯了,全家人都要听她安排。到老年了也放不下那份管事的心,总以我是为大家好的理由,经常与年轻的儿孙们生出许多矛盾来,日子在吵吵闹闹着过得波澜起伏,也充满了烟火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老太今年六十三岁,在上个月又做了寡妇。 她在前年找的男人赵老抠,两人领结婚证不到三年,赵老抠就得病去世了。 说起...
    冬来春近阅读 4,014评论 27 51
  • 前天,李老太的儿子回老家来,跟她说要请月嫂。 李老太眨巴着眼问:“为啥?我去给伺候月子就是,月嫂那么贵,我能行。”...
    一缕暖阳阅读 195评论 0 2
  • 李老太,死于肺癌,六十多岁,算不上高龄。别人都说她是被两个儿子活活气死的。 李老太可是个大好人,为人开朗热情,谁家...
    伊然如我阅读 873评论 1 14
  • 玉莲和母亲在电话说婆婆昨天走时管她们要了二百元路费。 母亲立马接过话,死婆娘,带孙子还要钱,想钱想疯了。 两人你一...
    盈盈鹿鸣阅读 1,857评论 45 63
  • 昨天李老太来到了儿子家,准备在这里过个冬天。 但昨晚一晚没睡好,倒不是因为认床不习惯,而是辗转反侧想着昨晚儿媳在厨...
    一缕暖阳阅读 289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