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儿子Percy也要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由于我们不住在市区,所以就近入学到嘉定区的一所普通公立小学。偶尔也听说周围某位超级牛的朋友的朋友把房子搬到市区了,为的就是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听到这类消息时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人“太有钱了”。
我几乎从没想过要换个学区房。动辄上千万,岂是我们工薪阶级拼得了的。另一方面也和自己的性格和教育理念有关。
其实买学区房的家长心理也都清楚,去好学校,并不是因为老师加减法和拼音教得好,而是因为学校的氛围好,甚至是父母的阶层较高。
刨除阶层问题不谈,学校的良好氛围应该包括学生良好的家庭教养,老师对孩子学习和纪律的严格要求,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看世界的开明的学习观念等等。
那么作为家长,就算孩子不能上重点小学,我们是否能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通过家长投入精力,可以创造更正面的成长氛围。
家长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
尹建莉说过,“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学区房,那就给孩子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房吧。
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跟着妈妈的单位旅游,几个阿姨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坐火车。其中一个小女孩比我还小,可她已经可以读全是字没有图的故事书了。当时大人都在夸那个孩子有多棒,我记得我还挺不舒服,可能是有点儿小嫉妒。
几年前,我妈跟我提到那个女孩,说她学习很棒,上的大学是清华。
如果孩子的时间有限,只能有一个爱好,那么我希望他的爱好是阅读。
中国的教材有多么乏味和肤浅我们都切身体会过了,平时上课,周末补课,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扩充视野,我想不出孩子十八岁时思想有多贫瘠。
有了阅读的陪伴,孩子不但可以体会到世界和人的多面性,还可以帮他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会让孩子掌握学习的能力,不是被动的学校教育,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他(她)遇到困难、遭遇内心的痛苦时,除了坚强的内心,书就是外在的好帮手和好导师。
除了读书,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帮孩子拓展视野和眼界。
有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孩子不知道世界有多精彩,就不可能有更丰富的理想。
由于我们父母一代普遍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很多八零后的人生理想就是住上大房子!结果,我们还真的是为了房子背了一辈子的债。真是令人汗颜!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了解世界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大的视野,将来才有更大的舞台,而不仅仅以住上大的房子作为人生理想。
几乎免费的图书馆资源,门票低廉的各种博物馆、科技馆,还有儿童剧,各种画展、科技展,或是价格不菲的夏令营、游学, 这些都可以为孩子呈现一个多彩的世界,拓宽孩子的视野,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让我们用这些有趣又有逼格的活动沾满孩子的课余生活吧,我相信经常参加这类活动孩子是不屑于沉迷于手机的。手机和这些活动相比,实在是太乏味了。
最后想说,就算父母一路保驾护航,把孩子送进名小,名初中,名高中,名大学,不代表进入社会就可以顺利适应。完美顺遂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再爱孩子,也不可能为孩子提供这样的人生。说到底,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学区房,那就给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和更多看世界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