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6
猜猜这是要干啥?
小时候,家家户户可见,现在有的家里没有了。那时候,人多,也没有电饭煲,都是煮好大一锅米,用它沥米,然后上到大木桶里蒸饭。
12.7
铛铛铛铛,谜底揭晓了!它可以用来晒花生、薯条、薯片、萝卜干、野菊花、金银花……真是一件好宝贝。
看着不大,要很多道工序,做起来可花费时间了。看着像艺术品,是吧,艺术品哪有不花费心思的。
锁边,像编辫子一样,几根蔑相互缠绕着,在空中不停的舞动。
2016.4.17
扎刷子,真心不错。
小高粱苗子,每年爸爸或者大块头都会扎几把刷子,用来刷大锅灶的。也可以扎扫帚,不过,我家有专门扎扫帚的铁扫帚苗子。
2017.4.11
每年农闲、下雨的时候,爸爸就会在家里织背筐,背筐是用来装橙子,方便背回家的工具。好几年了,不知道怎么今年才开始拍照,爱拍照的我,解释不通呀。
坐一坐,蹲一蹲,打背筐底子。做这一行,真的是腰酸背痛又伤手。
划了好多好多蔑,看着都一样,其实用途都不同,爸爸自己分的清清楚楚。每次划好,再用闸刀过蔑,保证每一根蔑都是同样的宽度,过一遍,而且都很光滑。
我总觉得这道工序没必要,毕竟,背筐里面还会被包里子,不用那么精致。划蔑,久了,宽窄一般都会大致差不多。可爸爸不以为然,必须过一遍,过细人就这样。
俩闸刀固定在板凳上,左手按着蔑片工具,右手拉蔑过一路,这一拉,不仅仅伤手,还得用力,来来回回,直不起腰来。这么多根蔑,每一根都过了闸刀。
他很细心,每个背筐都有同样圈数的蔑,每道篾都是精心打理,等宽。
半成品,有时他离开,吃饭或者喝水,我就会偷偷跑来拍照。当然,大多数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他都是带着水的。
不用的蔑簧,妈妈就把它们挽成一小把一小把,再捆成大个,抱到顶楼,堆着,做引火的柴。
妈妈时常打趣,跟着爸爸,农忙有地里的农活,农闲还得搞这些,总不消停,不要这些柴了。爸爸就一本正经问妈妈,是不是不要了,不要就喊附近的人来弄。
妈妈又哈哈大笑,你弄进屋的柴,我怎么可能不要呢。说归说,笑归笑,做这一行,就没有轻松的。尽管妈妈只是打整蔑簧,也是全身上下都是蔑签,毛毛草草的,抖都抖不掉,搞不好还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