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那时16岁的他,背起行囊,奔赴了远方……改改改
啊牛坐在村内的小路边,望着蔚蓝的天空,神情发呆。啊牛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从小因为身体瘦弱,父亲怕养不活,于是按照习俗给他取的小名。
他本名叫陈繁,陈姓在周边十几个村落内算是大姓,他家祖上是木匠出身,传承了好几代,他父亲的手艺在周边村子小有名气。由于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活儿,啊牛家境也算小康,吃穿不愁。啊牛还有一个哥哥叫陈京,他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名气也开始传播了。
啊牛从小就极为聪明,喜欢读书,想法很多,是村子里公认的神童,父亲每次听到别人夸赞,脸上的皱纹都会绽开,露出开怀的微笑。母亲更是对他关心有佳,可以说从小到大,啊牛都是生活在父母的慈爱之中。啊牛知道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别人家的孩子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下地干农活了,可他却在家读书。
书读多了,想法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对于山村外的世界,他充满了向往。抬头望了望村子通向外界的小路的尽头,啊牛叹息了一声,合上手中的书本,起身向家中走去。
父亲和啊哥正坐在院子里歇息,身旁摆着一张刚刚成型的凳子。父亲手中拿着烟斗,深深的吸了一口后,对推门进来的啊牛说道:“牛娃,书读得怎么样了?”
啊牛应付了几句,父亲磕了磕烟斗,起身说道:“牛娃啊,你要好好读书,明年就是县里大考,你以后有没有出息可全看这次了,可别跟我和你哥一样,这辈子就呆在村子里,唉。”
“行了,看你天天叨叨个不停的,要我说啊,咋们牛娃一定能考上的。”啊牛的母亲笑道,端着饭菜放到院子里的桌子上,招呼着他们父子三人过来吃饭。
啊牛哦了一声,坐在母亲的身边,胡乱的扒了几口饭,母亲慈爱地望着儿子,把不多的几块肉分给了啊牛和哥哥两人。
“爹,三叔快来了吧?”啊牛抬头看着父亲说道。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这几天了,你三叔比爹有出息,唉,娃儿他娘,给老三准备的腌菜都包好了吗?”父亲一提起老三,脸上都露出叹息。父亲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三十年前旱灾连年,啊牛的大伯早已经饿死了,三叔就过继给了远在县城做地主的舅公,舅公膝下无子,三叔也就继承了舅公,做了地主。三叔每年都会来看啊牛一家,也时常帮衬着他家。
母亲点头,感慨道:“牛娃啊,你三叔是个好人,这几年辛亏他帮助,你爹做的木雕才能卖出价钱,你以后要是出息了,别忘记报答你三叔啊。”
正说着,突然门外传来了马的嘶吼声,接着马车轱辘压地的哗哗哗声随之而来,一道爽朗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二哥,开门喽。”
啊牛惊喜,立刻跑过去把院门推开,只见一个体型略胖的中年男子,目光炯炯的站在门外,他看到啊牛后哈哈一笑,摸了摸他的头,笑道:“牛娃,这才半年没见,你个儿又长高喽,用不了几年就比三叔高了。”接着对着啊牛身后的哥哥说道:“啊京,你小子手艺快追上你爹了,好好努力。”
啊牛父母连忙站了起来,他父亲迎了上来,笑着说道:“老三,我估摸着时间,你也快来了,快快进来。”拍了拍三叔的肩膀,然后对着啊牛道:“三叔来了,你还不快去给你三叔拿凳子。”
啊牛高兴的应了一声,急忙跑回屋子里拿出一张凳子放在饭桌旁,用袖子认真地擦了又擦,希冀地望着三叔。
三叔冲着他打了个眼神,打趣地哈哈笑道:“牛娃啊,这次咋这么勤快呢,三叔记得上次来的时候,你可没有这样啊。”
父亲瞪了啊牛一眼,笑骂着对三叔道:“这小兔崽子,刚刚就在叨叨着你什么时候来,这小子。”
三叔看到啊牛小脸微红,笑道:“牛娃啊,三叔可没有忘记答应你的东西哦。”说完,从包里拿出两本线装书,放到桌子上。
啊牛兴奋的跑过去,一把拿起书翻看一下,喜不自禁。啊牛他娘慈祥地望了眼自己的儿子,对三叔说道:“老三,你哥平时总是念叨着你,这次多住几天吧。”
三叔摇头道:“二嫂,最近这段时间县里事情多,老爷子那边催得紧,我赶明儿一早就要赶回去了,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再来看你们。”说完他歉意地看了看自己的二哥。
啊牛父亲叹息一声,说道:“老三你别听你嫂子的,县里的事情重要,明儿把腌菜装好就回去,咋们以后再聚也一样的。”
三叔望着啊牛的父亲,说道:“二哥,啊牛今年十岁了吧,村里的师塾先生也没有什么可以教得了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