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帝为了让他所创造的世界更有趣,于第六日——最后一日,创造了人;并且,迥异于前五日,他依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这个最后的造物。也许,在他看来,前五日过于随心所欲,于是第六日便参照了自身这个模本,苦心孤诣地创造起最有趣的造物来,可能恰是第六日的繁重劳作——抵得上前五日之和,使得他,我们的上帝,把第七日安排为休息日。据说,第七天过后,我们的造物主也就放弃了创造性的工作,再也没有赐予这个世界哪怕是指甲大小的东西了。至于个中原委,除了造物主上帝,谁也不得而知了。
据说,上帝首先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地点是一片漫无边际的荒漠,当上帝向眼前这个塑像的鼻孔吹进第一口气时,这个如意的人儿便有了生命;之后的观察发现,这个冠名亚当的傢伙在大漠中过于百无聊赖,甚至连伸展四肢、屈背弯腰的活动也懒得做,只是如无数沙粒一般躺着,那样子彷佛刚刚完成六日劳作,于是我们的上帝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这在往后的时日里难得一见),开始对他的这个造物轻轻地催眠,使其陷于熟睡的雾海之中,接着那个后人耳熟能详的情节发生了——有人说上帝将亚当的一条肋骨抽出,也有人说上帝把亚当的躯体一分为二,以此为材料,创造了夏娃——亚当的姐妹和伴侣。总之,不知是在那个著名造人日后的第几日,我们的上帝像催眠师或麻醉师一样为亚当催了眠,又像外科医生或产科医生那样为亚当做了手术,于是乎这世上第一个女人诞生了。
从上帝造人的整个过程来看,对于造人——这个自己的模本——我们的上帝绝不是随意而为的,不说是一丝不苟也是竭尽全力的,至少过程的顺序和逻辑是清晰的,先有男人后有女人,多麽明白无误,多麽清亮剔透!不像那个至今仍让人类头疼不止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显然是当初上帝创造此类非人类的造物时(第五日)过于敷衍了。
说不准是为了头生子(姑且这样叫)亚当,还是偏爱新出生的女孩夏娃,我们的在天之父决定搬家,于是亚当有了新家,这也是他的另一半夏娃的头一个家,这个家就是伊甸园——人类始祖的家园。
伊甸园究竟是什麽样子呢?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在他的《香水的故事》和《音乐与舞蹈的故事》里有两段逼真的描写:
“伊甸园是一个被檀香木、洋苏木以及圭亚那紫木包围着的花园。正如诗人描写的那样,这里的每一种花都会如香炉一般蒸发出香味。伊甸园的土地一点都不像孕育出亚当的那块贫瘠的沙漠,那些沙子乾巴巴地没有一点香气,这是一块肥沃富饶的土地。正是用这里的原料,上帝创造了夏娃。
……就这样,生活在伊甸园幸福地展开。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和发生的故事,都由一些香味来标志。比如亚当在沙滩上堆积出一个黑色闪着金光的球,把它送给夏娃的故事。比如日落之后,蓝色的夜空降临到他们身上这样的美妙时刻。”
“因为这些星星、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在完成它们的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还会发出一些声音。于是,从天空不断传来一种柔和深沉而又令人陶醉的合奏。天体的乐章。
……天上的星星如此繁多,它们的音乐是一场真正的芭蕾舞曲。”
周遭萦绕着树木散发的氤氲香气,头顶传来日月星辰运行奏起的华美乐章,伊甸园之美由此可窥一斑,但即便是把古今所有诗人作家形容伊甸园的字句拼合在一起,也无法还原那消失了的初始乐园之全貌,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伊甸园是人类乐园,而古往今来无数基督徒所翘首企盼的,就是能登临彼岸,抵达那复原了的天国乐园。
甚至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亚当和夏娃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还会无视上帝的告诫,去轻信蛇的诱惑,而执迷不悟吗?或许可以换一种说法,假若把亚当和夏娃的当代子孙,搬迁到一个类似于伊甸园的地方,不必为思考和做工而分心烦恼、劳碌奔波、受苦受难,只耽溺于美景美音美味美食美感中即可,他们还会有别种选择吗?
还是继续人类始祖未完的故事吧!首先,他们在彼此的不同与互补间找到了惊喜,显然这是造物主的悉心安排,或一大发明,直至造福于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不同而互补构成了美满婚姻的基石,于是在世代的教堂婚礼上都会有上帝祝福的声音徐徐传来。当初正是在上帝的垂爱下,亚当和夏娃的手拉在了一起。至于他们身体上的互相吸引、互相缠绕,则是他们的肉身向起初结合在一起的瞬间靠拢,寻觅那个雌雄同体的遥远源头。对自身身世的这种朦胧探求,也许是人类发乎本性的最早的声音,或许等同于婴儿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其实它孕育着更多的东西,也暗示了后来人类的悖逆或背叛,只是那个创造者上帝根本就没有觉察,哪怕是隐约而本能地(不知道说上帝的本能是不是一种悖论)……
接着,不可避免地,蛇,这个魔鬼的化身出现了。
如果说伊甸园确属乐园,那麽这条滞留或潜伏在伊甸园里的蛇,又如何解释呢?在未来的复原了的天国乐园中,还会有蛇再次现身吗?如果说蛇是撒旦的化身,不该把它打入地狱吗?或许,就于人间花园里往往会有蛇出没一样,天国的花园也是花园哩。
总之,蛇,以自己的方式移动到亚当和夏娃眼前,并以自己的方式开口说话了,这是除了上帝、亚当和夏娃外,唯一能听懂的话语,因此单凭这一点,就不能充耳不闻。
可以说,蛇的话点醒了耽恋于伊甸园幸福生活的人类始祖。
其实,上帝从前是告诫过这一对裸体男女的,告诉他们那颗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是禁果。告诫之外,是庄重的许诺,和长长的且迷惑人心的抚慰,比如长生不老,无病无灾,温饱无虞,不劳而获,等等。
然而,优厚的许诺也好,严厉的警诫也罢,都没有抑止亚当、夏娃的惊奇心,也许是后者反倒提示了他们,引起了他们的关注,最后一经蛇的诱惑,于是违禁活动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园的命运水到渠成了……
至此,这个关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讲完了,一个过于老套而家喻户晓的旧约故事,被毫无新意地重复一遍,但这里是把它当做一则寓言来讲的,这样还缺少一个启示式的结尾,而对于作者而言,这不是一些多馀的枝桠,而是构成故事有机整体的关键环节,舍此就不会遂心从愿,犹如没有用树叶遮住私处的人类始祖画。
这则寓言的名字应该如其标题所示,叫初始之囚或伊甸园之囚,毕竟讲述的是人类之初的故事,和那块处女地伊甸园发生的故事。从宏观的视角看,是天国放逐人类的故事,完全可以沿着传统的路径来阐释;而从微观的角度看,则是造物主与他的高等造物间发生的矛盾纠葛,却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进行某种推演。
从上帝一方来看,人只能是他形状上的模本,不应该有DNA的遗传(不知上帝是否携带此物),作为上帝的造物,人类,只配在上帝亲手安排的伊甸园裡无忧无思地安憩着,如豪华客厅裡的一隻昂贵花瓶或鹦鹉,可以与天地同寿,可以永享天国福祚,而不能拥有其他的东西。这是造物主不可侵犯的至上权力,哪怕有丝毫触动都不允许,一旦出现违逆,人类始祖就会面临无情的制裁,被逐出伊甸园,并且世代背负着沉重的「原罪」。尽管这只是上帝的一厢情愿,但是那造物主无边的权力,却如奥利匹斯山一样巍然矗立着,不容那可怜的被造物视而不见。
而作为人的一方,伊甸园确实很美,永享安逸、不生不灭确实很炫,但是这块处女地难道不是一只羁押自由的囚笼吗?一切行动皆需遵循造物主的意图和指示,别的声音(比如蛇的)不许听、不能信,不允许像上帝一样去创造、去发明、去发现,不许有探求自身和外界的渴望,不许有自主选择的权力,不许有满足好奇心的欲求,不许明善恶知羞耻,不许智慧而理智地活着,这不许那也不许——这诸多「不许」禁锢着头脑、扼杀着精神、戕害着心灵,作为有着头脑、精神和心灵的人类,能甘心情愿如此吗?在上帝的诱惑和蛇的诱惑两种张力的撕扯之下,亚当和夏娃——人类的始祖动摇了,怀疑产生了,怯懦退场了,随之开始了人类最早的反叛行动,即便被逐出伊甸园,即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即便永世沉沦、永遭劫难也在所不辞。
而从此以后,却有一个不可克服的悖论始终摆在人类面前:天国,伊甸园,初始之时亚当、夏娃被逐出的经历提醒着,那里是一只囚笼,不容独立的思想,不容明晰的判断,不容自由的选择与创造,那里,断断不是人类适宜的栖息之所;同时,或许是由于人类始祖的伊甸园之旅,即便是匆匆一瞥,一个回眸,也在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即对失去的往昔天国的追念、对远方乐园的向往,深深镌刻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及个体的头脑里;尤其是那些在尘世间建立人间天国的实践,往往又会吸引芸芸众生的目光,乃至颠倒人类的思维,扭曲和麻醉人类的心灵。
伊甸园,那是造物主营造的乐园,为那些享图安逸、甘愿蒙昧的造物们所拥有;因此,那里亦必然是智者与热爱自由之人类的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