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决定要去影院看《何以为家》,也跟朋友说了好几遍要一起去,可最后碍于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没去看。
直到它下架了我才想起自己当时要去影院看的那句诺言。
很早之前是被剧情吸引,在一次出游玩的时候,路上公交时间长,无聊时便又想起,在车上,跌跌撞撞看了20分钟,后又看了一个小时,终究是没有看完。
今天忙里偷闲,凌晨把它看完了。
很早之前跟朋友提过,她说,这本就是一篇压抑的影片,一向自认为坚强的我,也从未掉过眼泪。或许还是自己太过感性,最终还是未幸免于流眼泪。
第一次是在扎因实在没有办法抚养孩子,而想到在大街上把它扔掉,孩子懵懂无知,只知道不能让他走,在那一刻,我们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掉,我仿佛想到了,一个孩子,抚养另一个孩子,在那样的国家,该是多么艰难啊!在他卖汽水,一杯1000块时,他说,别动他,我在那一瞬间,心揪了一下。
第二次是他辛苦攒的钱被锁在家里,想要用它去心目中的那个祥和,幸福的瑞典,却发现被房东赶出来的时候,他拼命地砸门,却无济于事的时候,我有想过,再赚不就好了,后来就想到:他赚那些钱是多么不易啊!
第三次是他被迫将孩子交给杂货店老板的时候,虽然有了钱,可以让他去瑞典,但他很不舍那个孩子,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目送他离开。我想,如果他们仍然在一起,可能那个小孩会饿死。
第四次是他回家拿身份证明时,却意外得知,妹妹去世,开始的他,是强硬的,“谁去医院了”,后来没有人告诉他,他又变得软了下来,后来,他意识到了,跑的飞快,拿着刀冲出家门,路旁的人们的表情,我读没太懂。
第五次是当女人在监狱里听到扎因的名字的那一刻,她本来是一声不吭,后来拼命喊叫,叫着她的孩子,问他在哪?
第六次是扎因的妈妈告诉他他又怀孕了,他说,我不舒服,转身将妈妈带给他的糖扔到了垃圾桶里。他控告他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他,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再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对父母,母亲说,我的孩子,没有不疼的,但他没有办法。父亲说,当你忍受邻居的指点,孩子进监狱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