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我一个组的一位同事要离职了,按照惯例,我们是要诈他一顿饭的。没有去什么大酒楼,去了一个平时经常吃饭的地方,点了几个菜,算是最后的晚餐吧。
边喝边聊,聊离职原因,聊曾经大家发生的囧事,聊公司的种种。大多都是公司的输入与输出。
同是北漂,当90后谈心80时,我问到了一个恒久的话题-----北漂
上学那会,对北漂这个概念,多是停留在新闻里,文章里。那时候的写80后的居多吧。文里大多都会写北漂各种苦,住地下室算一个明显的字眼。
同事也像我证实了文里写的确实是对的,但是这其中也有些不一样的存在。
“他是10年来的北京。那时候,北京刚在08年奥运会的契机中迅速成长。北京的房价没有现在这么疯。他和几个死党,一股脑就来了北京。
最先面对的肯定是住的问题毕竟大家不是富二代。他们也选择了著名的公寓“地下室”,还是地下二层。相应的,一月一人只需要掏70块钱,就能解决房租。
周围的邻居大多都是,怀着希望来北京闯的年轻人,毕业一年多的,刚毕业的, 相仿的年纪,相仿的出身,让大家很快就认识起来,窜宿舍,打牌,玩耍,跟大学宿舍是的。
几个舍友各自出去面试,都找到了实习的工作。他找的工作一天90块钱的工资。想想一天,就能把这一月的住宿费搞定,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那时候加班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大家下班很准时,5.30准时下班。下班这么早,手里又有些许银子,大家都是年轻人,当然干点激情的事情。约几个小伙伴,大家隔三差五的去泡脚,去按摩,洗桑拿,去KTV。
当听到这些时候,我是比较惊讶的,那时候的北漂这么欢乐吗?
接下来,就是恋爱的话题了。因为我见过他对象的照片,我特想知道他是怎么把女神追到手的。
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人相约在一个肯德基中见面,听他说,他一眼就看上她了。但是,女方好像对他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女方的模样跟工作都不差。恋人做不了,但是朋友还是可以做的。往后的日子,他每天下班不去按摩,不去泡脚了。而是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去她住的地方找她玩,找她看电影,找她吃大餐,找她逛街,能想到的手段全用上了。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观察到一个细节,就是他在说这些时,脸上泛起微红,眼睛塞满幸福。
“两个多小时,天天,我的哥,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自己都忘了怎么过来的了”,“我真的佩服你”。
以前我以为只有别人杜撰的故事里,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人,今天从一个熟悉的人嘴里说出这个故事,我才真的相信这世上,真有这样看上去傻傻的人。
他说,那时候也不觉得累,反而每天总是充满期待。我们也瞬间唏嘘一下,以慰藉这份狗粮味道贼辣。
就冲他这份真诚,结果肯定也是美好的。虽然其中有个插曲,但完全不影响这部恋爱曲。最近他的孩子也快出生。
这是属于他的北漂经历,是不是也属于大部分80后呢?
最近看了《后来的我们》,我对同学说“80后看了这个电影,得到的感触也许比我们多”。作为一个90后,我可能只看到了,电影里表达的爱情与感动。但是电影的场景戏也许会勾起很多80后,也许心酸,也许幸福,也许美好的回忆吧。
如今的北漂也许没有了那时生活的艰辛,但我发现其实大家的心里都艰辛了。住在一起的很少说话,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加班也多了,有的人真的过上了早出晚归的生活,生活变成了工作。
也许是“坚持”与“希望”在北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