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看完公众号“清脑”的文章,自己按照作者的文章写的文章,有摘抄也有思考。
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然而有一些人走出了这样的困境,有一些人却始终困在里面。
能走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加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原因:
原因就是道理懂得再多,如果不去行动不发生真正的改变,那么都是无效的学习。
更要命的,道理知道的越多,就越不会行动。因为知道道理,会让人产生暂时的既得感,以为自己真的拥有一样,可过不了多久就忘记,甚至可以用道理的时候,道理却不知去向。
想想自己一周前学过的道理,还记得什么吗?我昨天学了什么我都忘记了。问题出在哪呢?
认知是一种技能
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没有什么行动,学习效果很差。原来自己对大脑学习机制的认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盲区。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
用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认知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
比如骑自行车,看起来很简单,可刚学习的时候怎么也掌握不了平衡,还会摔跤,可只要自己不断练习,肯定是能学会的。
会骑自行车的人,总觉得自己也能骑三轮车。可骑的时候就会发现,方向总是把握不好。因为三轮车控制方向与自行车不同,骑三轮车的神经细胞没有建立连接,所以就算能骑自行车也骑不好三轮车。
所有的学习都遵循这个规律。
诸如走路、说话、画画、弹钢琴……无不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直到可以利用潜意识就能“自动执行”的程度
话虽如此,但当我们面对认知学习的时候,却会天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好像获得了这项技能。
这感觉非常美妙,有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很多人会迷上这种感觉,只是不断学习,去获得这种感觉。很多人就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知道和拥有。
当我们下单买书的那一瞬间,感觉特别棒,就像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知识一样,回来把书一放可能就再也想不起去读了;
当我们得知“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时,惊叹原来这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然而到真实场景里却又想不起运用它;
当我们领悟到“即便一天不看手机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的感悟时,头脑一下子就清醒了,对手机信息的危害看得无比通透,然而仅过了几天,当再次碰到这种情况时,又会把书放到一边,掏出手机开始刷微信。
道理再美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永远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从现在开始,把认知当成技能一样看待,当知道或想通了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的太早,想想后面还有大量的练习。
这样,就不浮躁了。
一开始做不好是常态
很多人知道了,也行动了,刚开始容易失败,就放弃了,结果还是没有改变。
这其实很正常的,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好,都是从笨拙开始,到慢慢熟练,最后才能掌握的。
很多人刚学开车时,不都是很笨拙。只要天天练的人,开车相关神经元的建立起强连接,就能学会开车。
在做不好的时候也要继续练习,给神经元留够关联时间。只是不断地练习,神经元之间的关联必然越来越强,肯定会越做越好。
《思维导图》的作者东尼·赞(Tony Buzan)和巴利·赞博(Barry Buzan)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养成习惯时大脑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一些,就像在丛林里清出一条小路一样。
一开始非常费劲,但是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这条路也会开辟得越来越彻底,你所遇到的阻力也会慢慢变小。
到最后,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想想自己当初觉得很难的技能,练着练着,就没觉得那么难,最后也学会了。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
大多数人都是按照思维和感觉在学习,而没有按照自己的大脑在学习。
我们的思维总是很贪婪,喜欢快和多。可我们的大脑并不适应这样的方式。
知道道理是容易的,能够做到是很难的。正是因为难,我们不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无限的道理中,那样什么都学不会。
唯有脚踏实地的去练习,专注于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掌握。所以请放下自己的欲望。带着太多欲望,自己可能一件事也学不好。
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多少,而在于自己改变多少。
一篇文章、一本书就算讲得再有道理,但若最终没有促成自己有所改变,我便认为这是一次无效的学习。
因为在需要的时候,那让我频频点头的道理提取不出来,尽管它很美丽,但与我没有关系,这样的道理我会大胆地舍弃。
事实证明,当我想要的越少时,我得到的反而更多了,因为做到才是根本嘛——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
对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当你凡事以改变为标准时,整个世界就都安静了……
后记:就算只是按照作者的文章写,我都感觉有些吃力。我接受这种吃力,不给自己太多压力,连续坐着写和改快三个小时,我很高兴自己能做到。
最后提炼行动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行动力。放下贪恋,让生活更简单。
①早起可以练起来,提前一个小时,暂时订为7.30;
②碎片时间锻炼,多刻意提醒自己;
③冥想扫描身体,这些要继续坚持下去;
④最后是晚上的写作,接受自己的笨拙,开始了就不会停下来。