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需要界限,而规矩能帮孩子找到界限。不要觉得这会束缚孩子,其实合理的界限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这段话是几天前团队中分享的语句,我深有同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反观现在的小学生,“教养”和“敬畏”成了我近段的探究词。
百度词条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朱熹说:"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朱子语类》卷12,"持守")”
结合班级现状,如果想有所起色,首要做到的是从教养和敬畏入手。心无所敬,行动上就不可能有畏,人无所畏惧,何谈教养。
对于孩子来说,五育并举的首要前提就是从敬畏下的教养开始。
上周某天早上,刚到办公室,来电显示某家长,“郭老师,子标到教室了没?吃饭时他和我发生口角,赌气自己上学了,我有点担心。”
边接听电话边快速移步教室门口,定睛观看,子标正正襟危坐的背书,我就安抚了几句家长,然后进教室准备上课。等我上完课后,子标走到我跟前,小声的说“老师,我想借你的手机给我妈打个电话?”我故作不知的问“怎么了?”。“早饭后,我在屋里骑着滑板不小心把水洒了一地,我妈唠叨我了,当时心情不好,就赌气来学校了,现在想想,不该和我妈生气,我给我妈打电话道个歉。”“嗯,确实该打电话,不然,妈妈该有多着急啊,以后要记住,不管多大的委屈,都要和气的和爸妈沟通交流,不要再向今天这种情况出现了。”“我保证”。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敬畏和教养是一个人骨子里从小熏陶的,不然,小小年纪咋会做事这么暖呢?真是暖男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